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天才与疯子之间的哲学狂人

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尼采:天才与疯子之间的哲学狂人

孤独的童年:

1844年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尼采的祖父是一名牧师,父亲是威廉四世的宫廷教师。曾执教过四位公主,深得国王信任,于是他获得恩准以国王的名字为儿子命名。

尼采两岁半才会说第一句话。五岁时,父亲死于脑软化症。数月后,两岁的弟弟夭折。亲人的不断去世,让尼采本就脆弱的心更加敏感,这也铸就了他以后郁郁寡欢的性格。

祖母关于其波兰贵族家族史的灌输对尼采的贵族情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尼采自幼就相信自己有波兰贵族的血统,并以此为傲。

1964年,尼采进入波恩大学,开始对神学和古典语言学进行研究。在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后,尼采放弃了对基督教的信念,停止了宗教研究。

尼采:天才与疯子之间的哲学狂人

矛盾的个体:

二十一岁的尼采,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在这段时间中,曾经那个青年人每日都在苦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基督是否绝对正确。

二十五岁时,老师李谢尔斯推荐尼采去巴塞尔大学担任语言学教授。在推荐信中,李谢尔斯写道:“三十九年来,我目睹了很多新秀,却不曾看到一个像尼采这样,年纪轻轻就如此成熟……他将在德国语言学界名列前茅。”尼采也不负众望,发表了《荷马和古典语言学》,令新同事佩服。巴塞尔大学也给了尼采莫大的照顾,同时,上流社会也向他敞开大门。

尼采总是在反对,在矛盾。不久之后,尼采就对语言学研究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就像否定神学“上帝已死”一样,他又要否定语言学。两年后,他发表了一篇《悲剧的诞生》。很快他就发现,他的教室空了,不再有学生来听他的课。

1876年,尼采的精神危机再次爆发。这一年,他目睹了挚友瓦格纳的“演戏天才”、富裕市民的庸俗捧场,酝酿了一部含蓄批判瓦格纳的书。他还发现,自己与好朋友洛德也发生了价值冲突,关系也破裂。尼采因健康恶化停止授课,三年后,辞掉了教授的职务。

尼采:天才与疯子之间的哲学狂人

孤独的创作:

1882年,尼采认识了21岁的女作家露·莎乐美。莎乐美美貌出众,天资聪颖,尼采对莎乐美一见钟情。尼采在见到莎乐美的当天就向她求婚,遭到拒绝。后在洛桑再次求婚,再次遭到拒绝。两次的求婚失败击碎了尼采的自尊心。

遭到彻底拒绝后,尼采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他的抑郁症再次爆发。后来,尼采仅仅用了十天的时间,在一个小旅馆中完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一部分。但是尼采的写作手法并不被当时的社会认可,故销售量少得可怜。但是尼采无动于衷,继续他的创作。

1888年,在疯狂的前夜,尼采一连写出五个小册子,此外,他还写了一组抒情诗。尼采将自己创作的书籍送给自己的朋友们,但是没有一人表示感谢,也没有人称赞。

尼采:天才与疯子之间的哲学狂人

疯子的结局:

1889年,一个不幸的日子终于降临在尼采身上。尼采看见一个马夫正在残暴的抽打他的牲口,这个脆弱敏感的哲学家立马跑过去又哭又喊,抱住马的脖子。房东发现后,将他送回了房间。尼采昏睡了两天两夜,再次醒来的尼采,开始出现了神经错乱的征兆。

彻底发疯之后,尼采经常在街上徘徊,他会突然拥抱亲吻路人,并且大喊:“我是神,打扮成这样!”因此,尼采的朋友欧佛贝克前去看他。尼采一看见这位朋友,立马抱住他大哭起来。

1983年,尼采的妹妹发现市场上对尼采作品的需求量开始增大,决定为尼采出版文选。同时,她按照自己的意愿,篡改了尼采的手稿。但是尼采这时候已经失常,常常自己一个人孤独的坐着。

1896年,尼采的母亲去世。这对尼采是个致命的打击,尼采的身体开始极度恶化。

1900年8月25日,尼采终于走完了他的生命历程。

尼采:天才与疯子之间的哲学狂人

柏拉图说:“如果没有癫狂,哪里会有希腊?”天才与疯子并不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是两条永远平行不相交的轨道。天才和疯子之间,只有一步之遥,人们往往在扮演疯子的同时,也在扮演惊世骇俗、轰轰烈烈的疯子。

“只有疯子会懂尼采” 但是时间证明,尼采不仅仅是疯子,还是哲学里的天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