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慢性胃炎,为何有人要疏肝理气,有的要活血化瘀?

同样是慢性胃炎,为何有人要疏肝理气的柴胡疏肝散合金铃于散加减,有的要活血化瘀失笑散合活络效灵丹加减?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虽然同是慢性胃炎,但证异故治异,所谓同病异治也。因此,辨证论治确实十分重要,学医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问题,慢慢领悟中医辨证论治的巧妙之处。

同样是慢性胃炎,为何有人要疏肝理气,有的要活血化瘀?

对于慢性胃炎,思路有很多,比如清化热湿,和中止痛、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温中散寒,健运脾胃、养阴益胃、活血化瘀,通络和胃等,今天主要聊聊每一种思路,适合于哪一类人用:

首先说说这个疏肝理气,这个思路主要适合于肝胃气滞型慢性胃炎:

这一类人,由于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常常胃院疼痛,连及胁肋;或者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可有胀闷不适,食后尤其明显,暖气嘈杂,呕恶泛酸;另外舌质淡红,苔薄白。

柴胡疏肝散合金铃于散加减,与这个思路相对比较契合。

再说说活血化瘀,通络和胃这个思路,这个思路,瘀阻胃络型慢性胃炎的人适用:

这一类的人,由于气滞则血瘀,血瘀有形,可有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拒按;或者血脉受伤,可致便血色黑;另外舌质黯红有瘀斑,脉细涩。

失笑散合活络效灵丹加减,与这个思路相对比较契合。

同样是慢性胃炎,为何有人要疏肝理气,有的要活血化瘀?

那么,养阴益胃适合哪个类型的慢性胃炎呢?当然是胃阴亏虚的人:

这类人,往往胃阴受伤,胃络失养,就会胃脘疼痛隐隐,似饥而不欲食;或者是胃失和降,出现食后饱胀,干呕嗳气;或者阴虚津少,口干舌燥,渴喜冷饮;或者肠道失润,出现便干;另外舌红少津有裂纹,脉细数。

叶氏养胃汤加减,与这个思路相对比较契合。

思路——清化热湿,和中止痛,适合于湿热互结型慢性胃炎:

这类人,由于湿热内结,气机不畅,所以胃脘疼痛灼热,脘腹胀问;或者胃气上逆,则感泛恶,干呕;或者湿热内盛,津不上承,故有渴不欲饮,口苦口臭;或者湿热下注则尿黄;湿热伤及肠道,传化失常,所以有肠鸣漉漉,便溏或便秘;另外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腻,脉滑数。

半夏泻心汤加减,与这个思路相对比较契合。

同样是慢性胃炎,为何有人要疏肝理气,有的要活血化瘀?

最后,我们说说温中散寒,健运脾胃这个思路:

它适合的是脾胃虚寒这个证型的慢性胃炎,这类人由于胃阳虚,脉络失于温养,故有胃脘隐痛;或虚则喜按;或寒则喜暖;或脾虚运化迟缓,水饮停胃,故有食后胀满,呕吐清涎,纳食减少,腹泻便溏;或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酸软;或阳虚则生内寒,可有畏寒喜暖;另外面色不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细。

香砂六君子汤合附子理中九加减,与这个思路相对比较契合。

总之,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虽然同是慢性胃炎,但同病异治,所以有的人要用疏肝理气的思路,有的则要用活血化瘀的思路,还有的要用温中散寒的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