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消息來了,就問微信怕不怕?

5G消息來了,就問微信怕不怕?

近日,中國三大運營商聯合發佈了《5G消息白皮書》。一石激起千層浪,網上關於這個服務是否具有顛覆性,是否能有效反擊微信的討論熱火朝天。

可能很多人心裡也在犯嘀咕,不就是區區一個消息服務麼,至於引起「顛覆」的效果嗎?

本期,蜉蝣君也試著來探討下這個所謂5G消息的問題。

看完本文,下面幾個問題將會得到答案:

1. 什麼是5G消息?

2. 5G消息跟RCS是什麼關係?

3. 三大運營商為什麼要推5G消息?

4. 5G消息會成為5G殺手級應用嗎?


一. 移動流量入口之爭


我們先繞遠一些,從移動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說起。

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基站,核心網這些有形的設備,而是無形的資產:用戶

沒有用戶,網絡建設地再好,也帶不來收益。並且,用戶的獲取成本是非常高的,還需要高粘性的業務進行長期經營。

對於用戶的管理,最關鍵的就是賬號體系,這方面運營商擁有天然的優勢。

每個用戶在辦理SIM卡的時候就都已經實名註冊,手機號直接就是賬號ID,網絡擁有完善的鑑權加密流程,在傳統的語音和數據業務的基礎上提供各種增值服務來非常方便。

曾經,中國移動以手機號為賬號推出了飛信。雖然飛信相對於當時如日中天的QQ有很多不足,但由於免費發短信這一強需求的加持,飛信的用戶數曾經一度達到了5億,一躍成為僅次於QQ的第二大即時通信工具。

5G消息來了,就問微信怕不怕?

當時的大多數人對手機號想換就換,棄如敝履,很難說有什麼感情,飛信很大程度上僅僅是作為免費短信發送工具而存在的。

然而飛信卻被限制為每月只能給移動網內用戶免費發送20條短信,給聯通和電信用戶發短信還要額外收費。

隨著3G的崛起,數據流量越來越便宜,大家對短信的需求越來越小,PC互聯網用戶逐漸向移動互聯網遷移。隨著微信的攻城略地,飛信簡直是一潰千里。

曾經帶來鉅額利潤難以割捨的短信業務,逐步淪為了接收垃圾短信,付款通知和驗證碼的工具。甚至連曾經的主營業務語音電話都逐漸被微信蠶食了。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各個APP都以手機號註冊,用驗證碼登錄,還想方設法地把用戶的通訊錄上傳分析用來獲取新用戶。

這簡直是用著運營商的網絡,還搶用了運營商給用戶的專屬的賬號!

運營商不甘心啊,想我移動坐擁泱泱10億用戶,觸手直達每一部手機,難道就真的只能淪為管道,搞不成一點點增值服務,從這些海量用戶中挖取更大的價值嗎?

思來想去,運營商在手機上有點控制權的也就是電話,短信,通訊錄這三大入口了,何不從這幾個方面入手,開展新業務呢?

於是,期望的眼光聚焦到了RCS身上。


二. RCS的折戟沉沙


RCS的全稱是Rich Communication Suite,直譯過來就是富通信套件,或者叫融合通信

這是由GSMA(全球移動通信聯盟)制定的標準,可以基於手機號碼來實現多種語音,消息,以及狀態呈現等多媒體業務。

RCS裡面的「」應該怎樣理解?

傳統的電話只有語音,短信只有文字,通信的方式是單一貧乏的,而RCS可以把電話,文本,語音,圖片等多媒體融合起來,當然就要豐富地多。

5G消息來了,就問微信怕不怕?

早在微信誕生之前的2008年,RCS就出了第一個版本,據現在已經近12年了。

當時RCS的目標就是:基於手機號碼,整合傳統電信服務及互聯網社交網絡等服務,搶佔用戶通信主入口。

2014年,中國移動就基於RCS提出了「三新」目標。這裡面的三新指的是新通話

新消息,以及新聯繫,分別指代了手機上的電話短信通訊錄這三大入口。

5G消息來了,就問微信怕不怕?

移動寄希望於通過三新來和OTT爭奪流量入口,避免純管道化運營,打造信息服務增長新曲線。

那麼,這「三新」到底能幹些啥,憑什麼和微信等OTT應用爭奪流量入口?

首先,基於4G VoLTE的新通話,分為通話前,通話中,以及通話後這三個場景的服務。

主叫可以在通話前標記電話的緊急程度以及通話的主題,被叫可以根據這些信息來選擇是否接聽電話。

5G消息來了,就問微信怕不怕?

並且,在通話中還可以發送圖片,地圖,文件等信息,以便雙方在這些多媒體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更方便的溝通。由於語音是運營商重點保障的核心基礎功能,通話不會被任何應用打斷。

通話後,還可以編輯本次通話的信息供對方查看。這些功能看著比微信語音牛逼多了!

新消息,則包含了點對點多媒體消息,群發,群聊,消息雲備份等等,甚至中移還支持閱後即焚,表情商店,公眾號等服務,簡直跟微信的功能如出一轍。

5G消息來了,就問微信怕不怕?

新聯繫則可以實現通訊錄的雲端同步,同一用戶在各個終端上的通訊錄可以保持一致。中移在此之上還支持二維碼名片,網上營業廳,圈子等功能。且慢,確定這不是另一個微信?

