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神劇《巴霍巴利王》,又到印度開掛時間

印度電影,一部比一部開掛,不知從何時開始,說起印度電影,給人的印象就是一言不合就跳舞。歌舞片彷彿就是寶萊塢的代名詞。你很難找到一部不跳舞的印度片。但比起跳舞,印度電影給人的感覺還有一個字:神。人開掛了便成神!

到底是什麼樣的電影在開掛

其實印度電影,在國內一直流傳很廣,印度電影與“泰國廣告、日本雜誌”並稱三大社交網絡神器,不過與上述作品不同的是,這裡說的“印度電影”就是典型的開掛片。


印度神劇《巴霍巴利王》,又到印度開掛時間

電影海報

《巴霍巴利王》耗資約1億6975萬人民幣,以宏偉精緻的視效奇觀與高水準的拍攝手法,將巴霍巴利王的傳奇人生搬上大銀幕。

《巴霍巴利王》的故事改編自印度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一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青年,無意中得知自己竟然是王室後代,從而牽扯出一段王子搶王位的故事,堪稱印度版《狸貓換太子》。

按影片長度來說,《赤壁》+《美國隊長》+《黃金甲》+《雷神之錘》+《長城》=《巴霍巴利王》。他拿著國師張藝謀《長城》五分之一不到的成本拍成了《長城》三倍長度的兩部《巴霍巴利王》。想要看大場面的朋友們,這部一定不要錯過。

印度神劇《巴霍巴利王》,又到印度開掛時間


《巴霍巴利王》電影還沒在國內公映,表情包早已傳遍朋友圈,飛毯大戰、螺旋槳戰車、跳瀑布等的GIF圖,怎麼浮誇怎麼來,歡樂無比。

電影的故事與傳說有點類似,片中也可以看到巴霍巴利王作為王公貴族,與民同樂的情節,尤其是第二部中,巴霍巴利王偽裝成庶民把妹,乃至被剝奪權利之後,與底層民眾一同工作、一同苦行的情節,這與耆那教反對種姓制度、人人平等的教義相符。但電影更多時候其中體現卻是典型的個人英雄崇拜情結,萬人敬仰的巴霍巴利王,連大象都下跪稱臣,這是印度教的風格。

印度神劇《巴霍巴利王》,又到印度開掛時間

超震撼戰場畫面,全是人


戰爭場面與奢華的佈景,渲染儀式感,就是象徵角色身上的神性。同時主角又愛民如子,深得民心,又體現了角色的人文色彩,父子二人,神格與人格兼顧,幾乎是完美無缺的存在,神聖而不可侵犯。

又到了喜聞樂見的開掛時間

然而,以上一切,跟中國觀眾毫無關係,該片在印度火爆基於當地的文化底蘊造就的神靈甚至偶像崇拜。但到了內地,我們所關注的則是該片的開掛屬性,這是非常歡樂的。

印度神劇《巴霍巴利王》,又到印度開掛時間

王子誇張的肱二頭肌特寫,笑噴


國王偽裝成庶民去隔壁小國撩妹,這一段是典型的偶像劇情節,霸道總裁愛上灰姑娘的故事,而且為了突出國王的神威和大度,特意在妹子身邊安排一個二貨表哥,增強對比。

城池保衛戰,一個人完爆千軍萬馬,且泰然自若,談笑風生。深藏不露的巴霍巴利王一邊應敵,一邊撩妹,射個箭都能含情脈脈,那意思就是“看,哥牛逼不”。

同時,電影該奢華的地方極致的鋪張,偌大摩喜施末底城廣場上的各種儀式相當浮誇,戰爭場面火牛陣、水淹七軍、攻城大戰,萬箭齊發,場面戲夠足。

然後好玩的就來了,腦洞情節、開掛場面應有盡有。

印度神劇《巴霍巴利王》,又到印度開掛時間

這就是傳說中的主角光環


最離譜的就是“人彈”,把人當石頭扔進城池內,幾位抱團,一飛沖天,落入成中不但毫髮無損,順便還等擊飛敵人,繼續生龍活虎的戰鬥,他們的生涯一片無悔。

《巴霍巴利王》其實都是這樣,標準的史詩電影,大場面和道具細節非常贊,然後各種情節全部離譜,就往“怎麼腦洞怎麼來”,該開掛的時候絕不含糊。即震撼又歡樂,大概是這部電影最直接的觀影感受。

印度神劇《巴霍巴利王》,又到印度開掛時間

王子怎能不撩妹


但到了我們這裡,沒有上述的文化訴求,結果就變成了“臥槽又開掛了,臥槽又跳舞了,好玩。”同樣的場景,到了這裡就變成了表情包。

這就是文化差異,人家嚴肅的拍電影,到了我們這裡就是變成了喜劇片,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要問為什麼印度電影都喜歡開掛,這個問題其實無從解釋,人家就是那種浮誇的拍片風格。

開掛電影,只有印度能拍出來,這是特色,也是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