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躲避作业:自控能力差?

孩子已经15岁,上高中一年级了。上学之前,他是一个不大合群的孩子,妈妈总是鼓励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上了小学之后,因为家离学校非常近,妈妈在接送他上下学一段时间后,就让他自己走了。刚开始的时候,妈妈认为还不错,小强自己上下学,回家之后就先写作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负担的加重,到高中时,妈妈发现小强开始撒谎了。如果老师留了三项作业,他回家说只留了一项。多出来的时间,他就是不停地玩,老师发现他总不按时完成作业,就告诉了小强的妈妈。小强的妈妈非常生气,狠狠训斥了孩子。但小强并没有改正这一错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在外边玩,他依旧编造谎言。小强的爸爸为此打了他好几次,但小强就是改不了这个坏习惯,小强的妈妈有些无计可施了,不知道怎样做才好。

心理学认为,自我抑制是指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自我控制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特征。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能能主要表现在克服冲动、忍受挫折、抵制诱惑,遵守规则、学习时不分心、为了将来而牺牲眼前利益的一种能力和行为。对于青少年而言,自我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且这些品质的形式无法离开环境与教育的影响。

如此看来,小强的行为应该是较为典型的自我控制水平不高的一种表现了。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小强这种行为的成因。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模式与孩子的自我控制水平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水平与父母的要求以及提要求的性质都有关系。具体到小强,在他人入小学之前,妈妈认为他是一个不合群的孩子,总是鼓励他和别孩子一起玩。那么,妈妈的判断是否准确呢?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个性的形成是一个全面平衡的过程,表现在儿童总是先用他已有的个性特征面对环境中学习与交往。如果此地他遭遇了困难与障碍,他必然要主动地修正自己个性中使自己受挫的那部分东西,积极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小强妈妈主观的判断与“改造”极有可能使他丧失改变的主动性与可能性。事实上,父母若以专断,限制的态度对儿童进行控制,那么他很 可能有情绪压抑或有盲目顺从的倾向。

让我们试着给小强的父母一些建议吧!

1)不能操之过急

孩子个性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之过急恐怕没什么用处。对待小强,打骂与训斥只会适得其反。

2)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采用适当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具体而言,孩子都喜欢游戏活动,我们不妨利用他喜欢的游戏提高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如通过让他扮演自己崇拜的英雄的行为来限制与规范自己。

3)听一听孩子的想法

对待小强不喜欢写作业的行为,我们还应该认真听一听他的想法,给他倾诉的机会,他很可能会说出一些我们不了解的理由来。如果不喜欢某个老师, 我不喜欢上某些课等。通常情况下,孩子对自己没有满足感与成就感的学习活动就不怎么感想。

4)给予适当的帮助

对待青少年不爱学习的情况,父母要给予具体的帮助。必要的时候要“搭梯子”,进行适当的辅导,降低课堂中学习的难度。

5)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我们不可小视同龄人彼此之间的学习,在彼此的交往过程中,他们能够根据别人的情况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业。如果他发现别的孩子喜欢学习,热爱学校,那么他就会在心里认真地琢磨,我怎么和人家不一样呢?事实上,很多父母往往在孩子还没有反省的时候就开始唠叨了。

总之,当孩子常常逃避写作业时,父母首先要寻找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本文引用书籍《中小学生心理学知识实用读本》

仝德记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