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曾好心收留一群難民,沒想到百年後其後人卻成大唐實際掘墓人

唐朝曾好心收留一群難民,沒想到百年後其後人卻成大唐實際掘墓人

沙陀人

沙陀人,又稱處月部人,多以“朱邪”為姓氏,最初遊牧在準噶爾盆地西南一帶(今屬新疆巴里坤),唐朝時隸屬於西域都護府官府所在地的輪臺,因其居住之地位於沙丘,有一“大磧”,故此得名“沙陀”。沙陀人屬於歐羅巴人種,具有深目、高鼻、捲髮、多須等特徵,最初為西突厥的處月部,因此也稱“沙陀突厥人”。

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對西突厥用兵,作為西突厥別部的處月部落,同樣遭到打擊。唐朝在其故地設金滿﹑沙陀二羈縻州,沙陀族由此得名,其首領以“朱邪”為姓。沙陀人少地貧,以精騎聞名。隨著唐朝將觸角深入天山北麓,沙陀族一度成為唐朝的盟友,與唐朝結成伴當,四處征戰。武則天在位時,其酋長沙陀金山因參與征伐鐵勒等部有功,還曾被授予金滿州都督的職務。

唐朝曾好心收留一群難民,沒想到百年後其後人卻成大唐實際掘墓人

沙陀軍

安史之亂爆發後,沙陀部落也應徵東調參與平叛,其首領因功被授予特進、驍衛上將軍之職。唐肅宗時期,吐蕃趁唐軍東調之機縱橫河隴。 這時的沙陀還與唐軍共御吐蕃,但面對吐蕃強唐弱的局面,沙陀部眾漸生背向之心。公元764年(唐代宗廣德二年)涼州被吐蕃攻克後,河西節度使楊志烈退守甘州,途中便被沙陀人所殺。河西被絕後,北庭(吉木薩爾)、西州(吐魯番)音信斷絕,唐使往來只能北上回紇道。但回紇擾掠甚多,沙陀人也深受回紇掠奪之苦。公元790年(唐德宗貞元六年),吐蕃秘密聯絡屬於北庭都護府唐軍主力部隊之一的沙陀部,帶領葛邏祿部與白服突厥大舉進攻北庭都護府。沙陀部投降吐蕃,對北庭都護府的唐軍反戈一擊,北庭陷落。最後一任北庭節度使楊襲古,最終只帶著殘餘兩千餘人的北庭唐軍逃到西州(今新疆吐魯番)。《舊唐書·吐蕃傳》記載:“北庭之人既苦回紇,是歲乃舉城降於吐蕃,沙陀部落亦降焉”。 隨後為爭奪對北庭的控制權,以唐軍、回紇為一方,吐蕃、葛邏祿、沙陀為一另方,展開了多次血戰。唐回聯軍連續遭遇慘敗,楊襲古也因為慘敗而被惱羞成怒的回紇大相頡於迦斯,以借道回紇返回大唐為名騙入大帳殺害。由於沙陀人“勇冠諸胡”,吐蕃將沙陀人從北庭遷往甘州(今甘肅張掖),以朱邪·盡忠為統軍大論,“吐蕃寇邊,常以沙陀為前鋒”。從此後,沙陀部落這柄利劍,成了吐蕃帳下北擋回紇,東突大唐的重要盟友。

唐朝曾好心收留一群難民,沒想到百年後其後人卻成大唐實際掘墓人

沙陀軍

甘州地處吐蕃對回紇人作戰的前沿地帶,每次戰役,吐蕃都以沙陀騎兵為先鋒,既可以取得戰爭的勝利,又可以消耗和削弱沙陀的實力,可謂一箭雙鵰。公元797年,回紇人在與吐蕃人的爭戰中,大敗吐蕃軍,收復了原在吐蕃統治下的涼州(今甘肅武威)。吐蕃首領本來就時時刻刻防著沙陀人,與回紇人交戰失利後,對沙陀人的猜忌之心更加嚴重,認為是沙陀人做了回紇的內應,於是決定將沙陀遷到山高草稀、自然條件惡劣的青海玉樹地區,讓其自生自滅。對沙陀部族來說,這無疑是條不歸之路。沙陀人首領沙陀盡忠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恐慌,為求生存,決定東歸大唐。沙陀盡忠父子率部眾三萬多人逃離吐蕃控制,從河西走廊向內地大唐遷徙。沙陀人離開甘州三天後,吐蕃發現了他們的行動,立刻派大軍追截。為了擺脫追兵,沙陀人繞開大道行走了三千多里路,和吐蕃交戰數百次。沙陀盡忠為了掩護部眾而戰死,他的兒子朱邪執宜也身負重傷,最後逃到靈州(今寧夏靈武),得到了唐朝靈鹽節度使範希朝的接應,遷徙噩夢才告一段落。這時,所剩部眾不過一萬多人,大半戰死,代價慘重。開放包容的唐王朝不計前嫌,熱情地接納了千辛萬苦逃難迴歸的沙陀人,將他們安置在鹽州(今陝西定邊),為他們購買牛羊,讓他們在鹽州地區休養生息,盡力安撫。後來,迴歸途中被殺散的沙陀餘部陸續趕來投奔,唐朝特設立陰山府安置沙陀部。唐朝還是擔心鹽州靠近吐蕃,萬一日後吐蕃入侵時,沙陀會再次倒戈。因此將他們又遷移到了遠離西域的河東地區,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境內。

