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全球工作監察調查報告”引發的思考:如何拯救懷才不遇

一份“全球工作監察調查報告”引發的思考:如何拯救懷才不遇

01、一項調查引發“懷才不遇”的討論

加拿大德斯塔德公司,在全球32個國家做了一項“全球工作監察調查”的研究項目,並公佈了調查結果,其中一項“是否覺得自己大材小用、懷才不遇”的調查結論引發了不少國家的討論。

在中國,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大材小用的比例高達84%,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第三位的是土耳其和希臘,分別有78%和69%。

這份調查報告受訪者的年齡在18—65歲之間,每週至少要工作24小時,每個國家的受訪採樣人數不少於400人。

對於13億人口而言,這項“受訪人數不少於400人”的調查能說明什麼問題?有批評者指出,對於中國的調查取樣太少,缺乏科學性,不足以下此結論。也許84%的結論數據不夠科學,但是調查報告可以反映出社會確實存在“懷才不遇”的現象。

筆者也是一個好事者,還為此收集了幾種常見觀點。

一份“全球工作監察調查報告”引發的思考:如何拯救懷才不遇

(1)這麼多人覺得懷才不遇是因不滿情緒的宣洩

第一種觀點:資源分配不公造成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陳金光表示,在社會快速發展中,社會發展提供的美好願景對所有人都有吸引,但是社會能夠提供給人的發展機會和資源又是有限的,所以在某個時間段中,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得到發展的機遇。

“權利、金錢、關係在社會用人制度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找關係、打招呼、遞條子的這些行為在就業領域裡屢見不鮮,阻礙了人才的上升通道,社會中“懷才不遇”的怨氣也由此增多。”

願景和現實之間,形成“慾望”與“可能”的差距,加上特殊時期的某些不公造成心理落差,這個落差越大,情緒就會越大。

(2)這是“錯配郎”的鬧劇

第二種觀點:懷才不遇是用人評價體系還不夠成熟,造成了供需雙方的“盲婚錯嫁”。

筆者相識多年的譚女士,從事人力資源行業十多年,對於近年來就業市場中的浮躁情緒感觸頗深。

“以前求職應聘的淡旺季分割明顯,現在幾乎全年都是招聘和應聘的旺季,用人單位抱怨說找不到合適的人,多數人都眼高手低;求職者卻抱怨說大材小用,找不到合適的平臺。”

這種分歧來自於雙方評價方式的不同,如果求職者以為自己的高學歷就代表著自己是“大材”,那麼因為高學歷卻沒有找到理想工作自然而然會認為自己“大材小用”。

用人單位一開始以學歷為評價方式,可是在實踐中卻屢屢遭遇高分低能的情況,造成學歷貶值,滋生了一種“人才高消費”現象,用人單位不斷提高學歷門檻,讓“大學生競聘掏糞工”、“碩士生爭當清潔工”等新聞屢屢見報。

(3)事不關己的調侃論

第三種觀點:世界上沒有懷才不遇的人,只有沒才的人

有部分人士,對此類問題並無切膚之痛,一副瞧熱鬧不嫌事大,提出“懷才不遇”本身就是偽命題。

“在工作上,要實幹,要腳踏實地,任何工作都是“幹出來”的。”

“懷才就像懷孕,久了就會被看出來,如果看不出來,那就說明沒懷。”還有人抖著機靈地調侃著。

曾經就職於阿里巴巴,後來出來自己幹,還出過不少書的自媒體大拿“鬼腳七”還寫過文章說“根本不存在什麼“懷才不遇”的人,如果你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一定是你還不夠努力。”

甚至還有人發出“懷才不遇是可恥”的論調,筆者不敢苟同。

一份“全球工作監察調查報告”引發的思考:如何拯救懷才不遇

02、“懷才不遇”一直存在,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避免和解決

從古至今,身懷大才而不遇良主的名人舉不勝舉。

東方朔:十三歲才開始讀書,十五歲習劍;十六歲學《詩》、《書》;十九歲精通兵法。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自詡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有經天緯地之才,卻淪為漢武帝的“滑稽之臣”。

唐代詩人張九齡身居宰相之職,居然也發出了懷才不遇的感慨,他的五言古詩《感遇》一口氣寫了十二首,而且其中二首入選《唐詩三百首》,並被列為開篇之作。他的一生三起三落,終其一生都未能展現他的政治抱負,每次都是剛要有所作為,就要遭遇挫折。

