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狂降29%,美國癌症死亡率迎有史以來最大年度降幅

2020 年 1 月 8 日,影響因子高達 223.679 的 “神級” 期刊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在線發表了美國癌症協會關於癌症發病率和趨勢的年度報告最新版本《癌症統計 2020(Cancer Statistics, 2020)》,並伴有一個大眾版本《癌症事實與數據 2020(Cancer Facts & Figures 2020)》。

CA 雜誌每年發表的癌症統計數據,已經成為大家翹首期盼的“經典項目”,每次也都是乾貨滿滿(雜誌影響因子之高也足以證明內容的分量)。今年的報告顯示,1991 年至 2017 年,美國癌症死亡率下降 29%,其中 2016 年至 2017 年下降了 2.2%,成為有史以來癌症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26年狂降29%,美國癌症死亡率迎有史以來最大年度降幅

話不多說,先上兩個 “太長不看” 版。

五句話版:形勢大好

●1989 年到 2017 年,乳腺癌死亡率下降了 40%;

●1993 年到 2017 年,前列腺癌死亡率下降了 52%;

●1980 年到 2017 年,男性結腸直腸癌死亡率下降了 53%,1969 年到 2017 年,女性結腸直腸癌死亡率下降了 57%;

●幾十年來,肝癌死亡率的快速上升趨勢,在男性和女性中都有所緩和;

●幾乎完全可以預防的宮頸癌,在 2017 年降低到每週僅有 10 例 20-39 歲的女性死亡(HPV 疫苗廣泛普及前,宮頸癌曾是 20-59 歲女性第二大死因)。

十句話版:喜憂參半

●到 2020 年,美國預計將出現 1,806,590 例新增癌症病例和 606,520 例癌症死亡病例;

●由於治療方案的改進,包括靶向治療的發展,血液和淋巴惡性腫瘤(白血病和淋巴瘤)的下降尤其迅速,慢性髓系白血病的 5 年相對生存率從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的 22% 上升到 2009 年至 2015 年期間診斷的 70%,大多數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的患者現在的預期壽命接近正常水平;

●從 2007 年到 2014 年,男性的總體癌症發病率迅速下降,但在 2016 年保持穩定,這其中,結腸直腸癌發病率下降的速度在放緩,前列腺癌發病率趨於穩定;

●過去幾十年,女性的整體癌症發病率一直保持穩定,因為肺癌發病率的下降被結直腸癌發病率的下降減緩和其他女性常見癌症發病率的增加或穩定所抵消;

●自 2004 年以來,乳腺癌發病率略有上升(約每年 0.3%),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歸因於生育率的持續下降和肥胖的增加,這些因素同樣可能導致子宮癌發病率的增加(自 2007 年至 2016 年每年增加 1.3%);

●男性肺癌發病率的下降速度是女性的兩倍,這反映了吸菸和戒菸影響的歷史差異;

●相比之下,男性和女性的結腸直腸癌發病率趨勢大體相似,自 2000 年結腸鏡檢查普及後,結腸直腸癌發病率迅速下降,而在最近幾年,結腸鏡檢查的使用率增長逐漸緩和;

●腎癌、胰腺癌、肝癌、口腔癌、咽喉癌(非西班牙裔白人)和黑色素瘤的發病率持續上升,其中肝癌的增長速度最快,從 2007 年到 2016 年,每年增長 2% 到 3%,儘管增速比前幾年有所放緩;

●2009 年至 2015 年,所有癌症的 5 年相對生存率為 67%,白人為 68%,黑人為 62%;

●自上世紀 70 年代中期以來,除了宮頸癌和子宮癌外,所有最常見癌症的存活率都有所提高,這些癌症的存活率停滯不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對複發性和轉移性癌症患者缺乏重大治療進展。

解讀版:喜憂參半中的穩步下降

(1)肺癌的“居功巨偉”

研究人員認為,儘管近年來的趨勢喜憂參半,但總體癌症死亡率在四大癌症(肺癌、結腸直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死亡率的長期下降驅動下,26 年來一直是穩步下降。

其中,肺癌是導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其死亡率下降的速度有所加快(從每年 2% 上升到 4%),從而推動了全年癌症死亡率的創紀錄下降。相比之下,結腸直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下降速度則有點緩慢。

然而,肺癌仍然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近四分之一,超過了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結腸直腸癌的總和。

(2)癌症越來越“慢性病”

在最近十年的數據(2008-2017 年)中,總體癌症死亡率延續了始於上世紀 90 年代初的趨勢,平均每年下降 1.5%,如今癌症死亡率已下降 29%。如果按照死亡率保持在最高水平計算,那麼癌症死亡人數大概減少了約 290 萬。

與癌症死亡率的持續下降不同,其他人類主要死亡原因則是完全不同的趨勢,比如心臟病下降速度減緩、腦血管疾病發病率穩定,以及意外事故和阿爾茨海默病的上升趨勢。

而且還有一個趨勢就是,近年來的癌症死亡率下降速度越來越快。

同樣以肺癌為例,肺癌死亡率在男性中下降了 51%(自 1990 年以來),在女性中下降了 26%(自 2002 年以來),其中男性死亡率每年下降程度,從 2008-2013 年的每年 3%,到 2013-2017 年的每年 5%,女性從 2%到近 4%。

(3)新療法,帶來治癒的希望

2011 年,美國 FDA 批准的突破性療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新藥,將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從 2008-2010 年的 42% 提高到 2013-2015 年的 55%,也使皮膚黑色素瘤成為死亡率下降最快的癌症。

