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2岁青春年华划上永恒休止符,被摧残的心谁来救赎?

2019年的元旦,一个平凡的22岁女孩选择了离开这个她看来无望的世界.....

“受不了周围人嘲笑的眼光.....”这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话语,一次因学校处分产生的心理压力,近乎断绝了她对周围人事的所有希望!

当22岁青春年华划上永恒休止符,被摧残的心谁来救赎?

心痛的同时,家长、学校、社会是不是该反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因为这一特殊时期,才造就的大多数孩子的心理脆弱,而是从一开始我们就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正是这长时间的忽略,才无法筑牢孩子的心理健康防线,当遇到青春期这一敏感时期的时候,便一发不可收拾。离家出走、和父母吵架甚至自杀一系列恶劣后果接踵而来。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不该限于青春期

青春期确实是一个“导火索”,在这一时期,孩子的身体飞速发育、自我意识觉醒,心理却不够成熟、学业压力又较大;

当22岁青春年华划上永恒休止符,被摧残的心谁来救赎?

但是,我们不要把责任都归于青春期,把力度都下在青春期。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还需要从源头抓起,从小筑牢心理防线,而不是限于青春期,在青春期“临时抱佛脚”,过度夸大青春期的“敏感度”。

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1、注意观察孩子的心路

在孩子满不在乎的言行中,往往潜伏着能反应孩子心灵变化的重要信息。

当22岁青春年华划上永恒休止符,被摧残的心谁来救赎?

如果父母没有注意或即使注意到也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会使孩子朝着不合理的方向发展,或由于过度干涉孩子的世界,反而会扭曲孩子的心灵。

当22岁青春年华划上永恒休止符,被摧残的心谁来救赎?

父母应该经常充满理性和爱意与孩子接触,留意孩子的表情、孩子的眼睛,观察孩子四肢的动作,体察孩子有没有流露于外表的心灵动向。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随时注意到孩子心灵扭曲的兆头,或发现平时没有发现的闪光点。这样就能及时纠正将要扭曲的兆头,留心发扬那些闪光点。

2、引导孩子调整目标

当一个人在追求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时,如果经常感到挫折失败,就会降低积极性,产生自卑、自责心理。基于此种情况,父母应适时引导孩子调整期望,寻找最佳的奋斗目标。

当22岁青春年华划上永恒休止符,被摧残的心谁来救赎?

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应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与其共同确定可行的奋斗目标,尊重孩子的选择,使孩子既不好高骛远,又不得过且过,以此而感到心理平衡和充实。

3、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动辄发怒,当有人对他讲话严厉,或他自己的想法碰壁时,马上就激动起来,这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而造成的后果。

当22岁青春年华划上永恒休止符,被摧残的心谁来救赎?

孩子从小的时候起,通过受到训斥,能学会克制自己的不快心情,抑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孩子如果很少受到严厉训斥,完全生活在没有约束的环境里,就不可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年幼,身心还在成长发展,自控能力较之成人差,故情绪波动较大。例如,有的孩子考试本想获取优异成绩,但却未能如愿,成绩不理想,心中产生挫败感,难受、消沉,以至悲观失望,本来活泼开朗,却变得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当22岁青春年华划上永恒休止符,被摧残的心谁来救赎?

这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会自己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把消极情绪转变为积极的态度。还可教给孩子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诸如让孩子转移目标,看到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亦可用幽默的方式,开个善意的玩笑调节气氛。

4、让孩子学会孩子倾吐烦恼

让孩子学会倾吐烦恼,适当宣泄不良情绪是父母的一种职责。孩子正在成长,前进的路上会遇到种种不顺心的事,如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受到不切实际的批评,个人的心愿大人不理解,正当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等,面对这些,他们内心会感到痛苦,心理觉得压抑,这是常有的事。

当22岁青春年华划上永恒休止符,被摧残的心谁来救赎?

如果父母能有意识地在孩子“叛逆、渴望独立”的阶段更多地跟孩子沟通,给以正确的引导,有针对性地调节孩子的情绪,那么将会帮助他们很好地度过青春叛逆期,使他们的人格发展得更完善。

其实,一个孩子成人进入社会后,他能否顺利适应社会,并为社会所接受,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适应性和自我认知力的社会健康人群之一员,决定因素并不是他拥有多少技能,而是他的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完善。许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并不是他少上了几门课,而是父母们缺乏对孩子心理的了解。

当22岁青春年华划上永恒休止符,被摧残的心谁来救赎?

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必须从孩子小时候就做出改变,引导他从小就走进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作为心理健康行业的从事者,我们都认可的一个事实是,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孩子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和持续存在是和一个家庭的互动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的。也就是说,家长通过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生活的应对方式,可以使孩子发生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