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没军队支持却做两任民国总统三任副总统,是政治老练或懦弱

对于黎元洪这个名字,大家都对他不是太熟悉。他可是在民国初年,绝对是一个名人了,他被孙中山称为“民国第一伟人”,观看《辛亥革命》的电影人都知道,黎元洪的出场时间并不长,其中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就是革命党人拿枪逼他做都督,他内心有一万个不愿意,但还是选择接受,为什么呢?当时我心里就在想,黎元洪到底有什么本领可以让革命党人选他做领导人?而黎元洪又为什么那么不愿意担负重任,他是对清王朝还抱有希望吗?一系列的问题,让我对这个人的好奇心更强烈了。因此我就仔细地翻看了黎元洪的一些情况,这里给大家做个分享,如有不妥的请各位留言讨论。

黎元洪没军队支持却做两任民国总统三任副总统,是政治老练或懦弱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字宋卿,生于武汉三镇的汉阳府黄陂县。故世人又时称"黎黄陂",据说幼年黎元洪"头角峥嵘,具厚德载福之像"。这是当然的历史附会说而已,但是黎元洪出生之日(阴历九月十九日)是民间传说的观音出家之日,故而打小他就被家人寄予厚望的。后来的历史事实也的确如此。14岁时,因父亲得到重用,举家迁移至天津北塘镇,19岁时,一举考入北洋水师学堂管轮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舰队“广甲号”,担任三管轮,负责机械,维修,管理,操作。1894年5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经过这次混战之后的黎元洪,可谓是劫后余生。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回家,过平静生活,二是保卫国家,当然他选择的是第二条路。

黎元洪没军队支持却做两任民国总统三任副总统,是政治老练或懦弱

作为一个五品官员,他深知清政府政治腐败,贪污盛行,国力衰微,日本侵略者实力强大,野心膨胀,面对这样一个摇摇欲坠的国家,黎元洪没有选择放弃,没有苟且偷生,而是义无反顾的走上了爱国之路。虽起初坎坷不断,也曾失魂落魄,但命运之神没有抛弃他,他遇到了伯乐——张之洞,投效到了他的麾下。

自此之后,在执行的每次任务中,黎元洪都认真思考,一丝不苟,完成的非常出色,官职自然是节节高升。但不管到哪一任,他都弹精竭虑,备尝辛苦。早上第一个进演兵场,晚上最后一个回兵营,跟士兵同吃同住,同说笑。出操训练他身先士卒,跑步拉练他以身作则,士兵身上有多少泥水,他就有多少。所以他与士兵的关系也就非常亲近了。这也为后面的事情奠定了基础吧。三次留学日本,让他获得了丰富的治军经验和管理才能。在几次的军事演习中,他所带领的军队军容严整,士气高昂,枪法精准,获得大臣们的高度赞赏黎元洪也从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军官成为南北瞩目的名将。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了。也许机会来了,在革命大潮中,他茫然失措,左顾右盼,但出于仁厚,他对革命党人隐忍宽容,没有滥行杀戮,一直采取怀柔政策,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次保护过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革命的熊熊烈火燃烧得很快,湖广总督衙门被义军攻克,黎元洪躲到了刘文吉家,就在他为命运多舛,而革命党人因群龙无首时,幸运之神人又向他走来,这便是刚开始所说的“逼出来的都督”,在他极不情愿地坐上都督之后,他仍在怀疑革命的成功,还对腐朽王朝抱有幻想,他的亲信,好友劝解,但他仍顽冥不化,期间他还逃跑。想想都可笑。

黎元洪没军队支持却做两任民国总统三任副总统,是政治老练或懦弱

但历史总是有一种必然性,他还是转变自己的观念,接受共和政体,但并没有贴肉着肤地接受革命思想,他还是左右摇摆,举棋不定。作为一个局外人,我很想知道他的顾虑是什么?他是在给自己留退路吗?还是接受不了革命的新思想?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黎元洪他深知清王朝的骄奢淫逸,腐败无能,不得民心,而革命是众望所归,心之所向。

要知道,黎元洪也曾三次留学日本,具有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思想基础,所以应该不是这两个原因,可能是他对清王朝有一种情怀吧,他是他的子民,他给过他高官俸禄,荣华富贵,如今他即将灭亡,他内心定是不好受,但他却没有想到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他所心系的清王朝带给百姓的不是幸福美满,而是饱受磨难,如果他真的爱国,那他应该爱的是人民,为人民谋幸福,那他应该也就不会摇摆不定了,因为方向感是非常明确的,或者说他若真的爱国,当革命军拿枪逼他时,他也可以选择为国牺牲,但他没有。

