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无处不在的“多功能型”战士—开发区巡防哥

有这么一群人,穿上便服,他们同样只是普通的血肉之躯,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但在防疫战线,穿上工作服,他们立即变身有“坚硬盔甲”的“钢铁侠”,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成为坚定的“逆行者”。他们用自己的担当与奉献,以自己的身躯阻截病毒,建造了一面面严密的“防火墙”,筑牢了一道道坚固的“钢铁长城”,把危险揽在自己身上,把安全留给身后千千万的首都群众。他们,就是战“疫”无处不在的开发区巡防哥;但他们,早已不再只是巡防哥,他们,已变身多功能型的“超级战士”。

庚子年初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打乱了14亿国人的步伐,举国上下吹响新冠阻击战的冲锋号角。他们--开发区巡防哥,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纷纷申请到抗疫一线。抗疫之初,各种防疫物资非常紧缺,一次性口罩他们戴湿了吹、吹干了接着戴,一戴就是两三天,但这也没能阻挡他们坚定前行的步伐。请战书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表达他们忠诚的使命担当,“保卫人民生命安全刻不容缓”说出他们朴素的为民情怀。

他们是防疫战线的“织网人”。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不管是初期的阻击战、还是中期的攻坚战、或是后期的持久战,哪个阶段他们都是主力军,一项又一项的新任务,让他们始终没有松口气的时间,他们的号角从不停歇、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止。他们就像上了弦的发条,一直在不停地转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疫情不退我不退”的庄严承诺。

战“疫”无处不在的“多功能型”战士—开发区巡防哥

随着抗击疫情战役的逐渐深入,巡防大队的工作职责越来越多,常态化的执勤任务达九项之多,工作点位更是星罗棋布。任务多、分布散、跨度大、标准高,压力之大和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们毫无怨言、毫不退缩,在领导的带领下,团结一心,以舍我其谁的豪迈,英勇无畏奔赴各战疫岗位。在社区门口、在外围防线、在定点医院、在机场火车站、在隔离酒店……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虽然岗位不同,但为相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他们既是织密抗疫防线的“织网人”,又是哪里需要到哪里去的“变形金刚”。

他们是社区的“守门员”,群众的贴心“管家”。

入驻社区,是巡防大队接到的第一份大规模任务,抽调100名警力参与开发区50多个居民小区的社区防疫。当时,正值疫情开始爆发之初,又逢春节后期出京人员大规模返京之时,社区防疫刚刚启动,各项工作措施都在磨合,工作任务的艰巨性不言而喻。为了坚决落实市委关于“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第一线”的指示精神和“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的总原则,巡防大队积极作为,他们主动配合街道、居委会,根据每个社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严格落实“四查一测”即“查进出人员、查进出车辆、查出入证件、查车辆后备箱、测量体温”的基础上,制定不同的联防联控方案,实行“一区一案”,对进入小区的车辆、人员及需要隔离的家庭进行严格管控,当好社区“守门员”。

战“疫”无处不在的“多功能型”战士—开发区巡防哥

社区疫情管控给群众带来很多不便,加上时间跨度长,难免有群众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对门口值守的巡防哥出口不逊。面对诘难的群众,巡防哥们不急不躁,耐心开导,用如沐春天般的温暖感染群众。他们主动迈前一步,工作之余,变身群众贴心的 “管家哥”,用细心、暖心的方式,为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帮腿脚不便的老人跑个腿、代个购,为居家隔离的群众送送货,给情绪急躁的群众宽宽心……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和耐心,换来了群众的理解和真心。

他们是外围第一道防线守天关的“钢铁长城”。

抗疫战鼓敲响之初,外围检查站成为“严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逢车必核、逢人必核、逢人必测”的“两核一测”要求,使检查站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原有警力远远不足以应对查控勤务需要,外围防线警力告急。按照分局的部署,巡防大队二话不说,在短短半天内,迅速集结了队内业务最过硬的100名精干力量,火线驰援检查站。

