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情感世界:由张国荣自杀说起

张国荣是我喜爱的艺人,每年的这个时候总让人不由地想起他。也许,这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很少的一群人,注定是不能终老而死的。像那个说“poets will die”的Virginia Woolf,像那个拥有绝代美丽和痴情的Vivien Leigh,像那个在自杀的主意上挣扎了一辈子的三毛,也许还要说到那个精神肉体都异常强悍的Hemingway。他们自杀,并非因为遭遇苦难或挫折,并非因为他们怯懦或者愚蠢,相反,只是因为他们太过聪明,聪明到无法欺骗自己;他们太过眷恋生活,因此每当想到死亡,总会控制不住痛恨生命的荒谬;他们太过热情,因此他们无法接受人生旅程的本质竟是孤独,永远无法逃遁的孤独。爱情只是一种慰藉,慰藉而已;快乐是另一种自欺欺人。而自己对这一切都无能为力。比如,对张国荣来说,自杀的理由如此充分又如此荒唐。最好的日子已经过去。他确知未来的日子再不可能放射出曾经拥有的风华。在1989年,他就想过告别,而这次,是又一次告别。只是,走得很远。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然而自杀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害怕正在或即将经历的,一种是认为无需再经历什么了。从某种程度来说,后者比前者更难消解。幸运的是,会选择后者的,大都并非常人。超众的才华和能力让他们轻而易举地获取了名与利,这些普通人奋斗一生未必能实现的目标;然而,也让他们的灵魂和心智陷入煎熬,那是挣扎一世未必能挣脱的深渊。上帝原本公平。所以,我们爱张国荣,我们尊重他的选择,然而,我们不做张国荣。我们爱张国荣,爱看他的电影——《英雄本色》里的青涩与执著,《倩女幽魂》里的柔弱与痴情,《霸王别姬》里的人戏不分、雌雄同体——看他如何把自己的灵魂的隐约伤痛融进表演。我们尊重张国荣的选择。那些曾经让我们快乐和感动过的戏与歌,纠缠去了他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我们都知道,在流光飞舞的背后,这些年,他和岁月进行着怎样的挣扎;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人不会有张国荣那样的美,更不会把美作为信仰;我们都知道,在血肉横飞的那一刻,他交还给世界的,还有对这个尘世痴情一辈子的灵魂。然而,我们不做张国荣。我们知道他是落入人间的精灵,而我们是普通人。我们宁愿被必将来到的死亡慢慢吞噬,而不愿先行主动地扑向死亡;因为我们对生活还充满希望和梦想;即使我们知道生命只是一场玩笑,也不会在愚人节开自己的玩笑。我们不是娇美的花,我们只是卑微的小草。美丽四月,芳草连天。即使,我们曾经经历过痛不欲生的夜晚,曾经有过活不下去的念头,但还是愿意简单地生活下去。花开一季,草寸一世。承认自己是一株小草,看花儿在春天的阳光下舒展柔弱的肢体,而自己默默地忍受夏、秋、冬,骄阳、暴雨和野火,是多么的实在和幸福。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人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往生,更要学会如何赴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