屈原能做《九歌》、《離騷》而楚懷王不用,而且還被流放,郢都城破後抱石沉江。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說的是漢朝馮唐身歷三朝,年輕時遇到文帝喜歡老成持重的,不賞識他,年稍長而景帝又喜歡年輕的,到武帝時,舉為賢良,但年事已高不能為官。李廣功勳卓著,卻終其一生都難以封侯,遺憾離世。

韓愈、杜甫,辛棄疾,陸游,在這裡就不一一細舉了。

官至宰相的人都會感嘆懷才不遇,那些才有小小成就的人就“大言不慚”地說“沒有懷才不遇”的人?

我覺得有些人對於人的“才華”認知很狹隘。

人的才華有很多種,有些人很有才華,卻就是不知道怎麼去獲取平臺施展。你可以說他缺乏獲取平臺的技巧和能力,而不能說他沒有“才華”。

一個人無論多大的才華,多麼大的理想和報復,都需要一個平臺去施展。

一份“全球工作監察調查報告”引發的思考:如何拯救懷才不遇

筆者今天想寫這樣的文章,就是希望那些有“內秀”的人,能夠學會如何去打造自己的“影響力”,從而獲得施展的平臺。

那什麼是平臺?

平臺包含了:

自身的才華定位;

給你資源和機會的老闆;

以及支持你、協同你的同事。

一份“全球工作監察調查報告”引發的思考:如何拯救懷才不遇

03、從三個方面著手摘掉“懷才不遇”的帽子

(1)第一方面,才華定位

01)沒找準發揮自己優勢的定位

從一個小案例談起:

小志大學學的是車輛工程專業,一聽這專業名稱,讀者朋友也一定和筆者當初看到他檔案資料時所想的一樣,這是一個什麼專業?

其實像這種讓人一看都分不清是幹什麼的專業在大學裡比比皆是,所以很多大學畢業生在畢業求職時,往往會遭遇尷尬處境:自己說不清楚自己能幹啥,用人單位也不知道你能幹啥。

迫於生計,小志就在一家XX摩托車配件廠找了份銷售的工作,印證了江湖流傳的定律:實在找不到工作了,就去做銷售試試。

一開始還挺順利,因為小志基於大學裡學的專業優勢,對於汽摩配件產品掌握的速度比其他人快多了,和客戶的交流溝通中能講得頭頭是道,他的上司和主管一度還以為招到一位人才,心裡還想著怎麼把他培養成銷售精英。

可是沒多久就發現很多問題,汽摩配件的銷售屬於大客戶營銷,而大客戶營銷的成敗關鍵除了產品質量、價格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客勤關係。

小志雖然溝通能力過關,可是發自內心地抗拒應酬,和客戶的關係真可謂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從來不找他們聯絡感情。

三個月的試用期考核,他的各項評分都最低,看著和他同屆進廠的同事都笑逐顏開地拿到正式合同,而他卻面臨著再就業了。

“小志,你收拾下東西去人事部把離職手續辦了。”分管他的劉主管飽含遺憾地對他說道,原本他還很看好小志,沒想到這孩子的個性很奇怪,明明溝通能力沒有問題,卻總是在應酬的場合沉默寡言。

小志神情有點恍惚,“下個月房租都要交不起了,昨天媽媽打電話還問我習不習慣城市裡的生活,

難道我真的是一個沒用的人嗎?這些年的學都白上了嗎?”

心有不甘的小志手腳有點慌亂,平時一直用來畫設計稿的記事本滑落地上攤開。

“咦,小志,你這畫的什麼?”劉主管看小志手裡抱一堆東西,彎腰替他撿起記事本。

“平時沒事畫著玩,就是一些自己想的配件改進設計稿。”小志強顏說道。

劉主管進廠好多年了,對所有產品的規格性能熟悉無比,他原本只是隨手翻看幾眼,可是卻看出點門道來。

“小志,我記得你專業是車輛工程,怎麼也懂設計?”

