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3年換了10份工作,裸辭的我實在太難了!你別和我一樣犯錯

畢業3年換了10份工作,裸辭的我實在太難了!你別和我一樣犯錯

最近,裸辭的表妹過來廣州“投靠”我,暫住我家尋找工作,每天投簡歷、面試。畢業後到現在3年多的時間換了不上十份工作,換了3個城市,從上海到蘇州,從蘇州到佛山,再從佛山到廣州。每次從一個行業到另一個行業,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每次都是一旦發現工作內容與自己理解的和期待有所差異,在工作中不順心就出現逃避的狀態。

首先,我們瞭解“裸辭”的含義。

裸辭意思是指的是還沒找號下家就辭職,不考慮後路,意味著離開的決然。因工作壓力身心疲憊達到了極限或長期缺乏工作倖福選擇裸辭的白領正在增加。裸辭也成為白領群體中的流行詞之一。

隨著社會生活工作的多元化,複雜的工作環境很容易造成人體精神上、心理上、身體上的疲憊,產生厭倦,有時候領導的一句話、同事衝突、工作上的不順,可能就是壓垮心中積累許久的最後一根稻草,從而辭職。

畢業3年換了10份工作,裸辭的我實在太難了!你別和我一樣犯錯

01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裸辭呢?

(1)選擇職業的時候既沒有職業探索思維也沒有探索行動

很多人選擇工作的時候順勢上船,工作性質、市場、行業趨勢、職業所需技能等沒有任何瞭解,羨慕別人的行業薪資高、福利好、輕鬆,然後貿然轉行,這種不管不顧的心態,大多都是失敗告終。每次試錯的成本會越來越大。

那我們應該怎麼樣更好的選擇職業呢

1、實習或者兼職

當你想要真正進入行業之前,尋找機會進入相關行業實習或者兼職是最好的方式。即使網上有很多相關的職業信息,但那都沒辦法主觀的告訴你真正的樣子。所以這種方式可以讓你很好的瞭解行業環境、趨勢、所需技能、發展的方向、發展機會等。特別是在校大學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提前去進入行業體驗,非常的有必要。

2、詢問內行人士

可以找做這個行業的朋友諮詢,讓他們分享這個行業的一些情況比如做這行需要具備的職業因素、職業環境、他的發展路線。如果有機會,可以尋找離開行業的朋友,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放棄了行業的發展。結合這些資源去整合行業的發展和陷阱甚至“行業遊戲”,根據自己情況去做最終確定。

(2)沒有目標、方向感

《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裡,不管往哪個方向走,都會迷路。

當你沒有目標時,所有的事情都在繞圈子,不知道去何方。比如螞蟻一樣,當螞蟻失去方向感的時候就一直在轉圈圈,一直圈到體力消耗完後死亡。職場也一樣,沒有目標和方向感,不知道自己現在做的工作是否符合自己職業需求,無力無目標的工作下容易產生裸辭的想法。

(3)瞄定效應和職業路徑依賴的影響

錨定效應:心理學名詞,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沉錨效應普遍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為主是其在社會生活中的表現形式。

這就之所以說人生第一份工作非常的重要,需要謹慎選擇。但是現實中很多人選擇第一份工作時都有個思想,就是先就業後擇業,第一份工作很草率的辭職後,受到瞄定效應的影響,認為職場就這樣了,所以每次遇到不順心的的時候很容易就產生辭職的念頭,重新開始。

路徑依賴原本是一個自然科學術語,即一旦受某種偶然事件影響,整個系統就會沿著一條固定的路徑演化下去。即使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也不能更改既定的路徑,形成一種“不可逆的自我強化(self-enforcement)”。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條路徑產生依賴。

人們很容易對第一次選擇的工作產生依賴,當重新選擇工作時就會丟失原本的資源、熟悉的環境,然後上班無法使全身心投入,從而不能為以後工作發展積累經驗,產生路徑依賴,重新尋找工作時也會面臨不足、不符的現象,從而週而復始浪費大量的時間並且很可能會延續下去。

人們在職業初期的選擇,人們產生的習慣和信念很容易影響今後的選擇,所謂的男(女)怕入錯行。

畢業3年換了10份工作,裸辭的我實在太難了!你別和我一樣犯錯

02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和應對裸辭呢

(1)騎驢找馬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邊工作,利用下班和休息的時候尋找工作,有合適的工作的時候,可以利用調休、週末、請假(合理的理由領導一般回批假的)的方式去面試。這樣一來,找工作也不會不著急,找到合適符合自己發展的工作再跳槽,二是也不會有太多的空擋期帶來慌張感,選擇到好公司的幾率會比較大。

如果是裸辭,一段時間後很容易受到經濟生活的壓力或者是關係型壓力(家人對你為找到工作的催促或者是身邊親戚給的壓力)就很容易產生將就心理,隨便找個工作入職,不能很好的‘擇業’。

(2)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職業

如果你很勉強的工作,既不是你擅長的也不是自己感興趣的,雖然也還能勝任,但是從中感受不到快樂和興趣。所以我們不是選擇做不擅長或不喜歡的工作,我們需要選擇自己不僅擅長又會感覺到無限樂趣的工作。

榮格曾說,做什麼事情能讓你時間過得飛快並讓你快樂,這個答案就是你在塵世間的追求。

你是否曾經做一件事,很快的投入並且沉浸其中,從而感覺到很充實,得到充實感和愉悅感,這個令人神往的狀態就是“心流”。

心流最初源自匈牙利裔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他在20世紀60年代觀察藝術家、棋手、攀巖者及作曲家時注意到,這些人參與他們的工作或活動都是出於共同的樂趣,這些樂趣是來自活動的過程,而外在的報酬是極小或不存在的。當這些人在從事這些工作時,幾乎都是全神貫注地投入,經常忘記時間和對周圍環境的感知。這種由全神貫注的投入所產生的感受就被稱作心流體驗,也是一種最佳的體驗。

心流帶給人們的,是心情的愉悅內心的快樂,時間的飛躍感。人的心情一旦愉悅,就不會經常想著裸辭啦。

(3)做好長期職業規劃

有計劃的辭職,就是能力的跳板,會給你升職加薪,不然就是無計劃性裸辭,不但不會升職加薪還會是職場道路的絆腳石。

當我們沒有職業長期計劃的時候,內心很容易產生恐懼,每當面對困難時內心的恐懼就會加劇。原因在於:未來是帶著不確定性的,遇到困難油然的產生逃避的心理。困難越大,意味著需要投資的精力和時間越大,要投資的越多,我們擔心不知道能否收回成本,就會出現逃避的狀態。

我們要明白,過去、現在、將來是一體的,我們過去的選擇造就現在的面對,現在的選擇決定著未來的成果。未來就是過去和現在的實現體。所以我們要做好長期的計劃,不然很容易產生逃避的心理從而選擇裸辭。

最後,當我們應對裸辭時我們要做好這3件事情,避免盲目的裸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