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市制度的興衰:從唐代坊市的“夜禁”到宋代士庶豐富的夜生活

出朱雀門東壁,亦人家。東去大街、麥秸巷、狀元樓,餘皆妓館……以南東西兩教坊,餘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東京夢華錄·卷二:朱雀門外街巷

坊市制度的興衰:從唐代坊市的“夜禁”到宋代士庶豐富的夜生活

在近日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中,有一場景是宋仁宗與韓琦就京都汴梁的坊市制度存廢進行辯論。有宋一代,自內藤湖南提出唐宋變革論後,一直被學者認為是中國近世的開端,這點在古代城市格局變化的表現上尤為突出。與漢唐時期城市固化的格局相比,由於宋代商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坊市制逐漸向“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所轉變。

坊市制度的興衰:從唐代坊市的“夜禁”到宋代士庶豐富的夜生活

何謂坊市制度?

坊市制度,是指一種在空間和時間上對城市生活加以限制的封閉型管理體制。

所謂坊,通常是指古代城市裡的居民住宅區。

所謂市,則是在宋代以前,部分中型以上的城市通過用圍牆劃定特定位置以提供貨物聚散和商品交易的場所。如在東漢時期,洛陽城北宮西南就專門設立金市以供交易。

坊市制度的興衰:從唐代坊市的“夜禁”到宋代士庶豐富的夜生活

根據考古學發現,最早的坊市制度在西周時期便已萌芽,當時的“坊市制”通常被歷史文獻稱之為“裡市制”:

五家為鄰,五鄰為裡,四里為酇,……皆有地域溝樹之,使各掌其政令刑禁,以歲時稽其人民。——周禮·地官·遂人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坊市制度開始走向成熟,出現了《周禮·考工記》中所說:匠人營國,方九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固定城市格局。

由於當時統治者的大力支持,從秦到隋唐這段時期,坊市制度得到進一步發展。比如:北魏遷都洛陽營造新城後,在內設置了三百二十餘個坊。

隋唐之際,是坊市制度最為鼎盛的時期

皇城之南,東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東、西各十二坊,兩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唐六典

唐代初期是坊市制度最為鼎盛的時期,唐代長安城則是最典型的坊市制度下的城市。

據現代考古學發現,唐長安城共有南北11條街,東西14條街,縱橫交錯,整個郭城內一共被劃分為110坊。城內各坊居住著官吏和一般普通老百姓,有的坊內還設有官衙和寺觀。在坊市制度下官吏和平民的住宅都一律要造在坊裡面。

坊市制度的興衰:從唐代坊市的“夜禁”到宋代士庶豐富的夜生活

同時,坊內建築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這就是公卿以下居止多在朱雀街東,第宅所佔勳貴。現存在唐代文獻《營繕令》上則是明確限定了官員及庶人宅舍的房屋營造等級,比如有:士庶公私宅地,皆不得造閣樓,臨視人家的歷史記載。

坊市制度的興衰:從唐代坊市的“夜禁”到宋代士庶豐富的夜生活

日本仿長安所建平城京

在唐代長安城內,坊的全部面積佔全城的八分之七,另外八分之一的面積裡則包含了唐長安城內的兩個市。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我們日常口語裡所說的“買東西”一詞中的“東西”最初指代的就是唐長安城兩大集市“東市”和“西市”。

坊市制度的興衰:從唐代坊市的“夜禁”到宋代士庶豐富的夜生活

從現代眼光來看,隋唐時代的市和我們現在的菜市場有相似之處,都是一個進行貨品交換的地方。根據歷史記載當時長安城內的商業行肆有:衣肆、秤行、藥行、煎餅糰子店、食店、酒肆、客店、帛肆、絹行、麩行、寄附鋪、凶肆、珠寶行、波斯邸等,甚至還有算卜者、雜耍者等的專門行業。

