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近百岁身

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近百岁身

申泮文

2017年7月4日逝世

他是我国第一个没有出国留学、

没有博士学位的中科院院士

编写出我国化学界第一部中文教材

研制出我国第一代镍氢电池

更为创建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

南开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研究所

奠定了基础

我一生的时间就干了两件事,一个是爱国,一个是化学

——申泮文

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近百岁身

抗战爆发后,申泮文毅然投笔从戎,南下参与淞沪会战,后又重新回到大学继续未完成的学业。1940年申泮文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工系,此后70余年的时间里,他从未离开过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90岁高龄的他仍在坚持给本科生讲课,而且从不迟到。

“让中国的高等化学教育走在世界前列!”是这位执教化学基础课时间最长的化学家一直以来的梦想。为了编写出“赶超国外最先进的教材”,他笔耕不辍,一生出版了总计70余卷册3000余万字的著作,成为我国最高产的化学家。即使重病在床上不能行走,他还让人把电脑搬到身边,在病房里继续工作,病房里的写字台上总是堆着厚厚的资料。

  2017年7月4日,申泮文逝世,享年101岁。

两袖清风,教书育人无怨无悔,激荡时代潮流;

一身正气,书写丹青精彩人生,传播松柏精魂。

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近百岁身

张忠培

2017年7月5日逝世

他一手创办了吉林大学考古专业

先后在多个地方主持大规模的

考古研究工作

后又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推动故宫管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半个世纪前,他的著作《元君庙仰韶墓地》,被海外学者称为研究中国史前亲族组织的典范,打破了“硬套社会发展规律教条的怪圈”,他主旨多项大型考古,填补了中国考古史上的一系列空白,开创了史前仰韶时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研究。

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近百岁身

一手创办吉林大学考古专业,使吉林大学后来和北京大学一起,成为两个全国性的重点考古教研基地。后又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重新定位故宫博物院的发展方向,摸清家底儿、开展学术研究、逐步限流……他的理念一直被故宫后来者继承并发扬着。

有人请他去参加鉴宝类电视节目,挂个名就有钱拿,还有人想付大笔稿费让他写一些“特定的”文章,他都拒绝了:这辈子,我不谋官,不谋利,不惧权威。我不为会议写文章,不为稿费写文章,不为职称写文章。不看任何人脸色,也不看钱的脸色,这就是我的追求。

  2017年7月5日,张忠培逝世,享年83岁。

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近百岁身

柯俊

2017年8月8日逝世

他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中国金属物理、冶金史学科奠基人

创始贝茵体相变的切变理论

发展了马氏体相变动力学

国际同行称他为贝茵体先生(Mr.Bain),因为他首次发现贝茵体切变机制,是贝茵体切变理论的创始人。

国外很多机构都曾发出邀请,给予高工资高福利希望他前去工作,然而柯俊都一一婉拒。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钢铁事业付出,他率先在研究中引进电子显微镜,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筹建了中国最早的金属研究所,开拓冶金材料发展史的新领域。

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近百岁身

他从英国留学回来时,那时全国几乎没有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美国年钢产量是中国的近600倍,而他离开时,中国的钢产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一。

  2017年8月8日,柯俊逝世,享年101岁。

根据柯俊生前遗愿,他的遗体将捐献给武汉大学医学部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为国家的教育科学事业做出最后的贡献。

拳拳报国赤子心。

柯老,一路走好。

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近百岁身

朱英国

2017年8月9日逝世

他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和水稻生物学家

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

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他和研究团队选育的红莲型

和马协型杂交稻新品种已累计推广上亿亩

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农村生产力的落后以及农民生产与生活的疾苦,我要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尽到自己的力量。

——朱英国

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近百岁身

世人皆知袁隆平,何人知晓朱英国?