“車輛工程學的是各種動力學的原理,也包含有設計這部分,我比較喜歡各種機械的設計,平時就愛專研這個。”

劉主管遲疑了一下,說道:“小志,你先回座位等一會兒,等下再去辦手續。”說著就匆匆走了。

沒多一會兒就見他興沖沖回來,“小志,我給你問過了,製造部的設計科有在招最基層的設計助理,工資沒有我們銷售部的高,但是我覺得你或許可以去試試看,也許那個部門適合你。”

小志是幸運的,他果然通過了面試,順利進入設計科,如魚得水,逐漸地在這個領域展現了自己的才華。

他的幸運來自機緣巧合和得遇貴人相助,屬於無意識地找到了自己合適的領域。

那讀者朋友就要問了:難道我們也這樣靠運氣嗎?

我們應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定位?

一份“全球工作監察調查報告”引發的思考:如何拯救懷才不遇

02)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就是清晰地明確一個人在職業上的發展方向,它是人在整個生涯發展歷程中的戰略性問題也是根本性問題。

比如,有人喜歡按部就班的工作節奏,不喜歡站在聚光燈下,他卻去做了需要拋頭露面的公關,怎麼可能會如魚得水?

或者有人很擅長傳業授道解惑,不喜歡天天坐在電腦前面對數據報表,卻在一開始就選擇了會計,而不是培訓和溝通方向的職位,他自然找不到工作的樂趣所在。

那我們要如何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呢?

職業定位的關鍵要素是:認清自我和選擇行業。

① 認清自我

認清自我從四個方面思考:

我喜歡做什麼?

我適合做什麼

我擅長做什麼?

我能夠做什麼?

A:我喜歡

喜歡做什麼主要是受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價值觀所決定。

興趣愛好就是擇己所愛。一般來說,只有從事自己喜愛的、感興趣的工作,工作本身才能給你一種滿足感,你的職業生涯才會變得妙趣橫生。

可是職業在人們的心中也有高低貴賤之分,依據社會勞動分工不同,勞動強度和性質,以及其待遇酬勞的原因,再加上一些社會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各類職業在人們心目中的聲望地位便也有好壞高低之見,這些評價就形成了人的職業價值觀。

俗話說:"人各有志。"這個"志"表現在職業選擇上就是職業價值觀。

“人各有志”是非常個人的事情,帶有極強的個人主觀選擇,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筆者這裡提醒讀者朋友,把以下這幾個關係,作為輔助性思考,捋清楚:

職業價值觀與金錢的關係;

職業價值觀與個人興趣和特長的關係;

職業價值觀的排序與取捨的問題;

職業價值觀中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淡泊名利與追逐名利的關係。

B:我適合

所謂適不適合,是依據你的性格、智商、情商去自我衡量適合的領域。

性格

人的性格受星座、血型、性別、遺傳、成長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想要改變需要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所以自己適合做什麼,首先是受到性格特點的影響。

如上面“小志”的例子,他不喜歡應酬,卻去幹銷售工作,這不僅不利於他工作的開展,同時也給他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

智商

我們不可否認,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智商的差異,像筆者這種智商的人,無論多努力學習也成為不了科學家。我硬是要往那個方向發展,我想這輩子也難有成就,若是那樣的話,那我的失敗就一定不是“懷才不遇”,我的失敗就確實是因為沒有“才”。

情商

情商是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它和智商不同,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

雖然如此,但是大多數人,各自成長的經歷不同,在邁入職場的時候,已經有了現有的情商雛形,想要去根本改變,難度極其巨大。

雖然說人的情商會被職業環境所改變,但那都是經歷了各種頭破血流的教訓後,還倖存下來的人。

若是一開始有得選的話,還是不要去挑戰,選擇符合自己情商特性的工作。

C:我擅長

所謂擅長,就是我的能力特點。如:言語表達、邏輯推理、數字運算等

搞外交工作,要具有靈活而敏捷的思維、較好的語言表達、較強的記憶等能力;

從事管理工作,要具備一定的組織、交際、宣傳說服等能力。

藝術工作者,需要具備無限的想象力,有極強的感受力,能夠打破思維的創造性能力等等。

總之,清楚自己所擅長的,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才能讓自己如魚得水,不辜負自身才華,避免“懷才不遇”。

D:我能夠

所謂能夠,就是評估自己在某個領域裡的競爭優劣勢。

在就業競爭中,大家必須善於從與競爭者的比較中來認清自己的所長和所短,亦即競爭的優勢和劣勢。然後在此基礎上按照"擇己所長、揚長避短"的原則進行具體的職業定位。

如:學歷、專業資格認證優勢?

