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无眠,力挺华为

神州无眠,力挺华为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美商务部下属工业和安全局(BIS)15日宣布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entity list)”,清单上的企业或个人购买或通过转让获得美国技术需获得有关许可。如果美国认为技术的销售或转让危害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则会拒绝颁发许可。事实上是对华为“莫须有”的新一轮封锁!这一刻,不仅华为、深圳,不仅通讯业,我想很多中国人都会无眠!

神州无眠,力挺华为

此事件发生后,5月18日,华为任正非总接受日经新闻采访,这是美国“封锁华为”后,任总首次发声!任总表示,受到美国禁令的影响,华为的增长预计会放缓,但影响有限,营收增长年率预计低于20%。2014-2018年间,华为销售收入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6%。任总还对日媒称,华为“从未做过任何触犯法律的事情”,美国供应商不能向华为提供芯片“也好”,“我们已经为此做准备了”。任总建议,通过集团下属的海思半导体推进独立开发。

神州无眠,力挺华为

坦率的讲,华为现在很困难,毕竟前面有“中信通讯”前车之鉴。现代通信电子行业从研发到生产的复杂性远超一般人的想象,这大概是人类迄今为止全球合作最紧密、最复杂的行业了。即使华为有备胎,但想完全绕过美国技术也不现实。就算美国它也不可能完全绕开外国的技术。美国人在这个行业里扔下了颗核弹,它还不想伤到自己,这是不可能的!

按照常理来讲,打击了对手,自己方应该获利才对,但事实不是这样。17日美股收盘,高通、博通、英特尔、镁光、思佳讯、科尔沃、西林克斯等股价持续走低,反映了美国人民对美商务部滥用出口管制措施行为的普遍焦虑!尤其是高通,作为华为5G领域的主要对手,股价连续两日下跌,从15日收盘的每股86.26美元跌至17日收盘时的81.50美元。华为被禁后,新飞通公司评级直接从“买入”降为“中性”,价格从每股9美元降低到每股4.5美元,公司股票16日重挫20.63%,17日重挫15.42%,收盘价仅为3.84美元。思佳讯、科尔沃和西林克斯股价16日分别下挫6.04%、7.14%和7.27%,17日继续走低,分别下跌4.84%、6.14%和1.29%。

打击华为,对半导体产业链的冲击是立竿见影的!华为占全球网络和5G基础设施市场约20%到30%的份额,还是美国手机射频器件、存储器、5G解决方案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客户。数据显示,华为2018年在零部件及其他供给品上支出700亿美元,其中约110亿美元流向美国企业。

查阅这些股价暴跌的美国公司报表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是华为的供应商,并且华为是美国这些高科技通信企业的大客户。多家公司年报数据显示,射频器件供应商思佳讯2017财年约10%的净收入来自华为;另一家射频器件供应商科尔沃2018财年约8%的净收入来自华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器件供应商西林克斯2018财年约26%的净收入来自中国,据报道其中约10%来自华为。

不过,也许美国政府并不在乎这些高科技企业的死活。正如最近刷屏的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内部信中讲道的:“超级大国做出了最疯狂的决定,毫不留情地中断了合作,并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好在华为在多年前就曾做出过这样的预测,当时公司假设,未来的某一天美国所有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华为都不能获得,为此华为还打造了很多“备胎”。原以为这一假设永远不会发生,但是现在却真实的发生了。

对此,华为决定将海思曾经打造的所有备胎全部转正,未来仍会继续坚持开放创新的态度,不断向前。”

危机危机,其实危中有机!事实上,全球半导体市场并不景气,只有5G和人工智能是亮点,而中国恰恰是全球半导体行业争夺的焦点,因为市场这边独好!美国不给我们国家供货也好,反而让我们的国产芯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给了国产芯片一个被市场接纳的机会!

很多外行认为我们中国没芯片,其实这个是不准确的,我们不仅有,还很多,譬如:紫光、海思、中兴微、中芯、长电等等,就不一一举例了。也有人说,你说的这些都不是最先进的。确实是,但是他们也能用,尽管性能会有所下降,但是并不会像你想象中的下降很多。严格意义上将,我们缺的不是芯片,而是缺这三个。

1、芯片架构

谈到国产芯片,国内最出名的一定是华为海思了,毕竟华为海思的麒麟系列芯片成为了安卓手机中最具代表的产品了,性能可以和高通媲美。但是总有人会吐槽说华为海思的芯片不是自研架构,是采用的ARM的架构,受制于人,以及这样技术含量不高什么的。其实包括大家认为最有技术含量、真正自主芯片的代表龙芯,也不是采用的自研架构,而是采用的美国MIPS架构。

