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丨探讨《超脱》背后的三个维度来剖析现实情感世界


"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阿尔伯·加缪

这是《局外人》这本书里的一句话,也是电影的一则引子。

电影伊始,主人公Henry坐在暖黄色灯光的小房间里低语,房间无他人,门窗紧闭着,空气凝固。

特写镜头下的他,每一丝皱纹都牵动着电影的情绪,眼神游离的他在与观众对话,这场对话真实而又疏远。它更像是一场自我的放纵,言语在电影与现实中游走,吐露出自己最难以触碰的那些磨难

豆瓣8.9丨探讨《超脱》背后的三个维度来剖析现实情感世界

除去介于旁白和独白的主人公的"碎碎念",低声吐露的话语里还夹杂着配合着几位教师的采访,这些教育他人的教师仿佛自己也陷入了不可估量的问题中,他们同样和那些被社会误解的少年一样需要被理解、被关怀、被渴望。

迷惘、悲哀、游离,构成了这个电影的基调。

电影还未开始仿佛就给观众抛出了无数个问题:什么是超脱?我们如何超脱?我们超脱过后,又得到了什么?

平静的固定镜头仿佛也在失语,配合着一串串的连环发问,仿佛电影里的主人公不是正在阴暗房间里面对观众的那个男人,而看电影的我们才仿佛是这场电影的主人公。

那些循坏的苦痛,需要被超脱的记忆,一次又一次的在渺小的人群中散发、传递,最后,被死亡瓦解、被重生吸收。

(主题)边缘人的恶性循环:超脱之外的宽慰

电影对准了完全不同的人物群体,但共同的是他们都是社会里的边缘人物

主人公Henry是不被欢迎的代课教师,他心中有不堪回首的家庭回忆,曾经有一个特殊的三口之家,家里只有妈妈、她自己、姥爷;雏妓Erica不分昼夜地在昏暗的大街上游走,带着大腿内侧被男人强暴的淤青,一分一分的赚着钞票;女学生Melidies是无色艺术的创作者,因为身材肥胖被所有人排挤,因为无人理解的艺术而被甚至是最亲近的家人指责。

豆瓣8.9丨探讨《超脱》背后的三个维度来剖析现实情感世界

在同一电影环境下三种不同的边缘人群的悲悯却又是统一的。他们所代表的每一类特殊人群,心中都或多或少有未被知晓的苦痛。

在电影里,主人公Henry失语的灵魂足够冰冷,却还想拯救其他更加冰冷的灵魂。

他帮助了街头的Erica,给了她一个暂时温暖的小窝,他帮助了女学生Melidies,承认这个世界有不一样的色彩,他甚至还帮助了学校的虐猫少年,以及等等一群不被关注的其他问题少年…

然而,那些被拯救的灵魂换来的阳光,却还是让Henry的灵魂无处安放。即使在拯救他人,却无法最终救赎自己。

回忆过去的彩色的胶片录影带,夹杂着黑白现实世界的冷静和平淡,两者色彩的平行交替表现出现实比回忆更残忍。一盘唯一和母亲有联系的的"FOR HENRY"的胶卷,是这个世界上他唯一的留念,也是苦痛的来源,原生家庭遭到的苦痛或许一辈子都没有结果。

豆瓣8.9丨探讨《超脱》背后的三个维度来剖析现实情感世界

影片结尾,Henry去看望Erica的时候,影片的冷色调仿佛不太冷了,那是第一次,有一束阳光射进影片和Henry的心里。他救助的那个受伤的灵魂,也同样是他超脱之外的宽慰

每个人所代表的群体并不存在互相拯救或是互相成长,阴郁悲伤的基调只是吐露出各自心里的苦楚,你在时刻准备拯救他人的同时,有时甚至真正失去了那样痛苦的自己,而受到的宽慰又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

曾经,抑郁是每个人无法控制的苦痛,那些被背叛的生活背后,还藏有明天的答案。

(风格)交杂三色的世界:犹如飞蛾扑火

影片中共有三条不同的故事线线:

第一条是现实发展的生活线,生活还在继续,但整个色彩带着一些冷色调。

第二条是Henry痛苦的回忆,但回忆的色彩饱和度极高,断片的录像带还在循环往复的倒带,破碎的回忆更加不堪。

第三条是女学生相机背后的世界以及她画作的颜色,是黑白色的,那样冷峻、黯然。


电影中对刻画相机的场面很深刻,当女学生用相机在偷拍趴在栏杆上看似无法呼吸的男教授时,此时的主观镜头前的世界是彩色的,镜头后的他是灰色的。相机化作一面透视镜,映射出了每个人心中的难言之隐,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唯有真正的自己才真正被自己所知。

一帧一帧卡带似的相片画面,紧紧攥着的铁丝网的手,都是那样的无力。在问题少女的背后,镜头暴露的是每个人的悲惨世界,无一例外的都失去了它本来的颜色。

黑白色抽象的世界扼住了生活的喉咙,那些从未出现过的美好,还在出现吗?

豆瓣8.9丨探讨《超脱》背后的三个维度来剖析现实情感世界

黑白色的抽象冰冷世界

影片末尾,老师Henry要离开这个学校的时候,镜头给了女学生的座位,那里是空荡的。而他在出教室时,又看见了女学生在贩卖纸杯蛋糕。而一列列整齐的蛋糕都是白色哭脸,只剩下一个黑色的笑脸,Henry提出想吃那个特别的蛋糕,然而女学生把这份特别的礼物吃下去了。然后,她倒在了地上,永远的带着黑色的微笑离开了。

黑色笑脸的蛋糕隐喻着这些不被知晓的问题少年,他们在这所压抑的学校里,尽量挤出的笑脸下是一颗无法被人理解的心,而死亡,对于他们,才是真正的解脱,犹如飞蛾扑火。

这份悲痛,注定与世界形影不离。

(内核)缺失的家庭:无法篡改的命运

影片讨论的一个很深刻的点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影片中的主人公们,都有着缺失的家庭。缺失的家庭,往往容易造成缺失的人生。

Henry作为一个缺失家庭教育而要在学校教书育人的老师,他是矛盾的,他在上课的第一天,给大家出了一个特别的题目:倘若你死了,你的家人和朋友会怎样讨论你。

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也同样和这些写作的学生在深思,然而,题目的背后,反映出的是那些从未被重视过的家庭问题。

原生家庭的原因是难以轻易改变的,影片中的问题学校里的问题少年,都缺乏一个正常的家庭环境,这从而导致了在这所学校的教师们,无法面对这些"原生问题",从而一个又一个把这视作监狱。

豆瓣8.9丨探讨《超脱》背后的三个维度来剖析现实情感世界

世界永远都是清醒的,而我们才是迷惘的。

青少年、家庭、认知、自我宽慰,教育,这是一部很复杂的电影,它糅合了整个世界都在担忧的却无法解决的问题。它把这些问题全部注入在影片的灵魂里,但坏的是,它把所有难以解决的问题都扔给了观众,它从来没有告诉观众这些要怎么解决,它也不想告诉观众如何解决,而只是将这些问题反复地思考再思考。

或许没有答案有的时候又真真正的答案,"当幸福与不幸交织在生活里,逃离或者是躲避。"这句话仿佛在问你一些什么,却没有给你答案。

豆瓣8.9丨探讨《超脱》背后的三个维度来剖析现实情感世界

影片的英文名为《Detachment》,代表的了一种超然于悲痛与落魄之上的情绪。

里面有一句我最喜欢的台词:一个人可以轻易的学会不在乎,但学习在乎却要付出百倍的勇气和努力

生活中的每个人,看似都是在压力中生存,但最悲痛的是,能够真正在乎自己感受到的那一份完整的哀怨只剩自己,却只存在于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