性格和職業的契合度優劣勢?

家庭背景,社會的人脈資源優劣勢?如來自家庭或者朋友的人脈是否有利於其職業發展。

職業經歷積累的經驗等等。

② 行業選擇

在進行職業定位時,不僅要了解當前的社會職業需求狀況,還要善於預測職業隨社會需要而變化的未來走向,以便能使自己的職業定位具有一定的遠見。

行業發展生命週期:萌芽期、起步期、快速增長期、平緩增長期、飽和期、下滑期。行業的發展都有其生命週期,你選擇的行業處在行業發展的哪個階段,決定著你未來有多大的平臺。

如果你進入的行業已經是飽和期了,那你為它耗費幾年的青春,也只能換來夕陽西下的哀嘆。

總之,如果連自己的職業定位都不清晰的職場人,最容易出現懷才不遇的境況。不過現在還來得及,依據筆者教的辦法,系統梳理一遍,或許你能漸漸明晰。

筆者建議:不要渾渾噩噩,找準自己的優勢定位,避免“懷才不遇”的哀嘆。

一份“全球工作監察調查報告”引發的思考:如何拯救懷才不遇

(2)第二方面,如何獲得上司或老闆的支持

01)古為今用

古人比我們不幸,他們的就業市場不像我們現在有這麼多的選擇。我們這一家做不開心,可以拍屁股走人,把簡歷投向另外一家公司。

而古人沒得選,就業市場被壟斷了,“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無論是出相,還是入將,共同的BOSS只有一個,就是皇家。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無論你多大的才華,若不能夠得到唯一的BOSS青睞,最終也只能化為一句“懷才不遇”的哀嘆。

基於這麼嚴峻的就業市場,所以古人在“如何獲得上司或老闆支持”的領域裡,琢磨出許許多多的智慧。

我們“以古鑑今”,先從古代職場的小案例談起,再歸納思考我們現在職場應該如何獲得上司或老闆的支持,避免自己成為可悲的“懷才不遇”的人。

① 得其情,乃制其術

《鬼谷子》在“內楗”篇裡說:“得其情,乃制其術。”

鬼谷子說:“要掌握好君主的心意、決策等情況,從而推知對方的心意和主張,然後才能控制他的行動措施。”

