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已經開始,街上店鋪沒幾家開門,疫情之下,個體戶太難了

被大家賦予"愛你愛你"寓意的2020年,卻被一場迅速蔓延全國的疫情拉開了帷幕,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對此措不及防。直至國內疫情得到良好控制,從二月底開始,各地斷斷續續進行復工復產。但是由於受到國內疫情餘波,以及國外疫情日漸嚴峻的雙重影響,復工復產的推進受到極大阻礙。

自從復工以來,走在大街上,發現仍有不少店鋪處於關門狀態,有的店鋪已經轉讓,有的還在持續停業。而那些寥寥無幾開門的店鋪大多也生意慘淡,由於疫情衝擊,國人購買力下降,庫存商品長期滯銷,導致個體戶們的資金鍊斷裂,其虧損讓人擔憂。據一位餐飲業老闆說,開門營業期間,店鋪支出和以前差不多,但每日只有很少人就餐,再加上還要支付房租、水電氣費以及員工工資,他們更加無法控制虧損的範圍。還有外貿服裝業也陷入尷尬的窘境,如今國外的客戶受到疫情影響取消訂單,失去客戶,沒有訂單,服裝業損失慘重,員工也面臨失業的危機。對他們而言,2020年的嚴冬格外漫長,生存真的太難了。

復工復產已經開始,街上店鋪沒幾家開門,疫情之下,個體戶太難了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國內的個體戶逐漸出現,之後這四十年裡,個體戶如同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如今已是數量龐大的個體商戶群體,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貢獻GDP、繳納稅收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績。其中從事個體經營的門店涉及了服裝,家電等等多個行業。在疫情的衝擊下,這樣大量的商戶群體處於生死存亡的邊緣,國家必須引起重視,提出建設性的可行性方案。

相較於資金雄厚的大企業而言,勢單力薄的個體商戶受到的影響幾乎是致命的。據統計,截止本年的3月,我國已經有超過13萬家個體戶選擇註銷破產,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速度非常明顯。尤其是餐飲業、服裝外貿業、以及旅遊住宿業是受到衝擊最大的行業。

復工復產已經開始,街上店鋪沒幾家開門,疫情之下,個體戶太難了

大多數個體戶老闆都在復工和停工之間糾結,復工復產可能意味著,相同的支出盈利卻少得可憐,這樣他們將會面臨更大的虧損窘境。由於是小本經營,本就沒有太多週轉資金,再加上水電氣暖、員工的工資,以及前兩個月雖然沒有營業,但仍需承擔的房租,這些都如同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一大批個體戶再也無法承受壓力,只能無奈地選擇辭退員工、轉讓店鋪。

大量積壓的商品和資金難以週轉造成的虧損,少則幾萬,多則幾十上百萬,這對於中國典型的個體商戶們而言,幾乎是全部身家,之後又何談東山再起?

面對個體商戶的生存困境,在疫情期間,國家以及各地區發佈了不少惠民惠商的好政策,但是有些政策確實難以真正落到實處。例如"減免緩"的政策,政策往往是帶有針對性,不全面的,摸底調查的也大多是中小型企業,真正的個體商戶卻成為政策面前的失語者,存在感極低,困難依舊無法有效解決。

復工復產已經開始,街上店鋪沒幾家開門,疫情之下,個體戶太難了

所以,各地優惠政策一定要做到全面、真實、細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生存下來。例如,對小規模納稅人實行適當減稅免稅,同時結合實際情況,當地有關部門給予相關優惠和補貼政策。同時也要打破"貸款難"的問題,適當新增擔保方式,降低貸款利率,暢通融資的同時,也要避免個體戶們背上更加沉重的還款負擔。另外,各地區嘗試發放代金券消費購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消費力,拉動生產,經濟上產生良性循環。

當然,個體商戶們也應該積極自救,轉變傳統經營模式,從線下轉至線上經營門店,拓寬銷售新渠道。這一場疫情暴露了線下傳統經營的弊端,是危機也是契機。轉變經營模式,再加上政府的有力扶持,相信個體戶一定可以迎來新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