黎元洪没军队支持却做两任民国总统三任副总统,是政治老练或懦弱

革命的道路总是不顺的,袁世凯的出山让革命党人处于危险之中,而黎元洪应是站在袁世凯的对立面的,可是他却没有。他接受袁世凯抛来的橄榄枝,助纣为虐,从“菩萨”到“屠夫”只是瞬间的事。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帝位的劝谏后,感觉到黎元洪的影响力,不容小看,因此思之再三,就发布了第一道命令,但是令黎元洪没有想到的是,第一道命令就是册封他为武义亲王。我们知道,过去的一般皇帝称帝后都是封自己的家的人做官等,但是袁世凯的这第一个册封确实有意思。袁世凯册封你为亲王,估计是让全国记住你武昌首义的巨大功劳,因为这缘故,封你武义亲王。这事传到黎元洪那里,幕僚中有的主张不接受册封,不理袁世凯也有的幕僚主张容忍一下,从长远看。你猜怎么着,黎元洪却如此说:“我意已定,决不接受。”

黎元洪没军队支持却做两任民国总统三任副总统,是政治老练或懦弱

其实,我们知道,在袁世凯迫不及待黄袍加身、为称帝作准备工作时,一些趋炎附势者就开始伪造民意,以迎合图荣。但是袁世凯非常清楚,如果要实行称帝,必须利用黎元洪的力量,因此多次示意黎元洪出面支持,而黎元洪坚持反对,后来袁世凯又想出了一个决策,那就是与黎元洪成儿女亲家,这估计黎元洪不会不支持亲家把,于是,就在袁世凯的多次利诱之下,黎元洪无奈只好同意了把自己的最小的女儿嫁给袁世凯的第九个儿子。但是即使如此成为儿女亲家,黎元洪也不为所动!黎元洪在政治上还是比较老练的。

黎元洪没军队支持却做两任民国总统三任副总统,是政治老练或懦弱

由于不与袁世凯统一阵线,黎元洪被袁世凯囚禁在瀛台,就如同当年慈禧太后囚禁光绪皇帝一样,他后悔了,但却为时已晚,袁世凯死后,他继任总统,但当的这个总统却是没有一点点的尊严,没有实权,张勋复辟,而他被迫辞去职位,受段祺瑞监控。直皖,直奉两次战争后,直系势力如日中天,曹锟以“法统重光”的骗局,让黎元洪补足任期,即再任总统,最后被迫离京,途中遭受劫车夺印。最后的他也是因为北伐军逼他出巨资助饷,他一怒之下,溘然长逝。

黎元洪没军队支持却做两任民国总统三任副总统,是政治老练或懦弱

纵观黎元洪的一生,可谓是真的很传奇,他对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他坚定革命的信心,那么历史应该是不同的书写。评价一个人,我们应将自己设身处于那样一个环境中,黎元洪德高望重,宽容,有同情心,但后来却心狠手辣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可以随时变脸,原先是用枪逼他才愿做都督,而后来他用尽手段也要当总统。

黎元洪没军队支持却做两任民国总统三任副总统,是政治老练或懦弱

黎元洪被武昌起义的士兵逼着走上这条革命道路,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可能不太贴切,“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功时”。他有“开国元勋”,“民国四大伟人”“开国三杰之一”的美誉,而这也可能让他迷失了自我吧,其实细想每个人不也一样吗?总想争取最好的,谁甘愿屈居人下呢?谁不想高高在上呢?黎元洪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甲午战争的大难不死;走投无路时的柳暗花明——幸运民主;整顿枪炮厂的圆满成功……这些都有上天眷顾的因素在里面,要不是顺应天时地利人和,都督之位哪来的那么容易?他虽然身居重职,可他却没有实权,难有作为,很多的决定他被迫作出,所以说懦弱的标签不是子虚乌有,他有过有失,但贵在人有知错就改之心,所以对他的正面评价是要肯定的。毕竟黎元洪也有他的成功之处。

黎元洪没军队支持却做两任民国总统三任副总统,是政治老练或懦弱

从黎元洪身上,我们也曾感受到他的强烈爱国之心,见证过他的一番作为,痛斥过他的的残暴之行,同情他的坎坷遭遇,从天上人间到地下阴霾,他是亲身经历过的,他内心定是五味杂陈的,但我最欣赏他的一点是他可以在经历过世事变迁之后仍然可以回归本心,清心寡欲,尽享天伦之乐,可能是他内心深处对陶渊明诗中所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的向往吧,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但他的心境仍能趋于平静。这对于我们常人来说怕是很难接受吧。前半生经历了大起大落,而后半生让自己远离世俗,做一个平常人,不问世事,完全与之前的生活脱离,这应该不简单吧。所以说,黎元洪的心态真的是很让人敬佩,人生传奇真的是当之无愧!

懦弱,可能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的一种态度,传奇是我们都想成就的人生伟业,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单一地褒贬历史上的人物,而是从他们的故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升自己,成就美丽明天。

黎元洪没军队支持却做两任民国总统三任副总统,是政治老练或懦弱

现在回想一下昨天的历史,这个湖北黄陂人黎元洪曾两任大总统三任副总统,这是政治懦弱或老练呢?你怎么评价黎元洪?请您在文后留言参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