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三思丨白光煒 高小軍

陝北三思丨白光煒 高小軍

作者丨白光煒 高小軍

作者寫作此文時為延安大學布穀詩社成員

接待一外地朋友,我們點一盤菜說:“陝北三絲”,友卻問何謂“陝北三色”,我們啞然失笑,說是“絲”而不是“色”,友人也笑,便說他初到陝北,不懂鄉土風物,卻真真切切感受到三種鮮麗的色彩:鋪天蓋地的黃,是一種烙印;如火如荼的紅,是一種記憶;而那斑斑點點的綠,是希望……

沿著這個思路,我們想了很多。

陕北三思丨白光炜 高小军

心目中的陝北畫圖,被西部文學和電影所描繪的那股粗糙和狂野所遮蔽,常讓我這個生活在這裡的人感受到剝皮去肉後黃土高原真正的靈魂,只是膚淺地隨浮華旋轉,被世俗俘擄。高原、深壑 、山坡、窯洞、老石匠、小毛驢、白羊肚手巾、信天游,這些雜亂而鮮活的畫面在我腦中形不成一個整體構建,也找不著一條線索聯結,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只是基於我們自以為是的忽略罷了。

生活在這裡,自以為了解,其實還沒有真正進去,未把生活的風景在心底醞釀成生命的底色。

黃,便是陝北高原的大風景,是高原人寫在生命背景上的色彩。等待、切近、痴情追尋,凡此種種,是高原人潛心修行,沉酣而醒後,用心智、人性去索取生命理想的一個過程,卻不是遙不可及的夢。千百年來,在這塊古老而神奇的黃色聖土上,辛勤勞作的人們,從黃色肌膚上泥沙俱下地流淌汗水和淚水,餵養五穀,餵養生命的傳承。在播種的季節,黃是農人與土地合作的一紙文書,在收穫的季節,黃則演繹成一曲讚歌,黃河滾滾的濤聲是它的鼓點,信天游舒展的歌喉是它的旋律、豪放、酣暢、悠揚、剛猛,所有詞語彙聚,也難以提煉的骨肉肌理。

我常常弄不清楚,在黃土文化孕育生長的陝北高原,文明是一種內核式的向外發散輻射,還是一種兼併包容式的向內匯聚凝結?而現在看來,它既是匯聚凝結也是發散輻射,像糧食,吸收了土地的養料再把能量散發給人類,黃河,黃土,以及黃沙黃土養育下的黃河文化,黃土又怎樣不是如此?

於是我固執地相信,在這片黃色的土地上,一定有一個內聚和外散的結點,是黃土地精魂之所在。為了讓自己的感性知覺充分凝結,我滿懷虔誠來到黃帝陵,進行我生命中的第二次祭拜。這一方土冢,在我心裡,再也不只是一幅畫面而多了出於臆想的深刻內涵。數千年不衰的生命律動就在眼前,橫亙千古的民族根氣綿延於心,根氣所在,只是一掊黃土,是與我們心靈共振的地方。拜吧,一拜是對文化意義的探索,再拜便是對人格的蒸餾和提升。三拜呢,你已溶入民族一體的色流——一樣的膚色一樣的祖先,炎黃的血脈緊緊相連。慎終追遠,不忘根本的是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是董建華、何厚鏵、連戰,當然,還有千千萬萬你我一樣普普通通的中國人……

來自翻過五千裡的浪還是詩重建的城牆

所有歷史褪色後的黃聚成夕陽染在我身上

來自流過五千歲的汗還是傳說中的盛唐

所有淘在江湖裡的黃只等我來給它名狀

黃種人,來到地上,挺起新的胸膛

黃種人,走在路上,天下知我不一樣

越動盪,越勇敢,世界變更要讓我闖

一身坦蕩蕩,到四方,五千年終於輪到我上場

——《黃種人》

如果說黃土高原是雄厚的脊樑,壺口是跳動的脈搏,黃帝陵便是心臟之所在。中華五千年史冊,黃土文明是其中最熠熠生輝的篇章,而黃河是一條貫通古今的裝訂線,黃帝陵是一方印,它醮著記憶的紅給每個中國人留下真誠的記號,泱茫中華,縱橫千年萬里,有了這方印,也便成就了中國人永不磨滅的理想。

時間的臉在不斷地變化,當垂老的人們打典往昔,鉤沉歲月,陝北便成了紅色記憶貯存的倉庫,今日溫存的剪影是延河兩邊不斷拔起的建築,延河大橋與嘉嶺山的塔都在確證著一個革命年代的神話。那些匆匆行走的人們穿過一座座橋樑踏著現代文明節奏去追趕他們的願望,屬於這座城市的是一些掩蓋封塵琳琅滿目的現代氣派,一輩人傳承一種意志,而紅色的記憶成為這個老區最頻仍的詞彙。

陽光明媚的日子,延河大橋的廣場有人兜售不斷翻拍的歷史舊照,那些追尋青春激情歲月的老人從這個國度的四方趕來,他們站在橋旁憑欄眺望,塔依然是塔,山還是舊時的山,而物是人非。他們或者怔在那啞然,或者熱淚盈眶,或者默誦哪一塊土地自己曾去過,兒孫扶攜,只能憑想象去感受老人返歸青春激動的顫慄。