這一進步同樣反映在整個黑色素瘤患者的死亡率上。

在 FDA 批准兩款新藥 ipilimumab 和 vemurafenib 之前的 2006-2010 年期間,20 到 49 歲黑色素瘤患者的整體死亡率每年下降 2%-3%,50 到 64 歲黑色素瘤患者的整體死亡率每年下降 1%。而 2013-2017 年期間,在 20 到 64 歲黑色素瘤患者的整體死亡率每年下降 7%,而更引人注目的是,65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死亡率下降了 5% 至 6%,而這一比例此前一直在上升。

該報告的主要作者 Rebecca Siegel 表示,“今年的結果喜憂參半。降低黑素瘤和肺癌死亡率令人興奮的成果,被結腸直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進展減緩所抵消,這些癌症都是易於早期發現的。這也提醒我們,增加我們對現有癌症控制干預措施的公平應用的投資,以及進一步推進治療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無疑將加速癌症防治的進展。”

“我們所看到的肺癌死亡率和黑色素瘤死亡率的加速下降,至少部分是由於過去十年癌症治療的進步,如免疫治療。”美國癌症協會的首席醫學科學官 William G. Cance 說,“它深刻地提醒我們,這一研究領域正在以多麼快的速度發展,現在為癌症患者帶來了真正的希望。”

圖表版:男女不一樣

26年狂降29%,美國癌症死亡率迎有史以來最大年度降幅

圖 1 | 2020 年,按性別分列的美國新發癌症病例和死亡估計數的十種主要癌症類型:男防前列腺,女防乳腺癌

其中,前列腺、肺和支氣管以及結腸直腸癌 (CRCs) 佔男性所有患癌病例的 43%,僅前列腺癌就佔新診斷病例的五分之一以上;女性最常見的 3 種癌症是乳腺癌、肺癌和結腸直腸癌,佔所有新診斷病例的 50%,僅乳腺癌就佔女性癌症的 30%。

26年狂降29%,美國癌症死亡率迎有史以來最大年度降幅

圖 2 | 根據性別劃分的癌症發病率(1975 - 2016 年)和死亡率趨勢(1975 - 2017 年)

26年狂降29%,美國癌症死亡率迎有史以來最大年度降幅

圖 3 | 根據性別劃分的單一癌種發病率趨勢(1975 年至 2016 年)

26年狂降29%,美國癌症死亡率迎有史以來最大年度降幅

圖 4 | 2009 年至 2015 年間按種族和診斷階段劃分的癌症 5 年生存率

26年狂降29%,美國癌症死亡率迎有史以來最大年度降幅

圖 5 | 2009 年至 2015 年間按種族區分的癌症診斷階段分佈

26年狂降29%,美國癌症死亡率迎有史以來最大年度降幅

圖 6 | 1991 年至 2017 年美國男性癌症死亡(及減少的)人數和 1992 年至 2017 年美國女性癌症死亡(及減少的)人數

26年狂降29%,美國癌症死亡率迎有史以來最大年度降幅

圖 7 | 從 1930 年到 2017 年,美國癌症死亡率的性別趨勢

26年狂降29%,美國癌症死亡率迎有史以來最大年度降幅

圖 8 | 在 Ipilimumab 和 Vemurafenib 獲得美國 FDA 批准之前(2006 年至 2010 年)和之後(2013 年至 2017 年),黑色素瘤死亡率的年平均變化百分比(按性別、年齡和美國縣級貧困程度劃分)

對比的傷害:殘酷的現實

自 1991 年美國癌症死亡率達到歷史高峰之後,二十多年來美國癌症死亡率每年都在穩步下降,總體下降 29%,癌症死亡人數相當於減少了 290 多萬人。

但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在全球範圍內,世界上患有癌症的人數仍在持續增長。2018 年 9 月世衛組織發佈的報告估計,2018 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和癌症死亡病例數字高達 1810 萬和 960 萬名,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

而據中國國家癌症中心的 2019 癌症數據統計結果顯示,惡性腫瘤死亡已佔中國居民全部死因的 23.91%,近 10 多年來,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 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 2.5%的增幅。2015 年惡性腫瘤發病約 392.9 萬人,死亡約 233.8 萬人,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 2200 億,防控形勢嚴峻。

美國的癌症死亡率逐年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積極的趨勢,這表明人們正從日益完善的衛生保健中獲得好處。然而,在發展中國家和貧困地區,這些福利尚未完全普及,貧富差異已經開始影響到癌症死亡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發佈的《癌症統計 2019》中,研究人員已經注意到了這個潛在的令人不安的趨勢:基於財富的死亡率差距正越來越大。

在《癌症統計 2019》中,研究人員專門將美國所有的州縣按照貧富水平劃分為五組。在最貧窮一組裡,約 21% 至 54% 的居民處於赤貧狀態,而最富裕的一組人中僅 1.8% 至 10.8% 的居民處於赤貧狀態。

分析結果發現,生活在最貧窮那一組的人,癌症死亡率顯著高於生活在最富裕一組的人。例如,在 2012 年至 2016 年期間,美國最貧困地區的人口癌症總死亡率比最富裕縣的人群高 20%左右。

“過去 25 年癌症死亡率的持續下降確實是一個好消息,甚至有點令人意外。”美國癌症協會監測信息戰略主任 Rebecca Siegel 表示,“但社會經濟差異所導致的差異實際上是在增大的。”也就是說,相對而言窮人患癌症的死亡率要更高。

研究人員去年就指出,癌症死亡率總體比率的下降,可能是由於癌症檢測的及時性、更好的治療環境,以及對吸菸較好的把控等因素。而在很大程度上,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對於癌症的預防效果是顯著的,比如戒菸。此外,如果可以進行早篩檢查,其中一些癌症可能在並不致命的階段就被治癒。

完整版報告傳送門

最後,附上《癌症統計 2020》完整版鏈接:

https://acs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3322/caac.215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