為什麼要提“鬼谷子”呢?因為等下要出場的這位男主角,是戰國時期“懷才不遇後又屌絲逆襲”的代表性人物,他就是“鬼谷子”的弟子“蘇秦”。

鬼谷子的學生蘇秦從鬼谷子門下學成下山,躊躇滿志、意氣風發,他心裡想著“我這麼有才華,肯定要進最大的公司啊!”。

所以,他第一份的應聘簡歷就投給了當時的第一大公司——秦國。

秦國是當初最強大的國家,其他任何的國家都不能獨擋秦國。蘇秦認為自己深識秦王的心意,因為下山前他就對秦國的地勢、國情、人口、實力都瞭解得很到位。

而且他還get到秦王內心最大的渴望“統一六國”,併為其量身定製了一個實現這個宏圖大願的可行之策。

蘇秦畢竟是名校畢業生,所以很快就得到了面試的機會。

他拜見秦惠王時,自信滿滿地拋出他的“連橫”之策可讓秦統一六國的妙論,想要以此應聘宰相的崗位。

沒想到秦惠王聽完他的計策,起身就走,眼睛都不瞟他一下。也就是旁邊的內侍禮貌性地說“請回去等通知。”,然後就沒有下文了。

其實蘇秦沒有揣摩到秦惠王心意的重點,“統一六國”是全天下都知道的意圖,用不著他揣測。

秦惠王內心真正意圖是想要快速地統一六國,而蘇秦的“連橫”之策是“長謀”,不是短期內能夠實現“統一六國”的宏圖霸業,所以不合秦王的胃口。

就這樣,名校畢業、才華橫溢、躊躇滿志的蘇秦應聘失敗了,而且這一待業就是好幾年,真可謂“懷才不遇”。

但他沒有氣餒,在這幾年間,他反覆思考自己失敗的緣由,重新開始苦讀,有天終於領悟“得其情,乃制其術”的精髓,就轉入燕國。

燕國這家公司沒有秦國那麼有規模和實力,可是沒辦法了,苦學多年,好不容易畢業下山找工作,輾轉多年,總不能回家啃老吧。公司小點就小點吧,好歹是個單位。

蘇秦在入燕之前,分析了燕國當前的處境後,敏銳捕捉到“抗秦”是他們首要目標,在面試的時候向燕王拋出了“合縱”抗秦之策,恰巧打在了燕王心坎上。

燕王原本為此愁得跟什麼似的,一聽蘇秦“合縱”之策,立即就拿出總經理的勞動合同給蘇秦籤。蘇秦這一發就不可收拾,齊、楚、魏、韓、趙的總經理職位都被蘇秦一人獨得,一個人領六個人的工資。

蘇秦先“連橫”後“合縱”,沒有固定的政治主張。他想要那份總經理的工作,就要揣摩董事長的心中所慮,然後拿出方案來說道:“你憂愁的問題,我能解決。”

蘇秦從原來的“懷才不遇”,到最後成了戰國時期的“打工皇帝”,就是深得他老師鬼谷子說的“得其情,乃制其術”的精髓。

古人特殊的就業環境下,想要獲得平臺施展才華,就要學會掌握好君主的心意,從而推知對方的意圖和主張,然後才能控制他的行動措施。

那現代職場呢?

這古人的方法也太籠統了吧?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現代職場裡,我們該如何獲得上司或老闆的支持。”

一份“全球工作監察調查報告”引發的思考:如何拯救懷才不遇

02)你在職場裡的“倒行逆施”

什麼是職場裡的“倒行逆施”?

其實就是你能夠對你的上司和老闆施加多大的影響力。

在一貫思維裡,上司和老闆高高在上主導著一切,下屬只是從屬的存在。而越是從屬地位的人,影響力越小,能夠得到的施展平臺的機會也就越小。

作為現代職場人,我們要轉變思想,“倒行逆施”,變成一個可以對上司和老闆施加影響的人。

有人在網上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調查——你認為下屬可以管理上司嗎?

結果有16.84%的人選擇“根本不可能”,有50.31%的人表示“資深員工才能做得到”,只有32.85%的人表示“我能做到”。

一份“全球工作監察調查報告”引發的思考:如何拯救懷才不遇

管理是條雙行線,上司管理下屬,下屬同樣也在對上司施加了影響,你的影響力大小,也反映出你這個平臺裡能獲得的資源大小。

管理上司不是意味著你對上司指手畫腳,正如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所說:“管理上司並不是去挑戰他的權威,而是利用他的權威,去尋求更多的配合和資源。”

開始這部分之前先自己問自己以下幾個小問題:

上司是否會經常主動詢問你的觀點和意見?

上司在你發表觀點和意見時,是否表現出專注和認真?

上司是否常常接受你的觀點?

你的業績或工作成效是否得到他的肯定?

每一次的福利上司是否都會想到你?

在你面臨其他同事的質疑或外界壓力時,你的上司是否挺你?

上司是否認為你能夠獨當一面?

上司是否有跟你分享過他正在學習的課程或者給你推薦過書籍?

以上的問題,你的答案若是比較多的是不那麼肯定或者否定的,那就說明你在上司那裡的影響力比較弱。

那該如何做才能提高自己在上司那裡的影響力呢?

① 加強與上司的同質性

同質性就是“相同的愛好、興趣、價值觀、人生觀”等。研究表明,人會對和自己相像的人產生偏向性,喜歡和有相同的人生觀、價值觀、興趣、愛好的人在一起。

② 瞭解上司的職業期待

無論是你上司也好,或者公司的老闆,他們也像你一樣,有著自己的工作期待和理想抱負。

就好像秦王想要快速統一六國,而六國希望可以抵禦秦國,這種期待,當蘇秦沒有滿足時,他就在秦國“懷才不遇”,得不到資源和平臺。當蘇秦到了其他列國時,滿足了其他列國的期待,他就得到了想要的資源和平臺,變身“打工皇帝”。

蘇秦還是那個蘇秦,可為什麼一開始是落魄“懷才不遇”的蘇秦,之後就變成志得意滿身配六國相印的職場成功人士?不外乎是“瞭解了上司期待,然後滿足了他。”

