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風土習俗之葬禮

葬禮是人歸結一生的最後儀式。

死者的家屬、鄰居、朋友通過一系列儀式對死者的一生進行追念,又是對死者進入另一個世界的祝福。

生有所居,死何以安身?

在吳川首先要為死者選擇舒適的棲息地,死者在世時,家中兒女提前請懂堪輿的人為老人選擇風水寶地。

吳川的墳墓一般主墳的後側有一個小墳丘,是守護和保佑主墳的,稱為后土。后土一般是男左女右安置在主墳後邊,合葬之墓在主墳左右兩邊各置一個。后土的碑文上刻著"XX氏后土"四字,表明是XX氏的後人埋葬於此。主墳和后土用紅磚堆砌,外面用水泥加固一層,表面再塗上白色粉料。

新墳要在死者入葬後三年的農曆正月十六、十七、或者十九任意一天來拜祭,俗稱:"新墳過土地誕"。家人帶來米飯、雞、茶酒、菜、貢品擺墳前讓死者饗,再點香燒紙跪拜。走時把飯和酒撒在墳墓幾個角落。還在主墳周圍貼紅紙,拜新墳第二年、第三年比頭一年多帶三個菜,表示越來越富有。等三年以後,才不用專門來拜祭新墳。

死者臨終氣息微弱時,家人把死者抬到大廳中(俗稱"裝廳面"),意味著壽終正寢。大廳的神龕必須用其他東西遮住,吳川人認為死人的陰氣會與神氣相沖。人死後,要通過一定的儀式使他的靈魂從世俗社會超渡到另一個世界。請道士(俗稱:道公佬)擇好入材、出葬、下葬的日子。

1、發喪(俗稱"買水")

死者臨終後,家屬會為死者沐浴、飾容、穿壽衣,村中老人會為孝子們穿孝服(注:一般要為老人封一個紅包),然後男孝子拿著水桶(水桶必須要柱著一條白繩子)去村中水井買水回來給死者淋浴人,老子到水井旁邊講一番話:我XXX西去仙遊今日來向水井公、水井婆買水,淋浴你XXX人。然後向水井撒下買水錢(一般都是撒下幾枚硬幣)拿水回來,快回到家中時會響起衷樂聲,然後孝男、孝女一起哭喪入屋為死者淋浴人,此時孝子們為死者頭尾各放置一盞油燈和尾放一碗白飯。之意是希望油燈能為死者照路到陰間和希望死者能夠在路上食飽,能無憂無慮安心仙遊。

2、題銘星旗(俗稱"題銘星")

銘星旗(又叫銘旗)。是記錄死者生於某某年、死於某某日的重要憑證。在吳川舉銘旗是女婿的事,是女婿對岳父岳母最後一次孝道。發喪後道士會在入材前一段時間題銘星旗,題銘星旗時吹喜樂聲道士會把死者生辰、死日寫在銘星旗上,最後落款是村中或族內某某大學生題(是當代大學生在一定圈子內的榮譽),題銘星旗的人和死者越親關係越好。

3、入材(又叫入棺)

死者在臨終前,家人為死者腰繫串著銅錢的紅線、手中、手中拿幾枚硬幣或銅錢、頭扎紅繩和松柏支。入材意味死者永遠離開陽世間,意味著永遠還離開從前生活過的地方。道士選擇一個吉時入材,棺材的材與發財的財是為同音,所以入材時,一般都是喜著樂,望孝子們以後能發財如意。入材時一般孝子要守在棺材邊(除時辰相沖的孝子),負責入的大力老會問孝子們一系列話。入材時候,一般都會發利事錢意在討一個吉利。

4、祭棺材(俗稱"祭棺材頭")

祭棺材是出葬前最後一個儀式,也算是死者安息前的一次拜祭。祭棺材目的是讓死者安安心心出葬。此時村中或族內老人會幫孝子們穿上黃麻布孝服、上孝子棒(男人肩上挑竹孝棒,女人肩上挑樹枝孝棒),舉銘星旗女婿穿白孝服。道士為死者擺放神主牌和香碗在棺材前面,一邊拿著執幡竹(幡鞭)在做法事。祭棺材有生雞公(雞公裝在雞籠掛在棺材邊直到下葬,三朝認墳時殺此雞公去拜祭)、三牲、鹹魚、豆腐、米粉、白飯等等。祭棺材也一樣要發利事意在討一個吉利。

