看完這本書,我參照丹尼斯聲明,制定了一份屬於自己的臨終聲明

丹尼斯是誰?

丹尼斯是一位美國人,是一位運動神經元疾病患者,是《從容的告別:如何面對終將到來的衰老與死亡》一書的作者肯•希爾曼妻子的姐姐,是《從容的告別》書中描述的眾多的患者之一。

丹尼斯聲明也稱為丹尼斯計劃,其實就是臨終聲明。

新南威爾士大學重病特別護理專業的肯•希爾曼教授,是一位執業重病特別護理專家,他根據自己從業的經歷和感受,寫了《從容的告別》一書,目的是喚醒大家理性對待死亡,並對自己的臨終負責。

看完這本書,我參照丹尼斯聲明,制定了一份屬於自己的臨終聲明

由於死亡話題的特殊性,大家都對死亡相關話題諱莫如深。

其實,對每一個人來說,死亡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話題。

我們的人生可能有不同的軌跡,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可能生活在不同的國家,吃著不一樣的食物,說著不同的語言,但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終點都是相似的,沒有人可以限免。

雖然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潛在壽命有多長,但是沒有人能夠長生不老,長生不老只是神話故事中的傳說。

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提前規劃好自己人生到達終點前那段日子的生活,制定屬於自己的臨終聲明。

臨終及臨終關懷

加拿大健康與衰老研究臨床衰弱量表對臨終的定義,是指那些預計存活期在幾個月之內的病人。

美國的臨終關懷是指一系列以病人為中心的治療,針對估計存活時間不到六個月的病人,只要病人的的狀況符合這樣的醫學評估,也可以延伸六個月以上。

丹尼斯選擇的臨終關懷計劃包括音樂治療師每週上門給丹尼斯彈奏一個小時的豎琴!

這樣的關懷都是免費的!!!

澳大利亞、日本等國,也有相應的臨終關懷政策,有的國家,臨終關懷納入社會醫療體系,由政府埋單,或者支付大部分費用,比如美國,可以支付80%的臨終關懷服務。

我國在這方面的起步較晚,由於受傳統思維的影響,大家對死亡和臨終關懷了解較少,不願意去接觸。

相信,隨著居民的生活水平、醫療水平,社會制度建設的提高,會有更多符合國人的臨終關懷計劃推出,大家也會有更多的選擇。

看了《從容的告別》一書後,筆者參考書中內容,制定了屬於自己的"臨終聲明"。

看完這本書,我參照丹尼斯聲明,制定了一份屬於自己的臨終聲明

beam認為自己留在人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

beam想在自己的家中告別人世。 ·

在今後的幾個月裡,beam想呆在自己的家中,即使突發意外,也不願意被送往醫院。

如果beam患上嚴重痴呆,無法辨認親人,beam希望放棄治療。

如果進行醫療救助,嚴重降低了beam的生活質量,beam希望放棄治療。

如果beam失去知覺,她的願望由Y先生和小Y負責落實。

死亡臨近時,beam希望和自己的親人在一起。

beam希望自己死後,遺體進行捐獻,不用再浪費土地或社會資源。

1、衰老不可避免。

出生就意味著死亡。每個人一出生就註定了死亡時刻。

作者在書中用細胞凋亡這一名詞解釋了人體衰老的根本原因。細胞凋亡是一個先天註定的細胞死亡過程,從受精卵發育成的第一個細胞開始,衰老就開始了。

生命本質就是身體細胞持續不斷地再生和死亡的過程,細胞凋亡與細胞分裂過程同時進行。

兒童期和青年時期,細胞分裂數目超過細胞凋亡數目,為人一生中的成長期;青春期後期,細胞分裂與細胞凋亡呈均衡狀態,到一定的年齡,我們的個頭就不再生長,呈維持狀態。之後,死亡細胞數量超過再生細胞數量,衰老變得明顯,我們開始走向死亡。

人的一生中,先是成長,然後成熟,最終又在不知不覺中衰老。衰老沒有什麼生物學意義。你生下來就是要走向成熟,繁衍後代,留下你的基因,然後在成為家人和部落的累贅之前死去。衰老是細胞有規律地死亡的結果,是最基本的生物學過程。

這是事實,也是科學。但是很多人不理解,或者不願意接受衰老死亡的人生結果,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和患者。我希望自己老到無法做主之前,就制定好一切。做自己的主人!到老的時候,能夠從容面對死亡,從容的與周圍的一切告別!

看完這本書,我參照丹尼斯聲明,制定了一份屬於自己的臨終聲明

2、不可承受的跌倒之痛。

隨著年齡的增大,我們的身體出現了衰老的跡象。我們的皮膚變得鬆弛,出現了老年斑;我們的牙齒開始脫落,很多老人需要藉助假牙的幫助。我們的身體內部的器官也時不時出現一些小毛病。作者肯•希爾曼教授在書中對跌倒的描述,引發了我的關注。

對年輕人來說,跌倒就不算事兒;對老年人卻可能是致命的大事。因為由跌倒導致的其他病症,才是最可怕的。

據統計,髖骨骨折的病人,大約 15%會死在醫院,大約 1/3 會在一年內死亡。因為跌倒和骨質疏鬆,本身也是個體衰老,即將走向生命終點的信號。

其實,我的父親、我的外婆也是因為跌倒送醫,最終不治身亡的。

我們確實應該對老年人的跌倒問題足夠重視,避免事態惡化。

這也提醒家人,要給與老年人更多的關注,讓他們自己也提高警惕。

看完這本書,我參照丹尼斯聲明,制定了一份屬於自己的臨終聲明

3、臨終關懷計劃是最有效的。

看了美國的臨終關懷計劃內容,認同作者肯•希爾曼教授的評價,真的是勞斯萊斯級別的服務。這樣的服務還是免費的!?