一份“全球工作監察調查報告”引發的思考:如何拯救懷才不遇

③ 瞭解上司或公司的中短期工作計劃

從其中短期要實現的計劃中,你可以看出你上司所在乎的“輕、重、緩、急”的事項,你以此把工作和問題分類,依據上司的工作計劃制定自己的工作計劃,將自己的工作時間表按照輕重緩急和上司的計劃對接。

④ 給上司安全感

有心理學家認為,從本質上說,安全感就是控制感。

對上司而言,安全感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對工作全局的掌控感;

管理者地位不受挑戰。

下屬給上司安全感的最好做法是,讓上司看到你在努力工作,並通過溝通讓上司對你的工作進展心裡有數。

比如在一些相處的機會中,利用“三段式”做工作彙報:

我現在正在幹什麼。

已經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效。

這個事情對未來的價值有多大。

不僅讓上司獲悉你的工作成果及進展,而且還讓他感覺你思路清晰,對整件事情很有掌控感,覺得你是一個可靠的人。

⑤ 瞭解上司,能投其所好

職場裡有四種人:

第一,工作能力強,還懂得對領導投其所好

第二,工作能力強,不太會對領導投其所好

第三,工作能力一般,很會投其所好

第四,工作能力一般,也不會投其所好

讀者朋友可以自己想想,自己可以做到哪一類的員工。

⑥ 善於向上司請教

善於向上司請教,而不是什麼事情都向上司請教。這兩者是有區別的。

什麼事情都向上司請教的話,上司不但會覺得你是個笨蛋,而且還會讓他極其厭煩。

而善於向上司請教,是不要事無鉅細地請教,在請教之前做好詳細的準備,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大多數地方都有一定的認知和把握,對於自己不懂的地方也要有一定的思考,帶著這樣的思考去請教你的上司,讓他為你指點迷津。這樣做的好處有幾個方面:

第一,人都有虛榮心,希望經常感覺到自己比別人強,你的請教恰好滿足了他指點江山的虛榮心。

第二,會讓他覺得你這個下屬工作非常用心,在請教的過程中拉近了你們彼此的距離。心理學家說過,當你指導過這個人後,內心不自覺地就會希望他把這件事情做成,這無形中就會讓你在以後的工作中得到他的支持。

第三,通過請教,讓上司傳授和分享了他的工作智慧,有些經驗和技巧也是上司花了無數時間和心血才得來的,你一下子就學到手。

小總結:其實如何獲得上司的喜歡和支持,上面說了那麼多,不外呼兩件事情:

喜歡你這個人;

喜歡你做的事。

以上六點都以實現這兩句話為終極目標,一個認同你為人、欣賞你做事的上司,怎麼會不給你更多更大的平臺呢?

一份“全球工作監察調查報告”引發的思考:如何拯救懷才不遇

(3)第三,如何獲得同事的青睞

現代職場不講究個人英雄主義,大多數時候我們都需要得到別人的支持,除了來自上司的支持外,同樣重要的是來自我們身邊的同事。

那我們如何才能得到同事的好感和認可呢?

研究溝通的專家John Neffinger與Matthew Kohut提供了一種答案,認為那些人之所以能對他人產生影響,是因為他們同時表現出力量(strength)與溫暖(warmth)兩類特質。

那麼,“力量”與“溫暖”分別是怎樣的特質?我們又該如何同時表現出力量與溫暖?

01) 職場裡什麼是力量?什麼是溫暖?

① 職場裡的力量

力量包括了你的能力和意志力。

能力:指的是那些能幫助你完成目標的技能和競爭力,包括身體力量、專業技能、社交技巧等等。

意志力:指的是能幫助你去堅持追求目標的意願,能敦促自己採取行動、去盡力追尋你的目標。

當我們和人接觸時,表現出力量可以獲得人們的尊敬。一個有能力的人才會得到來自同事的尊重和認同。

② 溫暖在職場裡的含義

職場的溫暖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是表達友好,意味著要多微笑或者顯得好說話;