5、出葬

出葬是死者離開生前所住的地方到葬於墓地的一段路程。祭棺材儀式完後就開始出葬。大隊人馬在衰樂聲浩浩蕩蕩地向墳在地走去。打鑼、提燈籠、執幡竹(幡鞭)的在隊伍之前,抬棺材、捧神主牌、的捧香碗孝子和其他送葬的人緊跟其後。(注:由於現在提倡火化,所有死者都要火化後才可以土葬。此文章可以介紹火化的習俗。死者出葬後,然後出了村邊搭車去火葬場火化,火葬場有一個不成文明的規定,凡是到火葬場的死人,到了火葬大門必須停車開棺把死者轉到指定車輛然後才可以入火葬場火化。火化時死者的家屬必須在火化爐前守護著死者,火化完後火葬場工作人員把死者骨灰裝入骨灰盒然後由長子捧著回到停在大門口棺材車上孝子緊跟其後,然後再開車回到墳墓地。)

6、下葬

下葬意味著死者永遠和陽世間隔絕。下葬時辰是由道士選擇好的。下葬前大力老會把子死者的骨灰用白蚤絲包像人型放在棺材中。吳川人是忌諱參加下葬雖然死者家人會發到場人一定的利事錢,卻還是認為不吉利。墓穴一般是2米長,0.90米寬,1.5米高。下葬時一般孝子要守在棺材邊(除時辰相沖的孝子)。死者下葬後,大力老會問孝子們一系列話,孝子要老實回答,然後孝子手中捧泥土向棺材回泥,道士在一邊做法事讓死者安息。做完法事後道士帶領孝子和所有送葬人圍著棺材走三圈,然後送葬隊伍浩浩蕩蕩回到孝子家。孝子把死者的神主牌、香碗擺放在靈臺上(靈臺是指用竹做成的小臺),擺設在大廳右面。此時道士會死者家中做法事(又稱"昌靈"),昌靈目的為了死者的靈魂在家中游蕩能夠安息下來。昌靈時候一般都會給孝子和所有在場的人發禮事錢。

7、三朝認墳

三朝認墳是指死者下葬後做好墳墓後的第一次拜祭,三朝認墳一般都是在早上五點。打鑼、執幡竹(幡鞭)、提燈籠和孝子一起去認墳,認墳一般要雞(殺陪出葬的公雞頭)、三牲、糖水約(糖水約是指用生粉做成然後煲成的糖水約)、米飯、茶酒、鹹魚、豆腐、米粉、金銀財寶炮燭等等。認墳回來食朝後,孝子然後行路杉虛買東西購買花生、糕等回家,這稱為"出關",意味著把好運從外面帶回來。

8、升堂

升堂是指死者死後第七天曆經一系列法事才可以進入家中祖先神位。死者死後第七天做頭七升堂(注:由於現在社會的衝擊,人死後第七天就升堂完孝子,以前吳川人死後還要做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三十天才升堂,還有百日或週年才升堂)。升堂前一天早上死家屬要用豬頭或燒豬、麵包拜祭(死者女兒、死者媳婦家、死者已出嫁的侄女、死者生前的外家等要買豬頭或燒豬、麵包拜祭)。拜祭完後道士又開始做法事一邊在靈臺上擺放靈屋(俗稱"跪靈",所有孝子和死者親屬必須到場),之意是告知死者明天是頭七高升。到早上八點開始打齋,請道士在家門做法事,這個程序繁雜,打齋程序:告聞―取水―安或清醮)―幡―淨壇―發書―開啟―接駕―啟靈―晚朝―開經―拜懺―斬藥樹(安獄―攝召―貢靈―沐浴―過天橋―過案―辭神,通過這些儀式把死者的靈魂安全地送到陰間。斬藥樹是因為死者生前吃過很多藥,靈魂掛在藥樹上,通過這儀式,把身上的病魔斬除,如死者生前是自然歸老可以不做斬藥樹儀式做清醮儀式。沐浴則是洗去塵埃,清清白白地走向陰間。第七天早上八點左右死者家屬在村中一塊公共空地給死者燒大量金銀財寶(包括紙做的靈屋、傭人、電器、金銀手飾、"高科技產品"等等),孝子們捧著神主牌跪著旁邊,道士在一邊做法事,望死者早日能夠接收到家人為他燒的衣紙,這就是俗稱"燒衣"。燒衣完後道士死者請接納,然後道士帶領孝子和所有親屬圍著走三圈,做著法事帶領孝又稱"割香"),此時子回到死者家中去,燒衣完後接下來就是進入真正的升堂(死者家中準備一系列拜祖飯菜,道士一邊做法事,一邊講著祝福孝子、孝孫的好說話,拜祖快結束時死者長子捧著死神主牌上神堂,下面孝子一起叫高升。此時真真正正的升堂才算結束。然後其他男孝子和孝媳婦各自回家為死者割香升堂。此後升堂後三朝和死後百日都要拜祭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