其實,建立它主要還是因為這是一個最有效的投入模式。

美國老年人醫療保險制度規定,得到臨終關懷服務的病人必須放棄其他可能延長生命的醫療福利。即,在疾病末期,設法延長病人的生命已經不可行。如化療、放射療法、以及ICU治療,都不包括在內。

其實,對患者來說,臨終前的物理救助可能並不一定是最需要的。

1、破除觀念,自己做主

制定臨終聲明,首先要破除觀念,自己做主。自己清醒的時候就提前做主,規劃好未來,安排好財務規劃,避免成為被虐待的老人。無論是醫院,家屬,還是其他人,都沒有辦法虐待老人,捍衛自己的權力。

其次,要破除家人的觀念。我們要改變觀念,不要把難題留給家人或親屬,因為家人可能還希望患者繼續活著;雖然醫治不會有改善,但不想被看作冷血動物,必須對患者進行搶救治療。這是人之常情。

我曾在水木上看到一個網友的提問:奶奶95歲,已經失去記憶,前一陣子摔跤,引起併發症,爸爸和幾個叔叔打算放棄治療。網友本人從小由奶奶帶大,與奶奶感情很深,不同意家長的意見,但又無可奈何。在網上發帖求人安慰,結果廣大網友多數都贊成家長的做法,其贊同率之高,超出了我的預期。這也表明,大家的觀念已經發生了變化。

第三,要破除醫生的觀念。有時候醫生出於自己治病救人的職業規範,總是想方設法的挽救患者,延長患者的生命。在作者肯•希爾曼看來,這樣做並不是最佳選擇。

不惜一切代價延長患者的生命,可能並不是患者本人的意願。

作為患者或者患者家屬,要想到最壞的結果,儘可能與醫生溝通。醫生不說,並不代表事情就會有好轉。

看完這本書,我參照丹尼斯聲明,制定了一份屬於自己的臨終聲明

選擇繼續維持生命,還是放棄治療,選擇離開,這是一個艱難而重大的選擇。但是,這樣的決定是值得花時間思考,值得提前做好規劃的。

大家在清醒的時候要提前做好準備,對自己的未來做主,如果不幸身患重病,可以選擇放棄治療。我認識的一位大姐,患了癌症,在化療三個療程之後,選擇了放棄。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做家務活,逛街,打麻將,帶孫子。。。從她朋友圈發佈的內容來看,完全看不出是個癌症患者。

當然,每個人的情況和體質都不一樣,並不是鼓勵大家都放棄治療。

如果不提前做好預案,醫生就會照章辦事,他考慮的只會是你被送進醫院時候的具體疾病,可能是心衰,可能是感染。她不會替你考慮太多,職業不允許,現實也不允許。

你個人的情況只有你自己或者是你家人最清楚。

作者建議:在自掏腰包的情況下,就不要通過生命支持手段來延長生命了。

這樣說是不負責任的,我聽說某些公費醫療者,長期住院,以延緩生命。其實,對國家、對社會醫療資源來說,就是一種浪費。

2、制定預立醫療自主計劃

預立醫療自主計劃是指,根據病人的意願來規劃選擇,表明病人對生命終止的觀念,也稱為制定生前遺囑。

在這一過程中,某人經過與醫療保健服務提供者、家人等磋商,對自己未來的醫療保健問題進行決策的過程,以防自己將來有一天沒有能力參與這樣的決策。

與信任的醫生、家人溝通,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比如找作者肯•希爾曼教授這樣的朋友或醫生出主意,那是最好不過的。

與主治醫生溝通。自己定好基調之後,要與主治醫溝通,確保臨終聲明或臨終關懷計劃能夠順利實施。

此外,書中還介紹了制定預立醫療自主計劃的一些技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一看。

看完這本書,我參照丹尼斯聲明,制定了一份屬於自己的臨終聲明

感謝《從容的告別》一書的作者肯•希爾曼,讓我提前幾十年就開始瞭解並認真思考死亡及臨終這件事情。

什麼樣的選擇,對患者本人來說才是最好的選擇?除了患者本人,其他人的選擇可能有出入,為避免此類事情發生,最好就是自己提前設立遺囑,定好臨終計劃。

我們作為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屬,要有自己的判斷,要有自己的想法,要自己做主。

對於處於中年的我來說,考慮死亡和臨終,可能是早了一點,但是,誰知道呢。畢竟,意外隨時可能發生。

衷心祝大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從容面對生死!

@擦亮星星,愛生活愛旅行愛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