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数是鹤,人名也是鹤,鹤在“武林”中地位到底有多高?

一、从武侠小说的“鹤”武功谈起。

武侠文化,这一中国人特有的精神文化世界,长久以来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底,并且融入人们的生活。广大的金庸迷们应该都知道,擒龙功和控鹤功是金庸笔下分属佛家和道家的两门武功绝学,特点都是隔空取物,威力无比。

控鹤功是一门阴柔类武功,其关键是以柔克刚、以动制静,充分运用道家相生相克的思想。金庸笔下《天龙八部》对控鹤功有如下描写

招数是鹤,人名也是鹤,鹤在“武林”中地位到底有多高?

“跟着砰砰两声巨响,虚竹只觉得一股劲风倒卷上来,要将他身上拉将出去,可是跟着两股大力在他背心和臀部猛力一撞,身不由主,便是一个筋斗,向里直翻了进去。”可以看出,控鹤功真的是隔空击物,威力十足,果然是道家绝学。

另外,武侠小说里除了控鹤功外,带“鹤”字的武功或招术也很多。比如著名的鹤形拳,以模拟鹤的灵巧动作命名,出击和反击都十分迅速。还比如虎鹤双形拳,武术招式有“白鹤亮翅”、“鹤翔紫盖”、“来鹤清泉”、“鹤啸九天”等。

武侠剧中以“鹤”命名的人物也十分多,比如云中鹤、鹤笔翁、江别鹤、独孤一鹤、紫鹤等等,大多亦正亦邪。在武侠电影仙鹤神针中,梅艳芳饰演的白云飞更是以一只白鹤为坐骑,气宇轩昂,仙风道骨。

二、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上文说到鹤与侠士和功夫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千百年来,文人笔下的鹤除了代表这些武功招式之外,还有哪些寓意呢?我们姑且再深究一二。

(一)鹤是形神兼具的优雅之士。

鹤有多种,其中白鹤最受世人喜爱,兼具形态美和神态美。白鹤羽毛洁白,只有其顶上有一块红,因此又称丹顶鹤,南朝宋鲍照《舞鹤赋》中写道:“精含丹而星耀,顶凝紫而烟华”,谢缙《题松竹白鹤图》中写道:“丹砂作顶耀朝日,白玉为羽明衣裳”,均是赞颂鹤的形态美。

招数是鹤,人名也是鹤,鹤在“武林”中地位到底有多高?

鹤休息时,常常直立身体,加上它的长喙、长颈和长胫,显得修长无比,独立盎然,舞起时风度翩翩,飞起时双翅展开,一飞冲天。鲍照在《舞鹤赋》中,形容鹤高飞:“惊身蓬集,矫翅雪飞”。刘禹锡也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句。

鹤的喉管细而长,鸣叫起来犹如喇叭管,声音格外悠长嘹亮,因此《诗经·小雅·鹤鸣》就有:“鹤鸣九皋,声闻于野”意思是,鹤在深远的沼泽地里鸣叫,田野四处都能听到。

(二)鹤是君子人格化的象征。君子如鹤,鹤似君子。

从鹤的体态上说,鹤身姿挺拔,气宇轩昂,走起路来优雅气势,像极了一位着白衣的士人。因此有“鹤立鸡群”“鹤望”之词,《晋书·稽绍传》记载,“或谓王戎曰:‘昨日于稠人中始见稽绍,昂昂然如野鹤在鸡群。’”

从鹤的神态上说,鹤走路似胸有成竹,鸣叫起来更是悦耳嘹亮,似有“骨气”在心中,恰似信仰儒家思想、胸有气骨的的谦谦君子。孟子曰: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信仰儒家正统的中国文人都十分注重修身养气,有“气骨”的鹤与文人神似。

鹤善于高飞,翱翔于蓝天之上,从不低就,像极了怀揣治国平天下远大理想的君子,中国文人鄙视低眉谄媚的庸俗小人,小人聒噪,常聚集于低矮丛林间,胸无大志,君子常常自比于鹤,把鹞子、乌鸦比作小人。

招数是鹤,人名也是鹤,鹤在“武林”中地位到底有多高?