坊市制度的興衰:從唐代坊市的“夜禁”到宋代士庶豐富的夜生活

唐代胡商

另外,根據文獻記載,長安兩市內有市署的行政長官——市令,負責市場交易、物價、度量衡器物的管理。他們的辦公地點就在市中,一般被稱為“旗亭”,多在市內高處的位置,使得他們在樓上就能夠清楚地看到市場內的情況。

和現在的商場一樣,為了方便管理,當時的長安東西市有著嚴格的交易時間,早晚定時開關,夜間不準出入,唐代政府規定所有的商業行為要:“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

同時,根據現有文獻來看, 唐代前期曾多次下令禁止沿街開門, 並極力維護長安城中的夜禁制度。

根據《唐律疏議》記載,如果有人違反了裡坊制度,會受到嚴格法律懲罰,輕則揍一頓,重則致死!

坊市制度在發展到高峰的時刻卻隨即開始了衰落

中唐以後尤其是在唐德宗以後,長安的坊市已經不能約束商業活動了。類似情況在當時全國很多城市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經濟發達的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揚州最為突出。

唐詩中有不少讚頌揚州街市繁盛的句子,如張祜《縱遊淮南》:“十里長街市井連”;韋應物《廣陵遇孟九雲卿》:“華館十里連”;杜牧《贈別》:“春風十里揚州路”等。

坊市制度的興衰:從唐代坊市的“夜禁”到宋代士庶豐富的夜生活

清明上河圖中的肉鋪

那麼為什麼坊市制會盛極而衰呢,其中的原因,筆者認為:

坊市制度作為一種人為的格局,而不是城市自然發展的產物,有缺點也有優點:古代坊市制的優點在於使城區整齊劃一, 便於管理, 維護封建的統治秩序。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其缺點也不斷暴露出來,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這一因素迅速導致了坊市制的崩潰:

對於裡坊住戶而言,無論大小交易活動都需前往兩市才能進行,並且由於兩市交易時間受到嚴格限制。這些在商品經濟發展中無疑會引發諸多不便。

另外,伴隨著坊市制度而來的,則是嚴格的宵禁制度:

根據時代文獻《太平廣記》中記載,天寶九年,有一名叫鄭子的男人與任氏幽會,次日鄭子早起準備離開,但“及裡口,門未發,只得坐候鼓。”

坊市制度的興衰:從唐代坊市的“夜禁”到宋代士庶豐富的夜生活

清明上河圖中的外賣小哥

這種嚴格的宵禁制度將長安居民生活牢牢束縛,日出活動需聽鼓聲為號,日暮歸家需聽鼓聲為令,過早過遲都有所限制。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統治力的下降,這種反歷史潮流的制度一定會隨之崩潰,而恰好接著唐代的就是那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和經濟達到封建頂峰的宋代。

宋代商業的一個突出變化是坊市制度的打破

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迅猛,城市規模逐漸擴大,使得傳統的坊市制度不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宋太祖乾德三年,詔令開封府三鼓以後不禁夜市,百姓在三更前可以外出行走。

坊市制度的興衰:從唐代坊市的“夜禁”到宋代士庶豐富的夜生活

宋太宗時期則是出現了侵街現象,臨街設店時有發生,政府屢禁不止。

到了宋仁宗景佑年間,政府開始允許臨街開設邸店,商人只要納稅就可以到處開設商店,瓦舍勾欄開始成為宋代最流行的場所。

最後在名畫《清明上河圖中》出現通霄達旦的交易盛況:“夜市直至三更盛,纏五更又復開張。最後甚至出現瞭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冬月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甚至連颳大風雪的夜晚,夜市依然照常營業的地步。

坊市制度的興衰:從唐代坊市的“夜禁”到宋代士庶豐富的夜生活

清明上河圖中的各類店鋪

結論:隋唐之前的城市管理體制反映的是帝王統治的意志 , 其城市規劃的主導思想是強化對於城市的管制。北宋時期的坊市改制則是緣於商業活動的增加,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有力地推動了商品經濟向前發展 ,也留給後世一個人性 、合理的城市格局。

坊市制度的興衰:從唐代坊市的“夜禁”到宋代士庶豐富的夜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