那是火熱的年代,澎湃的激情,紅色的場景。棗園、王家坪、楊家嶺、橋兒溝都在進行著革命的狂歡,每個人都詩情盎然,呼吸著每一縷革命律動的氣息。紡車吱呀呀轉著,秧歌火火地鬧起來,這是一個團結的盛會,如果今天有人懷疑那種日夜起到延安城的革命氛圍的話,那時他們還不曾瞭解一種凝結集體願望的美麗的衝動,這是所有人企望的,一個目標漸近時的欣喜若狂。

如火如荼的紅,在革命敘事的年代,渲染得人心蓬蓬勃勃,無論“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巾幗,九死未悔的少年,都把一種願望栽植在這座山城,希冀勝利的花紅遍九州,這是命運去向的抉擇,夢裡夢外都是明晃晃的康莊通途,所以,聖地的火把在載歌載舞中照亮了一個紅色的時代,也照亮了一個國度堅定的命運。

在四季分明的陝北,你暫且擱置時間的暢想和往昔歲月的追憶,去叩訪傳承的塞上風情,你會發現木蘭故里牡丹紅遍的萬花山,在五月和暖的陽光裡,踏訪文人墨客鐵筆神描,看萬山牡丹紅翠,別有一番情致。炎炎夏日,徜徉玉溪河畔,到塞上碑林紅石峽尋幽探古,聽沙鳴看月冷,雖然凌霄塔下已沒有了暮鼓晨鐘,雖然韶山口音朗誦的“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失卻了那個年代惟餘莽莽的背景,但是陝北這塊熱土依然把小米加步槍時代的氣氛存留,依然把泛著熱血的紅色記憶典藏。

陕北三思丨白光炜 高小军

陝北是“音樂凝固的畫面”和“美術流動的音樂”。那黃河岸的船伕在炙曬的陽光下拉縴,飽經風霜的膀臂負載了過多的風風雨雨,那戴白羊肚手巾的的牧人在黃土窪趕羊,群羊如同雲朵伴著晨曦爬上山峁,這些都是攝人心魄的畫面剪緝了一方水土一方人命運的坎坎坷坷。濁浪排空的河道上,從羊皮筏子上傳來“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的謠曲;信天游粗獷不羈的詞曲讓人聯想到周代採風者的木鐸,又讓人聯想到美國鄉村音樂的吉它。這些音樂、畫面美妙的媾合誕生了北方敘事一個不變的主題;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吃之艱難與愛之痛苦。在凝固的畫面和流動的音樂中,包容了無數的故事,是風土人情,是生存狀態,也是一個地域的心靈史,從而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讓人靈魂震顫的北方,一個博大精深渾厚駁雜的北方,一個充滿滄桑憂患、苦難、疲憊、飢渴、希冀和旺盛精力的北方,因為如此,這個地域這方人才孕育了生活的無限可能性,在憧憬中,他們漸次遺忘深痛的苦難,把它轉化為歌謠、秧歌、說書、道情,這是有韌性的生命力的體現,就像陝北天暖時節斑斑點點的綠,在歸去歸來的輪迴中給人的是超越苦難堅定的希望。

如今,那些白羊肚手巾、羊皮筏子,拉縴的黃河號子已成為人們想象的蒙太奇過程,偶然遭遇奇異而震驚的感受也只能在舞臺或者展廳,但是這些場面是來自一個時代的面孔——把我們的注意力引向一個不同尋常的事件領域,這些都是對一個特殊時代的嶄新表達。從最平凡的勞動者卑微的姿態看到他們的生存狀態——生命微不足道的蠕動和執著於這種宿命般平談的信念。這也許就是無故事的故事或者無希望的希望。

在陝北的所見,真切的感受,歸結於那熠熠閃爍的希望,生命的承受力便是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倔強和執拗:

無數升起炊煙的高原村落

在天堂的一端

家族的命運春華秋實

這是一個變化的過程

當徹底而豪邁的色彩

鋪滿古原無聲的路

人們苦難的歌喉

沿著河流和鋤犁的方向

把歲月的隱秘藏在笑容背後

在未果的歲月裡

種植通向兒孫的田地

陕北三思丨白光炜 高小军

▽▽▽

陕北三思丨白光炜 高小军
陕北三思丨白光炜 高小军

簡介:陝北記(ID:jiadushu) 一個離開陝北的青年,酷愛陝北文化,寫作、知識分享。「陝北記」長期向您約稿:原創稿件一經選用,以資獎勵!題材:真實故事,歷史,陝北文化,等等都OK~

—— 完 ——

一個陝北人眼中的縣城丨兩個人的陝北

什麼是陝北丨我為什麼愛畫知青題材的畫?

《紅樓夢》中的陝北方言丨路遙與陝北方言

我與路遙的故事丨陝北人說古代話

陝北合龍口丨“壓箱底兒”的秘密

陝北“士紳頭子”丨陝北農具紀事

陝北方言中的“南蠻子”丨“臭狐子”

“狗上房簷”丨“賣青杏兒”丨鬧房聽門

“張士貴的馬”丨那個陝北青年——路遙

赤腳醫生孫立哲丨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陝北三思丨白光煒 高小軍陝北記

陝北 | 物產 | 文化 | 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