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課095丨好心也要有好的方法,才能有好報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

成方員;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離婁上01》上)

孟子日課095丨好心也要有好的方法,才能有好報


離婁,相傳為黃帝時人,目力極強,能在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


公輸子,即魯班,木匠祖師爺。師曠,晉國樂師,精通音律,琴藝尤為超凡。


六律,相傳黃帝命伶倫截竹為長短不同十二管,以分別聲音之清濁高下,樂器之音則依據六律為準則。黃鐘、大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為陽,大呂、夾鍾、仲呂、林鐘、南呂、應鐘為陰。陰陽各六,所以叫六律。


五音,中國古代音階分五個音級,宮、商、角、徵、羽。


孟子日課095丨好心也要有好的方法,才能有好報


孟子見當時的為政者,都以私智自用,而不遵從先王之法,因此發了一通議論。他說:


治天下之道,皆本之於心,而運之以法。法之所在,即使聖人也不能偏廢。比如即使有離婁的目力,魯班的技巧,如果不用圓規和曲尺,也畫不出方形和圓形。即使有師曠的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堯舜之道,如果不行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如今有些諸侯,雖然有仁愛之心,其愛民的名聲也聞名遐邇,但是百姓卻受不到他的實惠,他的政治也不能成為後世的典範。不是因為他沒有堯舜之心,不愛百姓,而是因為他不行先王之仁政。


所以,只有好心,治理不好國家;只有好辦法,那法自己也動不起來,好心和好法必須要配合起來。


孟子日課095丨好心也要有好的方法,才能有好報


無論明君還是昏君,沒有哪一個不想著把國家治理好,長治久安。只不過是一旦觸動了其根本利益,昏君就不答應了,只能置百姓利益不顧,偏離為政之本,再好的方法也能以達到最佳效果。


好心要有好的方法才能得好報。同理,只有正確的方法,而沒有向善之心,也是南轅北轍。為什麼有些人懂得那麼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原因不過如此。


孟子日課095丨好心也要有好的方法,才能有好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