战“疫”无处不在的“多功能型”战士—开发区巡防哥

检查站勤务对于没有查控经验的巡防哥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加上疫情查控标准高、措施严、政策多变、执勤时间长,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大队养成的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一个个迎难而上,认真学习查控技能和最新政策,第一时间适应岗位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各检查站查控的主力。前端分流、检查体温、人员核录、车辆检查……各个岗位,他们都一丝不苟、有条不紊。他们以自己的认真和负责,在外围防线演绎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霸气,成为严守天关的“钢铁长城”。

他们是全副武装、直面病毒的“白衣战士”。

这是一群“耗费”防护服最多的公安人,因为他们的危险系数最高。进入三月份中旬,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抗疫工作相对平稳之时,国外疫情大爆发,境外输入成为首都疫情防控最大威胁;加上湖北、武汉的相继解封,大批滞留湖北、武汉的京籍人员陆续返京,由于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更长的潜伏期,这些人员的返京给疫情防控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危险。因此,各区纷纷派出工作人员进驻新国展、西客站及定点隔离酒店,负责本区相关人员的定点转运、护送、隔离等工作。

战“疫”无处不在的“多功能型”战士—开发区巡防哥

这些任务风险无疑是很高的,但接到任务的巡防哥们侠义肝胆,勇敢地披挂上阵。防护服、护目镜、医用口罩、防护靴…全副武装,瞬间由“藏蓝卫士”变身“白衣战士”,坚定地站在入境入京第一岗,当起闭环体系的“摆渡人”和“服务员”。他们有的每天一大早,就急匆匆地赶往新国展、西客站,只为能第一时间为当天第一批抵达人员做好保障,测体、登记、分流、转运、交接……用熟练的动作尽量减少环节风险。有的24小时入驻隔离酒店,配合防疫部门、酒店做好各项防疫措施及生活服务,登记、送物送餐、消毒、安全检查、心理安抚……悉心做好每一项工作。为了节约防护资源,他们工作时间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防护服一穿就是一天。一天下来,身体早已累得虚脱,但他们流汗不流泪、从不言苦,冒烟的嗓门发出的嘶哑声音、脸上护目镜深深的勒痕印记,告诉我们,他们是勇敢的逆行天使。


战“疫”无处不在的“多功能型”战士—开发区巡防哥


战“疫”无处不在的“多功能型”战士—开发区巡防哥


他们是挺身而出、以一挡十的百姓“守夜人”。

各项专项防疫任务抽调了队里相当一部分警力,越来越多的勤务任务让大队警力捉襟见肘。但大队领导明白,越是防控的关键时期,街面越不能乱,街面巡逻任务的标准不能降,辖区群众的安全感不能降。怎么办?这个时候,原本在不同岗位的巡防队员们,拧成了一股绳,一个个挺身而出,主动向领导申请自我加压、工作加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自发放弃休息,将工作时间延长,加入到社会面巡逻防控任务中。

他们是既能手握方向盘的巡夜人,也是可以敲打电脑键盘的幕后战士。巡逻时,他们的车轮和足迹遍布辖区的繁华区域、主要道路、重点部位、潮汐点位。发现可疑盘查核录,秩序混乱清整维护,民有困难热心相助,百姓平安默默守护。歇班时,他们有的回到电脑屏幕前,啪嗒啪嗒敲个不停,为了及时记录、梳理、上报战友们一天辛苦的工作;有的坐在监控室里,继续用鼠标“巡逻”、让探头“站岗”;有的根据需求,为前方战友整理物资,送保障到岗……以一挡十的他们迸发出来的无限能量让人感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聚沙成塔的无限力量。

战“疫”无处不在的“多功能型”战士—开发区巡防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白雪皑皑的冬天到阳光明媚的夏日,从多功能棉服到短袖单衣,三个不同季节服装的更替,无声地诉说着他们的坚守。他们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他们的防疫任务还在继续。在后疫情防控时期,他们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不到完胜时刻绝不收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