鹤善于鸣叫,且只要有同伴回应,它就会兴奋,因此文人教鹤舞蹈常用掌击之,鹤就会翩翩起舞。这种善于交友的品性和君子相同,文人士大夫们也喜爱在一起吟咏弹唱,因此文人们聚集叫鹤集,文人聚集的场所叫鹤园。现在的苏州就有鹤园,曾经就是文人雅集酬唱之地。

(三)鹤是隐逸文化的载体。

早在《诗经·小雅·鹤鸣》一诗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一句,比喻隐居的贤士像鹤一样待诏于草野。并且有人猜测,整个诗的目的,是讽刺周朝统治者不善于纳谏,不任命贤士的。此诗奠定了鹤在隐逸文化的重要地位,鹤从此成为清高隐士的象征。

历代文人深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不遇明主,便会有隐居山林的选择,鹤远离世俗,隐士们常常在山林中养鹤或以鹤自比来以示清高,因此有孤云野鹤、闲云野鹤之说。唐代刘长卿《送方外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往。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表达了诗人希望像鹤一样,与孤云为伴,无拘无束,远离人间,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隐士生活。不仅文人用鹤来表达隐居的愿望,统治者也用招鹤、寻鹤来表达自己招贤纳士之心,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有:“及其鸣入谷,鹤书赴陇”,鹤书指的就是统治者招贤纳士的诏书。

孟浩然在《白云先生王炯见访》一诗中:“手持白羽扇,脚步青芒履,闻道鹤书征,临流还洗耳。”

(四)鹤是道教仙禽,地位尊贵。

鹤在所有鸟中是较为长寿的,丹顶鹤寿命长达六十至八十年,因此也被人视作长寿的瑞兽。东汉时期,张道陵(公元34年-156年)创立道教,张天师学道的地方是鹤鸣山,并且可以乘坐仙鹤任意往来,道教成仙者很多是“驾鹤西去”或者直接“羽化登仙”“化鹤”。

招数是鹤,人名也是鹤,鹤在“武林”中地位到底有多高?

《列仙传》就有王子乔乘坐白鹤登仙的故事。喜笑童颜的道教寿星老人深受中国人喜爱,他的坐骑就是白鹤。中国文人同样深受道教影响,欲求成仙和长生不老的愿望十分强烈。王勃《怀仙》诗:“鹤岑有奇径,麟洲富仙家。”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也说:“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明清故宫太和殿前就摆放了一对铜鹤,笔者推测,封建帝王摆放铜鹤的目的是为了起到神化统治、增强神秘感和地位的作用。清代一品官员的朝服上也绘有鹤的图案,因而鹤被称为“一品鸟”。

三、为什么鹤在武侠世界中地位举足轻重

人们为什么总是把鹤和侠士文化和武侠联系到一起呢?鹤又是怎样把武侠文化发扬光大的呢?我们从三方面谈起。

(一)以鹤为名的武功是由于鹤的自身特性优良。

鹤是一种猛禽,具有高度警觉性。一有风吹草动,鹤就能反应。武功招式又讲究迅速,先发制人,因此以鹤为武功招式的名称也很多。另外,像控鹤功这样以柔克刚的道家功夫也有很多。比如太极中的白鹤亮翅,鹤形拳都讲究以巧力化解对方攻势,并出其不意,迅速击倒敌人。

招数是鹤,人名也是鹤,鹤在“武林”中地位到底有多高?

在所有以鹤命名的武功中,鹤笔法较为新奇,它是《倚天屠龙记》中玄冥二老鹤笔翁的绝招。在攻击峨嵋派周芷若的时候,鹤笔翁曾使用过:

“便在此时,鹤笔翁双笔脱手,向她背心猛掷过去,双笔在空中当的一声互撞,分袭她后脑与后腰要害。”

可以看出,鹤笔法就是运用像鹤嘴一样的双笔去攻击敌人。鹤的嘴长而且尖锐,这样的鹤嘴笔可能也是锋利无比。

(二)与武侠世界中到处充斥着的江湖杀戮不同,鹤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们对鹤的崇拜起源于氏族社会时期的鸟图腾文化。鹤与凤、鸾这样的神鸟在最初被人寄予美好的德行与愿望成为沟通人与神的桥梁。

在长期与鹤交往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发现鹤的习性和性格特点,从陌生到熟悉,并逐渐形成了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独特的鹤文化,充分体现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三)侠士们以鹤为名是因为鹤是道家精神文化的代表。

自古以来,鹤就是仙人的坐骑,“驾鹤西游”、“羽化登仙”这些词都跟鹤有关,鹤的无拘无束,离群索居的习性也跟道家崇拜的自由相符,因此,鹤早就被当做道教文化的代表。

招数是鹤,人名也是鹤,鹤在“武林”中地位到底有多高?

而中国的侠士又是崇尚道教的。他们‘越名教而任自然’放任自流,无拘无束,蔑视礼法,甚至达到放浪形骸,亦正亦邪的地步。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

他们看不起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也不理会世俗中人的偏见,潇洒自由行走在江湖上。

当然,侠之大者,应为国为民,侠士总是在需要时出现,扶危济困,但不需要时,侠自然会隐姓埋名,远走江湖,这就是侠的精神。名字中带有鹤的侠士像独孤一鹤,云中鹤,表明这些人希望自己像鹤一样自由飞翔于云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