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这首词堪称咏物之典范,上阕最后14字更是经典

李清照的这首词堪称咏物之典范,上阕最后14字更是经典

古今文人墨客对于咏物,情有独钟。周敦颐的《爱莲说》、陆游的《咏梅》、郑板桥的《竹石》等等。文人们喜欢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自己所追求的志向品格寄托在所咏之物上。在众多咏物作品中,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柏岁寒三友最受青睐。接下来小编要分享一篇咏桂花的名篇。

李清照的这首词堪称咏物之典范,上阕最后14字更是经典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的这首词堪称咏物之典范,上阕最后14字更是经典

这一首词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之手。当时,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居住在青州,因为北宋末年的党争牵连,李清照公公死后,李清照与赵明诚在乡里居住了一年的时间。他们离开都市的喧嚣,脱离了官场的险恶,来到乡间,无忧无虑地过着清闲的生活。赵明诚酷爱金石,李清照便陪伴共同研究。由于两个人的共同爱好,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也增添了不少生机。他们沉醉在自己的喜好当中,把烦恼抛却九霄云外。在艺术的陶冶中,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词。

李清照的这首词堪称咏物之典范,上阕最后14字更是经典

这首词的开篇便写到了桂花的外貌形态,淡黄色的外表让它并不显眼,轻盈柔软的体态像是一位娇羞的女子。它常常藏在幽暗的地方,远离世人,却只留下淡淡的芳香。开篇14字便把桂花的特点表露无遗,这是对桂花的最高概括,也给了读者一种视觉和嗅觉上的冲击,使读者情不自禁地代入其中。

李清照的这首词堪称咏物之典范,上阕最后14字更是经典

上阕的最后14句,最为经典。桂花怎么需要有艳丽的红碧颜色,它本来就是百花中的第一流啊。这一句用了一个反问,更强调了桂花不需要外表的衬托,本来就应该属于花中第一流。当然这是对桂花的极高赞誉了。最短的赞誉往往最有力,14个字已经蕴含了桂花与百花的对比,也突出了桂花独特的迷人。

李清照的这首词堪称咏物之典范,上阕最后14字更是经典

下阕便是明显的对比了。梅花肯定会嫉妒它,菊花也应该会忏愧桂花本来就是秋天里的百花之首啊。随后词人又发表惋惜感叹之情,惋惜屈原对桂花不了解,不然在《离骚》中提那么多花,怎么唯独没有提到桂花呢?下阕李清照用梅花和菊花与桂花进行了对比,更加突出了此时桂花的独领风骚。后面借屈原《离骚》来表达自己的惋惜更是高明,一下子便让桂花胜过《离骚》中的其他花。这更是让对桂花的赞美得到升华。

李清照的这首词堪称咏物之典范,上阕最后14字更是经典

李清照这首词与其他咏物作品不同,李清照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上阕后14字便是议论。这短短14字也反映了李清照的独特审美。美从来都是由内而外的,不需要外表衬托,需要由内在散发出来。“何须”二字便让以色美取胜的百花在桂花面前暗淡无光。“自是花中第一流”便是第一层议论。下阕便是着重议论。“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第二层议论;“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李清照运用对比议论,又引出《离骚》为桂花打抱不平,可见李清照对桂花的赞美之高。

这首词虽是在咏桂花,却又不局限与桂花本身,词人当然也把自己比作桂花,桂花的低调却散发魅力正是词人的人格写照,这首词彰显的是词人独特的审美,也表现了词人的独特魅力。这首词值得大家细细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