這一切甚至比微信更具有想象力。更牛逼的是,只要手機原生支持RCS,不需要安裝任何APP,就可以在電話,短信,通訊錄這三大入口實現跟微信類似的功能了

然而,在4G時代,曾經讓人期盼萬分的RCS發展並不好。

最主要的原因是手機對RCS的支持有限。支持RCS的手機自然方便,可是對於不支持RCS的手機,收到的富媒體消息會被轉換成普通短信,體驗並不好。

如果給手機都安裝上APP就都可以使用RCS了,但這麼麻煩的事情,推廣起來的難度可想而知。從用戶的角度來說,反正都是裝APP,我微信都有了還要別的幹啥?

另外還有用戶教育的成本。想想微信支付是通過多麼轟轟烈烈的全民紅包大戰才發展起來的,而支付寶,又砸了多少錢在每年的集五福活動上?

當然,生態系統沒有發展起來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沒有大量的商家基於消息或者通訊錄等功能提供優質的服務,就更加吸引不了普通用戶使用,RCS也就終究只能停留在技術上。


三. 5G消息會有未來嗎?


在4G時代沒把RCS搞好,眼看5G都要大規模商用了,在新時代的風口上,還是應該再努力一把的,萬一就飛上天了呢?

於是,曾經RCS的消息部分經過優化升級之後被包裝成了5G消息(其實就是RCS的UP2.4版本),再度揚帆出海。

但語音作為默認需求早已無人關注,普通用戶間的群聊,表情包,圖片,視頻等應用也已經飽和,5G消息還會有機會嗎?

目前看來,5G消息有最大的可能分一杯羹的業務第三方服務(也就是B2C業務)了,這一點跟微信小程序及其類似。

下面看幾個動圖來自物聯網智庫,用戶僅僅通過手機短信的界面就可以完成各種輕量級APP或者微信小程序的功能。

比如預定火車票:

5G消息來了,就問微信怕不怕?

再比如吃飯預定座位:

5G消息來了,就問微信怕不怕?

再比如物流查詢:

5G消息來了,就問微信怕不怕?

很方便有沒有?

這種服務方式有個專業名稱叫做MaaP(Message as a Platform),也就是消息即平臺。

可不是嘛,就通過看似簡單的消息服務,提供了一個平臺的豐富功能!

並且,這個平臺相比其他APP,具有不少的優勢。其他APP不但有「平臺孤島」和「身份認證」的麻煩,還有隱私安全等更多的問題。

1、各種APP各自為政,微信小程序也只能在微信內部使用,信息難以互通,無法切換APP使用。而運營商的短信接口可以提供一個統一的,貫通的平臺。

2、APP難以實現可靠的身份認證,而運營商通過SIM卡放號,擁有所有用戶的實名信息,以及非常成熟的認證流程,可用於各種高安全性的業務。

3、多種APP龍蛇混雜,肆意獲取超範圍的系統權限來竊取各種用戶隱私。用隱私換取便利,實屬逼不得已。

有了這些優勢,5G消息要怎樣才能發展起來呢?

這就主要看各類商業用戶能否大量入駐,提供多種類似微信小程序那樣方便快捷的服務,一旦形成規模效應,對用戶的吸引將是巨大的。

首先要做的,就是推動手機對5G消息的支持成為標配。根據GSMA的計劃,未來5G終端都將支持原生5G消息業務,這一點已不成問題。

然後,就是向合作伙伴廣而告之:目前三大運營商搭建好了5G消息平臺,手機支持也不成問題,旺鋪火熱招商中!只需用手機號就可以讓服務直達用戶,從此不再受制於APP!

這一點在5G消息白皮書中已經說得相當明顯了:

「中國三家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聯合發佈5G消息白皮書,旨在號召產業夥伴攜手早日為用戶全面推出5G消息服務。

與此同時,中國運營商願意將先期的探索實踐經驗,與全球運營商分享,共同建立全球5G消息生態,促進全球5G消息業務繁榮。」

至於5G消息的生態能否繁榮起來,蜉蝣君認為是比較困難的。

首先,5G消息能提供的服務,目前各大APP也都可以支持,兩者並沒有沒有太大的差異化;並且APP目前不但佔據了市場份額,還形成了相對牢固的用戶習慣,想要改變絕非易事。

然後,就是5G消息的發展需要多方支持,用戶體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手機廠商,手機操作系統,運營商對此很難控制。

比如,在目前支持RCS的手機裡,華為叫做「增強信息」,小米叫做「移動網絡短信」,魅族則稱作「智慧短信」。連名稱都還沒有統一,用戶界面也是千差萬別,難以保證統一的用戶體驗。

再者,還有更復雜的商業模式,以及內容的管理問題尚待明確。

比如:如何吸引商戶入駐?各個環節的利益應該怎麼分配?是否要對普通用戶收費?這些問題理不順的話,這個生態系統就很難繁榮。

並且,目前垃圾短信都已經讓人不勝其煩了,後續如果對5G消息對此管理不善的話,富媒體版本的垃圾廣告可能會更讓人頭痛不已。

最後,讓我們總結一下:

1. 5G消息其實就是4G時代的RCS,並非5G新業務,跟5G的三大應用場景也沒有關係。

2. 5G消息在手機短消息界面就可以操作,不需要用戶安裝多種APP,並且可以統一認證,相對APP來說擁有不少優勢。

3. 三大運營商之所以要推5G消息,還是希望自己能在新時代搶佔流量入口,建立自己的業務生態,避免管道化運營。

4. 5G消息因其方便快捷,通過手機號可直達用戶的優勢,預計可以獲取一定的市場,但也僅能分一杯羹,難以成為殺手級應用。

好了,本期的內容就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