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敲警鐘:下單請提前 6 個月

  • 新冠疫情供應鏈受到擾亂,從而制約業務運營。
  • 芯片製造商博通告訴客戶,封鎖和運輸帶來了挑戰。

  • 博通敲警鐘:下單請提前 6 個月


    半導體芯片巨頭博通公司近日提醒客戶,他們需要至少提前六個月對產品下訂單,訂貨到交貨之間這種超長的時間表明,技術行業的全球供應鏈受到擾亂比預期的還要廣泛。


    彭博社獲悉,博通銷售副總裁Nilesh Mistry在4月13日致客戶的信函中稱,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和菲律賓等地的封鎖“導致業務運營關停或受到嚴重限制”。他敦促客戶在交貨前至少提前26周前下單——這就意味著現在訂購的任何產品將在重要的節日銷售旺季前後發貨。通常訂貨到交貨之間的時間是兩到三個月。


    博通為蘋果公司的iPhone生產關鍵部件,它的這封信證實了人們的擔憂,即新冠疫情在擾亂中國以外的技術供應鏈,新冠病毒最初出現在中國,影響了全球生產線。在中國逐漸恢復常態的同時,東南亞等重要地區的封鎖令和隔離令對於從任天堂Switch到智能手機的各種產品的供應帶來了仍然未知的影響。


    Mistry寫道:“空運和海運這兩條路已變得不可靠,費用變得更高昂,而且加長了延誤時間。”他給客戶的信函沒有具體說明哪些產品出現延遲發貨,也沒有表明博通平常從接單到交付之間的時間是多少。“我們希望,隨著國際社會找到應對新冠疫情的更好方法,形勢會好轉,到時我們將能夠恢復正常經營。”


    郭臺銘表示,中國重啟生產活動比預料的要快。他名下的鴻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生產世界上許多最知名的消費電子產品,包括iPhone。不過他擔心,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國境外的供應鏈受到擾亂可能會成為問題。


    而博通正是全球大多數芯片製造商用於外包產品生產、測試和封裝的同一條供應鏈的一環。對於從手機到數據中心硬件的眾多產品而言,這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一旦博通交付半導體出現延誤,可能波及這整個供應網絡,有可能導致世界上一些最引人注目且廣泛使用的電子設備無法如期發佈。


    英特爾和德州儀器(TI)將在下週發佈財報,屆時它們肯定面臨投資者對於它們保持工廠正常運轉、履行客戶訂單的能力提出的問題。高通、英偉達和AMD等公司的產品主要由臺積電製造,然後交由中國和東南亞的其他公司測試和封裝。一些公司在內部執行這個流程的某些環節,人員縮減的團隊有能力自行完成所有步驟。


    無線客戶包括蘋果和三星電子,它們使用博通芯片為世界上一些最暢銷的智能手機添加Wi-Fi及其他連接功能。在網絡領域,博通的交換機芯片是市場領導者,用於各大設備製造商所使用的產品,包括思科和華為以及自行製造設備的亞馬遜。


    3月12日,博通以受新冠疫情影響為由,撤回了年度銷售預測,並預料近期形勢疲軟。首席執行官陳福陽告訴投資者,雖然基本需求仍然旺盛,他在今年第一季度也沒有看到任何負面影響,但“博通不夠引人注目”。


    作為上週發行債券的一部分,博通警告投資者,其全球供應鏈的一些部分受到一定程度的擾亂。該公司在向監管部門提交的文件的“相關風險”部分中強調,一家主要倉庫和許多組裝和測試分包商都在馬來西亞,而馬來西亞已關閉了所有非必要公司。博通當時表示,這家倉庫全面運轉,但“我們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的許多生產設施並未全面運轉。”


    博通稱:“這些設施的長時期關停可能要求我們將組裝和測試服務轉移到其他國家的提供商,並最終可能導致我們產品所需的一些部件短缺。萬一馬來西亞採取的限制措施更嚴格,或者我們的倉庫被關閉或被要求減產運轉,那麼我們向客戶交付產品的能力勢必會受到嚴重限制。”


    芯片的測試和組裝包括給芯片塗上保護性塑料、添加電氣觸點以便使芯片與設備的其餘部分通信,並確保芯片正常工作。相比加工處理組成芯片基本電路的硅晶片,這種工作所需的成本較低,也更容易進行。幾十年前,許多封裝工作已轉移到了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