第二層:是要讓別人相信,你和他們追求著同樣的目標、欣賞同一種價值——人們會從這種相似性中感受到溫暖。

簡單地說,溫暖是一種“歸屬感”和“被關愛感”的結合。

其中,歸屬感指的是“我與你是同一陣營”的感受。如果人們對你產生歸屬感,他們會相信你和他們有著相同的情感、觀點、價值觀

02)提升在同事裡的影響力,力量與溫暖缺一不可

如圖所示,這是力量和溫暖給人觀感圖

一份“全球工作監察調查報告”引發的思考:如何拯救懷才不遇

對力量大但不溫暖的人,我們會感到嫉妒;

對力量大也溫暖的人,我們會感到欽佩;

對力量小且不溫暖的人,我們會感到輕蔑;

而對力量小但溫暖的人我們會感到憐愛。

如果你想要迅速而成功地影響他人,只表現出力量是不夠的。如果只表現出力量,會讓他人產生敵意,擔憂我們會站在他們的對立面,會心存戒備。

只有在表現出力量的同時又表現出溫暖,才更容易讓對方給予我們信任和支持,因為他人會意識到,支持我們就等於支持他們自己,我們的奮鬥也正是在實現他們的目標

力量與溫暖是不同的兩個維度,它們是互補的,而非互斥的。一個人完全能做到既有力量又不顯得冷酷。

比如,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進行一些演講時,會強調自己作為普通父親、家人的一面。於是聽眾既會因為他的職位與能力而敬重他;又會因為和他有類似的感觸而產生共鳴,更願意支持他的想法。

03) 如何提升我們的力量和溫暖

① 提升力量感

A:善於自我工作管理,從不拖延工作,永遠在時限前完成工作;可靠感

B:要有時間觀念,無論是上班時間、會議時間、與同事及客戶約定的時間,不要因為自己不遵守而給別人造成困擾。一個沒有時間觀念的人會讓人沒有信任感。

C:不要搞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兩面性的人會給人造成警惕感

D:不背後說人閒話,不要成為傳播謠言的耳語中心。不信任感

E:注重穿著和儀態,合適儀表會增加好感

F: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任何人在工作中都會犯錯,當你犯了錯,不要推諉,不要讓別人背黑鍋,要勇於承擔,會讓人覺得你

可靠。

G:避免情緒化,處理事情“對事不對人”,有時候也不要害怕衝突,秉持你的公心和原則,偶爾的衝突只會讓更多人看到你的正直和陽光。原則感

H:善於溝通,學會“三點式”溝通,把複雜的事情簡化為“重點、痛點、亮點”的條理清晰的三點式,提升職場的有效溝通。條理性

I:有團隊精神,善於協作。有大局觀,懂得配合別人,也要懂得協調他人,去主導推進事項的進程。協作性

J: 不斷提升職業技能,不僅要注重當前所需的技能的提升,還要未雨綢繆,基於自我的職業規劃,提前掌握所需技能。專業性

K:能夠分享工作成果,俗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有了成果時,不要忘記那些幫助過你的人,要懂得分配功勞。不自私

一份“全球工作監察調查報告”引發的思考:如何拯救懷才不遇

② 提升你的溫暖感

A:保持自然的微笑。現代人都是見過世面的人,假笑或者媚笑就不要了,那種還不如不笑。心存善意,對人的微笑就會自然流露。若是真的沒有笑的心情,也不要勉強,因為有時候真實的你,也能獲得他人的好感。

B:有共情心,讓對方感到你是真的能理解或體會他的感受,你和他站在一起。但共情不是簡單地說一句“我能理解你”,而是要做到點出“對方此刻的情緒”和“為什麼會導致這個情緒”。

C:要懂得表達尊重。職場裡的尊重不是社交禮儀裡的尊重,職場裡最大的尊重是能理解他人的工作,對他人付出的努力保持一份敬意。這種尊重會讓對方感覺你和他是同一個立場,迅速提升你們之間的溫暖感。

D: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熱心參加集體活動的人,會讓人更加容易在心裡歸類為同一種人。

E:不要去扮演完美的自己,要懂得適當暴露無傷大雅的缺點。有缺點雖然會被人取笑,可是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小總結:其實如何獲得同事的青睞,上面說了那麼多,不外呼兩件事情:

讓同事喜歡和你相處;

喜歡和你共事。

筆者今天從“才華定位、如何獲得上司或老闆的支持、如何獲得同事的青睞”三個方面的闡述,希望天下再無懷才不遇之人,每個人都能夠得到自己施展才華的平臺,一展抱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