唐朝曾好心收留一群難民,沒想到百年後其後人卻成大唐實際掘墓人

沙陀人東歸大唐

由於沙陀人驍勇善戰,戰鬥力遠在一般的草原部落之上。唐軍則從沙陀人中挑選了1200名能征善戰的勇士,組成沙陀軍。在此期間,本著以胡治胡的原則,唐朝把六州胡和昭武九姓胡人都交付給朱邪執宜統領,形成了沙陀軍事集團核心和中堅力量,時稱“沙陀三部落“。此後幾十年裡,沙陀人多次為唐朝作戰,屢立戰功,在抵禦異族襲擾,平定藩鎮割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唐宣宗大中初年,沙陀首領朱邪赤心因戰功卓著,升遷至雲州守提使。鹹通十年(869年),朱邪赤心率沙陀精騎戰隊助陣,鎮壓了龐勳起義,被授予大同軍節度使,賜姓李,名國昌。朱邪赤心的兒子也不再姓“朱邪”,而叫“李克用”。一個異族人有這樣的待遇可謂殊榮倍至,聲名顯赫。後來,唐懿宗試圖打壓李國昌,想讓他做雲中刺史,李國昌不願意遂稱病不去,而李克用直接殺死大同軍防禦使,然後佔據雲州反了,正式拉開了唐末“沙陀之亂”的序幕。唐懿宗派兵去討伐李克用,結果李克用竟趁機又佔據了代州以北的地區。從此,沙陀就開始強大起來,朝廷數次派兵攻打沙陀,一直到880年,李琢、李可舉和赫連鐸攻打沙陀,而李克用的叔父又獻城投降,最終李克用父子逃到了韃靼,大部分沙陀兵降唐。當時的唐帝國內部正是黃巢起義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做為國家軍隊主力的沙陀兵不僅不討伐起義軍反而趁亂起兵造反。唐朝廷不得不分兵討伐李克用,這從客觀上減輕了黃巢的壓力,失去了徹底剿滅黃巢起義的最佳時機。沙陀人的再次反水可謂給了唐王朝致命一擊!可以說,“沙陀之亂”掏空了唐帝國的最後一絲元氣,加劇了唐朝滅亡的步伐。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沙陀人應是唐帝國的實際掘墓人。在此,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真知灼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唐朝曾好心收留一群難民,沒想到百年後其後人卻成大唐實際掘墓人

黃巢起義

公元881年,黃巢就攻進了長安,稱帝建國。唐僖宗逃去四川,在四川遙遙指揮平叛工作。陳靜思率領沙陀兵、土谷渾以及安慶軍的混合軍隊奉命進京平叛,但是陳靜思根本約束不了沙陀兵,他們在半道上就不走了,劫掠了一番打道回府了。陳靜思只好上表唐僖宗將李克用召回帶領沙陀兵平叛。在此情況下,唐僖宗只好召回了李克用,任命為代州刺史、雁門以北行營節度使。雙方相互利用,彼此提防。唐朝將沙陀軍作為打手,鎮壓黃巢起義,李克用以鎮壓之名,重奪代北地區,從此尾大不掉,做大做強,奠定了建立後唐的基礎。李克用的參戰,很快就改變的黃巢與唐朝僵持的局面。沙陀兵如同風暴一般席捲了戰場,將黃巢的幾十萬農民大軍擊的粉碎。暴民盜匪為主的叛軍,在遇到藩鎮兵痞時還能抵擋一陣,遇到沙陀人就難以為繼了。戰後,論戰功和兵力都位居諸將之首的李克用,被唐朝封為河東節度使。沙陀人也就此從為人賣命的僱傭兵,一躍成為將要爭霸天下的“北境之王”。

唐朝曾好心收留一群難民,沒想到百年後其後人卻成大唐實際掘墓人

沙陀騎兵

公元907年(唐哀帝,天祐四年)唐朝滅亡後,中原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的混亂週期。已成北地霸主的沙陀族,先後建立了後唐、後晉、後漢三個國家,李克用、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都是這批東歸沙陀族的後裔。就連大宋的開國君主趙匡胤的父親,也曾在李存勖的禁軍中為將。隨著宋朝的建立,元氣耗盡的沙陀人,加入了宋太宗北伐幽州的部隊。只是在防範武將勝於外患的宋朝,沙陀人驍勇漸漸被制度磨平,逐漸融入了漢族大家庭的血脈之中。

唐朝曾好心收留一群難民,沒想到百年後其後人卻成大唐實際掘墓人

五代十國形勢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