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眼中的孩子“不听话、调皮、自私”时,要改变的是你自己

从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身为父母,就开始了打怪升级的终身战役。在初为人父母的幸福中手忙脚乱的搞定了新生儿的屎尿屁,熬过了凌晨三四点的夜奶,看着孩子从抬头、翻身、爬行、靠坐、扶站、到独自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从牙牙学语到可以和你沟通小猪佩奇里的故事情节。

终于在孩子满2岁时,以为可以松一口气,可紧接着”天使宝宝们”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出现”发脾气、哭闹、打人、骂人、抢玩具、甚至是摔东西“等行为。于是,你觉得懊恼又焦虑,把”不听话、调皮、自私、捣蛋鬼”这些标签通通贴到你孩子的身上,然后想尽各种办法去改掉孩子的“不良行为”,日复一日你斗得累到精疲力尽,而你眼中孩子的“不良行为”没有变好,甚至更加严重。这时你可能会觉得为什么好好的天使宝宝怎么就突然变成这样了?我该怎么治治这调皮的捣蛋鬼呢?孩子这坏脾气,长大后可怎么办?

其实,当你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无法让孩子乖乖的按照你的旨意去改掉那些“不良行为”时,问题可能根本就不在孩子身上,而是你自己出了问题 。

不是孩子变“坏”了,而是你不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甚至是你的行为早已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当你眼中的孩子“不听话、调皮、自私”时,要改变的是你自己

大人总是对孩子的行为缺乏足够的理解

我们不能再无视儿童的心理发展了,而必须从一开始就去帮助儿童。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因为这一任务属于自然之神,而是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在于能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单靠儿童自己的努力是办不到的。 ——玛丽亚·蒙台梭利

生活中,大人总是对孩子的行为缺乏足够的理解

当我家宝宝刚满两岁时,他把书架上所有他能够得着的书全部扔到地板上,然后不停的用脚踩来踩去,我当时火冒三丈,直接呵斥他把书全部捡起来,还威胁他如果不立刻捡起来我就不会再给他买任何玩具。他听完后,立马把书架边上的玩具也全部倒在了地板上,然后继续踩来踩去,于是我直接打了他一顿。

事后,我才知道,他扔书是因为他正好处在了“手的敏感期”,他只是想试试,他有多大的力气去扔掉那些书。而他后来扔玩具的行为,则是他觉得我不理解他扔书的行为,他在对我进行报复。

类似这样的事情,我想大多父母都经历过。在没有搞清楚孩子某种行为背后的意义时,我们可能就被自己的恼怒冲昏了头,而对孩子实施了”吼叫、打骂“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就好比,面对孩子“打人"这个行为,大人会觉得孩子存在暴力倾向,只要孩子有“打”的动作,大人都会立刻制止,并严厉呵斥。但其实有些很小的宝宝,如一到两岁左右的,他不明白“打”的含义,在他的世界里,他认为“打人”有时候是一种和人打招呼的动作,他只是想和你打个招呼而已。

而我们往往会对这样的行为误判。从而导致孩子不明白,“我只是想打招呼,为什么你们要那么严厉的呵斥我”,于是孩子往后会更加频繁的使用“打人”这个动作,因为他想搞清楚,父母对这个行为为什么这么反感。当然,如果是大孩子,还有这种“打人”的行为,那就是另外一说了。

再来说一件大家都经常遇到的事,那就是牵着孩子走在马路上时,孩子总会时不时挣脱你的手,这时,我们都会觉得这孩子真调皮。

但其实这不一定是“调皮”,有可能只是孩子的手臂需要回血,休息一下而已。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身高和我们成人的身高有个差值,当孩子的手一直被成人牵着的时候,他的手臂是处在充血的状态,如果孩子时不时有规律的挣脱成人的手时,他仅仅只是需要及时的回血而已。

所以,当你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你不要急着给他贴上“调皮”的标签,而是可以问问孩子是不是手臂不舒服而已。

当你眼中的孩子“不听话、调皮、自私”时,要改变的是你自己

你有没有给孩子提供“归属感”和“价值感”

当大人在生活中总是对孩子的行为缺乏足够的理解时,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另外一种问题,那就是"归属感“和”价值感“。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心理学研究当中,就认为孩子在童年的时候 ,追求的就是两件事——“归属感”和“价值感”。所谓“归属感”就是孩子觉得”有人爱我,我的爸爸妈妈是无条件的爱我“。所谓”价值感“就是孩子觉得”我是特殊的,又是有价值的“。当一个孩子同时拥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时,他才能健康的、快乐的成长。

你可以试着回想一下,你家宝宝在刚出生那几个月出现”哭闹“时,你的反应吗?你是会强忍着不去抱他,放任他哭。还是会温柔的抱起他、轻声的安抚他?如果你是后者 ,那么恭喜你,你给孩子提供了深层次的无条件的”归属感“。因为当孩子哭闹时,他就是在追求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可以让你和孩子产生一种无条件的情感联结,也是一个孩子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你采取的是放任他哭,那是一种惩罚,惩罚会让孩子感受不到情感联结,也产生不了”归属感“。

当孩子渐渐长大时,会因为自己的好奇心做出一些你眼中的”不良行为“,比如,肆意乱跑、乱摸,或者去破坏堆高的积木等等。如果父母不能理解这其实是孩子在探索和发现,而去强制性的暂停孩子这些行为,那么,孩子则没有”价值感“。他会觉得得不到理解,也得不到尊重,甚至得不到爱。

于是,孩子的“不良行为”越来越多,你与孩子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多。

当你眼中的孩子“不听话、调皮、自私”时,要改变的是你自己

理解孩子的需求 ,提供适宜的环境

成年人应该去努力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 ,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 ——玛丽亚·蒙台梭利

要想教育好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你指责几句、呵斥几句、甚至是打一顿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当孩子真的出现你眼中的“不良行为”,又无力改变时,你可以尝试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问问自己,有没有真的去理解孩子,有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也许,孩子的某种”不良行为“仅仅只是成长路上遭遇了一个特定的敏感期;也许,孩子的”哭闹“只是在追求一种”归属感“;也许,孩子的”捣蛋“、”自私“只是在确认自己的”价值感“。

所以,不要急着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更不要因为孩子有一点不听话,就焦虑懊恼。面对孩子,我们有时需要放弃我们对孩子的控制,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明白,孩子的心理表现非常微妙,大人有时候会无意识地破坏孩子的活动方式。

当你眼中的孩子“不听话、调皮、自私”时,要改变的是你自己

我们能做的,不是一天到晚想着怎么改掉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是应该去了解孩子的需求,给孩子提供一个不受约束但又安全的环境下成长,并与他的年龄相符合,让他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理解,让孩子真正的自由成长。

所以,当你眼中的孩子“不听话、调皮、自私”,那么,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嗨,大家好,我是夏与橙,家有一枚2岁9个月的宝藏男孩。专注正面管教、绘本图书、亲子关系等,用心分享我的育儿心得给大家,记录宝宝成长的同时也是见证自己的成长。希望能和你成为育儿路上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孩子带给我们的惊奇、苦恼与欢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