在杂交水稻领域,朱英国的成就可以与袁隆平比肩。朱英国曾和科研人员一起培育出“红莲”第一代,而红莲型、袁隆平的野败型、日本的包台型,被国际公认为三大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而且只有“野败型”和“红莲型”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种植,被冠以“东方魔稻”的美称。

朱英国不仅是一位杂交水稻研究的大家,在研究团队建设和提携后辈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直到去世前的最后一个晚上,病床上的他还在辅导学生。

  2017年8月9日,朱英国逝世,享年78岁。

记住袁隆平,也记住朱英国。

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近百岁身

南仁东

2017年9月15日逝世

他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

负责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的科学技术工作

他和团队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

看得最远的国家

1984年,南仁东就主持完成欧洲及全球十余次观测,成为全世界最顶尖的天文科学家之一,就在声名赫赫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回国,放弃比国内高300多倍的薪水,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

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近百岁身

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讨论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于是跟同事说:咱们也建一个吧。为了这句话,他坚持奋斗了22年,从1994年项目预研究到2016年建成,这其中付出的艰辛不言而喻,即使后来身患癌症,他仍旧带病坚持工作。

然而在FAST“天眼”建成后的第二年,他永远离开了人间。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逝世,享年72岁。

在这个满地都是金钱的年代 ,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

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近百岁身

朱显谟

2017年10月11日逝世

中国黄土区土壤及土壤侵蚀学科的

开创者和奠基者

毕生致力于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作

为了心中“黄河清”的梦想

默默奉献在广袤的黄土高原

为中国黄河中游泥沙治理工作

作出了巨大贡献

黄河不清,我死不瞑目。

——朱显谟

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近百岁身

1959年,为了支援大西北建设,朱显谟离开了生活和工作条件优越的南京,举家迁往西北农村,在没有卫生间和厨房、吃水还要到共用自来水龙头接的小平房里,朱显谟待了50多年,毫无怨言,为治理黄河贡献了一生。

上世纪80年代初,朱显谟提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在该方略实施下,黄河流域治理已见成效,黄河流失土壤泥沙已由13亿吨减少为3亿多吨。

如今,黄河水清,斯人逝去。

  2017年10月11日,朱显谟逝世,享年102岁。

他用58年助黄河水变清,但离开却无人所知。

何其悲哀。

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近百岁身

吕必松

2017年11月22日逝世

他是原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院长

国家汉办第一任主任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一任会长

对外汉语学科的奠基人

著名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

吕必松先生是对外汉语专业最大的元老。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过去是没有的,他一手开创了这个学科,确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理论范畴。

对外汉语可以有今天的地位,对外汉语系在全国遍地开花,孔子学院遍布全球,HSK考试成为全球汉语考试的唯一标准,这一切都离不开吕必松先生。

  2017年11月22日,吕必松逝世,享年82岁。

这是所有对外汉语人都应该感谢的老人。

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近百岁身

高伯龙

2017年12月6日逝世

一生从事激光陀螺研制

率先对激光陀螺的基本理论

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使得我国成为继美俄法之后

世界上第4个能够独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国家

在航空、航天、航海特别是军事领域

有重大应用价值

外国有的、先进的,我们要跟踪,将来要有;但并不是说外国没有的我们不许有。

——高伯龙

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近百岁身

现代战争中,以激光陀螺为核心部件的自主导航系统,可以不受各类通讯系统的限制,精确制导对目标实施打击。以激光陀螺为核心部件的自主导航系统这项技术,世界上只有中国等极少数国家掌握,创造这一佳绩的便是高伯龙领衔的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团队。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这段全国激光陀螺研制最为艰难的20余年间,高伯龙率领的国防科大激光陀螺研究团队从零起步,从基本原理的研究、主攻方向的确定,到一项项工艺技术的突破,在重重艰难险阻中开辟出了一条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制激光陀螺的成功之路。

  2017年12月6日,高伯龙逝世,享年89岁。

戏子家事天下知,英雄枯骨无人问。

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近百岁身

余光中

2017年12月14日逝世

他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

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作家梁实秋曾称赞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余光中从事文学创作超过半个世纪,驰誉海内外,一首《乡愁》在全球华人世界引发强烈共鸣。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逝世,享年89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