科普一下,目前芯片架构其实只有4种,一种是intel推出的X86架构,这种主要是用于电脑领先的,国内的兆芯使用的就是X86架构,通过威盛(IA)获得的授权;第二种是英国ARM公司的ARM架构,目前移动终端处理器中,90%都是使用的ARM架构,高通、苹果、华为、联发科等都是从ARM购买授权,而华为是获得了ARM8的永久授权的;第三种就是MIPS架构,这也是龙芯采用的架构,也是从美国MIPS公司手中购买的永久授权,包含处理器IP的全部专利和总线、指令集授权;第四种是RISC-架构,源自于美国加州大学,这是开源架构,免费的,目前很多物联网芯片都是采用这种。

神州无眠,力挺华为

其实使用别人的架构没什么,像ARM、MIPS本来就只是研发架构对外授权,是一种商业模式;另外架构还对应着生态,成熟的架构,很大程度上对应着成熟的架构,真不是代表着没技术含量。

但是,技术这东西它是有上限的!它做着做着,就公开了,你迟早都会有。摩尔定律不是永恒的,一旦作为领跑者,它被上限封锁住了前进的道路,你追上只是时间问题。5G就是这样,我们追上了,所以美国急眼了,反过来封堵我们。

2、流片工艺

做芯片,最贵的成本就是流片,你可以认为流片就类似于软件的编译、仿真,把它跑起来,看看输出、看看效果。一次也许几十万,几百万,十几年前就这么贵。基本上三次不成功,这事就黄了。现在我们有了中芯国际,但是它的工艺还是落后于台积电、intel、三星等等,最先进的还要交给他们去做,他们自己流片和给对外流片,收费肯定不是一个价。

做软件的都知道,软件其实是调出来的。硬件也是一样,只要试错没有成本,你错了可以试,错了可以试,允许试错的机会多,开发周期就短,我们的人反正996,加班不是问题,只要钱没问题,其他都可以靠人的意志来解决(别和我喷996,不加班,条件还比别人差,怎么追上别人,都是要成本的)。所以我们中国最大的优势是有世界第一流的员工,钱不够,都拿人去顶。但芯片部门,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成本。他试一次几十万上百万,他的琢磨的万无一失了才流一次,这么高的试错成本就限制了我们不怕996加班,不怕出差的优势。

解决这个问题,只有砸钱,耗时,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3、市场

用国产芯片还没有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低端还有人用,稍微高端一点,如手机、电脑、服务器之类的,基本没人用。

我们说做任何东西,它的成本主要是研发,而研发成本这东西,用的人少,就是天价,用的人多,那成本就能忽略不计。大家都不买单,都不用,那国产芯片始终得不到市场的正反馈,它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国人对国货没信心,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为啥,因为国内企业发展太快了!以前民企生产的产品差,形象不好,大家形成了惯性思维,拿老眼光看人,觉得外国啥都好!所幸华为是个很有钱的公司,可以脱离市场反馈,自己给海思充分的研发资金。插一句,华为“备胎”这个概念,还是跟IBM学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多学这些国际大公司的经营理念!

海思能卖出去,那最好, 你卖不出的部分,也给你钱,让你继续研发。也许永远用不上,就是防的这个万一。

其实美国封锁华为不奇怪,十几年前,全球物联网之父日本教授坂村健就在中国一所大学推广自己的TRON操作系统时的会议上,全程警告了中国同行:美国迟早要找茬,因为日本经历过。

美国要找中国打架,大家都认可,但是什么时候打,是十年,还是二十年,大家谁都不知道!但是没人知道我们这么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在全球市场占据了这么大的份额,以至于美国如此紧张!说白了,蜜月结束的太快,这是一个问题。

不要太过批评我们的国内企业,提前准备时机把握很难,准备太早,很多钱都是要打水漂的,但不是所有企业都有钱!就像备胎,备胎是要花钱去养的,华为能养,那是因为他有钱。

任何一个行业的兴盛,靠的都是砸钱。很多人说,我们靠理想,靠发扬精神,谈这些的人,往往没有阅历。如果你真的带过队伍,就会明白,有战斗力的研发队伍都是用银子喂饱的,没有第二种办法。员工就是这样,你喂他吃肉,他就是狼,你喂他吃草,他就是羊。

解决上面的问题:一是靠钱,砸钱,持之以恒的砸钱;其次是靠制度、靠市场,定规矩,任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市场,所有招标里面,国产自主设备必须占据三分之一以上的地位!用法律的形势固定下来,我想这个并不过分,除非你想永远受制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