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李敖给余光中改诗,是否“梨花体”“羊羔体”再现?

文化狂人李敖说过一句狂话,500年中国白话文的前三名都是李敖,李敖,李敖!

从主观来讲,这样吹自己也是纯属情理之中。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妙。自己的文章当然怎么看来都是第一。

从客观上说,自古武无第二,文无第一。文章是最不好比较的一种东西,非说自己第一,别人也拿你没办法。最典型的证明便是学生作文的评分,两人评就是两个分数,千人评就是千个分数。所以高考作文评分就是个笑话,不,不够客观。夸张点说,三分靠打拼,七分靠运气。


狂人李敖给余光中改诗,是否“梨花体”“羊羔体”再现?

但凡事都有例外。李敖曾改写过余光中的一首诗,从某种角度说还真能分出高下。

余光中原诗《无论》:

无论左轮或右轮

无论东奔或西走

无论倦走多跚跚

或是前途多漫漫

总有一天要回头

回到熟悉的家门口

无论海洋有多阔

无论故乡有多远

纵然把世界绕一圈

总有一天要回到

路的起点与终点

纵然是破鞋也停靠

在那扇,童年的门前


狂人李敖给余光中改诗,是否“梨花体”“羊羔体”再现?

李敖改作《无论》:

无论东奔西走

无论前途多漫漫

无论脚步多缓

——总有一天要回看

回看那熟悉的门板

无论沧海多阔

无论归程多远

无论世界给走遍

也要回归起点

——无论鞋怎么破

也要拖向那童年的门槛

对照之下,我们就会发现,李敖的改作的确不能算作“梨花体”“羊羔体”诗再现,反而是节奏更和谐,韵脚更严密。

而“梨花体”“羊羔体”(不知道这两种诗的可问“度娘”)根本不管什么节奏,什么韵律,完全是口水诗的代称。


狂人李敖给余光中改诗,是否“梨花体”“羊羔体”再现?

李诗余诗内容一样,节奏韵律一变,感觉立即不同。

虽然李敖的狂话让人反感,但他的改作的确更胜一筹。

这便是声韵对称起到的作用!

它几乎彻底改变了一篇文章的“质量”。

古人写诗作文十分注重声韵对称之美,今人更要将其发扬光大,这正是:

声韵对称美,中文永恒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