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器篇08——“壶”

新说文解字第二季 | 礼器篇08——“壶”

时间从一横一竖间流淌,烙印在一撇一捺间留下,第二课堂开设《新说文解字》专栏。带你从一个汉字、一组词语、一套文物,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新说文解字》第二季“礼器”开播


新说文解字第二季 | 礼器篇08——“壶”

单字释义

拼音:

部首:

笔顺:1214522431

笔画:10

基本字义:

  1. 陶瓷或金属制成的一种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来盛茶、酒等液体:茶~。酒~。喷~。油~。
  2. 像壶的形状或出水状态的东西:~铃(举重辅助器械之一,形状像水壶)。
  3. 姓。

详细解析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一般把能够盛放液体的大肚器皿叫做壶,常见的有茶壶、水壶、喷壶、油壶等等。其中最有中国特色和欣赏价值的就属茶壶了。


新说文解字第二季 | 礼器篇08——“壶”

紫砂茶壶

在老北京的夏天,经常可以看到白发老爷爷一手扇着扇子,一手端着小茶壶,坐在胡同口乘凉。别看只是小小的茶壶,它可是从唐朝以前就出现了,至少有1200多岁呢。

但是这种有一个壶嘴和一支手柄的茶壶,在壶的发展历史中也只能是个“小字辈”了。


新说文解字第二季 | 礼器篇08——“壶”

壶 甲骨文

最早的“壶”字在很久以前的甲骨文上就已经出现了,起初壶是用陶土烧制的,用来盛水或者盛酒。随着技术的进步,壶慢慢演变成了青铜打造的,同时增加了另一种用途——盛酒的礼器。造型也和我们现在见到的壶完全不同,更像是加了两个“耳朵”的瓶子。

一般我们习惯把方型肚子圆型口的叫做壶,圆圆肚子方型口的叫做为方壶。


新说文解字第二季 | 礼器篇08——“壶”

莲鹤方壶

上图中的器物叫“莲鹤方壶”,出土时是一对双胞胎,目前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

关于这对“小哥俩”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1949年冬,国民党政府在撤往台湾时,要将一批河南出土的文物用飞机运走,其中就包括这对莲鹤方壶。当时这批文物已经被装箱运抵重庆机场,马上就要飞往台湾。结果被及时赶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截获,挽救了文物背离故土的命运,也救下了这对莲鹤方壶。

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打箱封条,还完好地保存在河南博物院里。


新说文解字第二季 | 礼器篇08——“壶”

文物南迁的运输箱


新说文解字第二季 | 礼器篇08——“壶”

文物南迁的运输箱

莲鹤方壶壶身为扁方体,壶的腹部装饰着蟠龙纹,龙角竖立。壶的四面各装饰有一只神兽,兽角弯曲,肩生双翼。圈足下有两条卷尾兽,身披鳞纹,头转向外侧。壶盖被铸造成莲花瓣向四周张开的形状,花瓣上布满镂空的小孔。最有特色的是,莲瓣的中央有一个可以活动的小盖,上面有一只昂首振翅的仙鹤,似乎正在翘首望着远方,造型灵动。

新说文解字第二季 | 礼器篇08——“壶”

莲鹤方壶 局部

莲鹤方壶身上的各种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盖顶莲瓣中心的飞鹤,摆脱了西周神秘凝重的氛围,显露出清新的气息,反映了青铜器艺术在春秋时期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

所以郭沫若先生说莲鹤方壶“乃时代精神之象征”,标志着中国艺术风格的一个新的开端。经过一番商议,郭沫若先生最终为其定名为“莲鹤方壶”,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国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