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新商業觀察vol.10

「自組織」的遊戲化機制 | 14天新商業觀察vol.10

14天是一個醫學觀察期,也可以是商業思考的一個沉浸式發酵週期。

2月10日起,場景實驗室推出「14天新商業觀察」特別策劃,就「戰疫」時期各行業關注的問題,展開專題研究並對話創始人吳聲,圍繞「公司基本面」「新商業認知」「新場景機遇」,每天一篇,講清一個場景實驗室觀察到的新價值點,並嘗試給出具體建議。

今天談論的話題是#自組織的遊戲化機制# ,也歡迎你在文末留言提問,參與場景實驗室的場景「雲診斷」——「場景問答」。

任何公司(創始人)在本專題任一文章後留言,闡明一個具體行業、企業在當下背景遇到的典型問題,便可獲得吳聲與場景實驗室團隊的解答回覆。我們希望,提問具體,重要而緊急;我們承諾,深入思考,有問必答。


文 | 場景實驗室


疫情之下的共濟同舟、守望相助,極大催化每個社會個體的價值凸顯。


不同範疇的本地公益互助微信群,顆粒度極細,高效運轉;開源協作的各種需求對接、信息彙總頁面,讓在貼吧、小組、飯圈「演練」多年的自組織精神付諸實操。口罩稀缺成為近1個月從未間斷的焦點,主流渠道「宕機」之下,能看到的不僅是朋友圈各種刷屏貨源,還有豐巢基於18萬臺智能櫃推出的社區「口罩互助」,從成都火向全國的「口罩幫幫團」。


「無助」的場景將「互助」激活放大。興於2016年的網絡互助,經歷一輪大浪淘沙,阿里巴巴、騰訊、滴滴、蘇寧、360安全等巨頭也紛紛進場。模式代表相互寶、藥神保,以極強的「觀念普惠」能力所成就的「互助實驗」,在抗疫情中也熠熠閃光。2020年初平安集團推出2款網絡互助產品,尤其開年的疫情,更是讓大眾看到網絡互助的迅速反應以及廣泛覆蓋、快速傳播的裂變特徵。換個視角,在小區封閉管理的現實背後,買菜、到家服務、日常生活解決方案,怎樣通過業主群、小區群去更好互助和匹配,這也讓「互助」形態更廣泛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危機時刻被放到聚光燈下的自發「互助」形態,更多時候已不止侷限於某個群、社區或者互聯網產品,而是以維基百科式的開放協作精神,成就年輕商業的數字效率與觀念普惠,是新的遊戲規則。


01互助的下沉新鏈路

「互助」可謂最古老的社會認知之一。各種拼團群、砍價群、紅包群、蓋樓群、直播群,自驅式的裂變,成為互聯網思維與產品「下沉」的核心抓手。過去幾年抓住增量市場興起的每家公司,都有類似的「互助」增長機制。艾媒諮詢2019年末發佈的《2019中國網絡互助發展專題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網絡互助的參與用戶超2億人,預計到2022年將達4.85億人。廣義來看,加上拼多多、興盛優選的拼團和拼購模型,這個數據應該至少翻一番。

以網絡互助為主的互助模式,一方面以平民化、低門檻的特性,實現人群的數字化深入,滲透至三、四線城市及地方鄉鎮,讓保障直扎社會基層而非停留在主流互聯網用戶領域;另一方面是覆蓋更多救助項目的普惠,在此次新冠肺炎的互助項目中,就包括康復費用、誤工導致的生活支出減損以及患者不幸身故後的家庭救助等各類產品。在規則成熟、信息透明以及信任機制下,任何能觸發大眾情緒的隨機點都可能形成新的互助形態與組織形態。

數字化用戶正在反向定製很多事物,非主流也可以形成新的社會化互助——這個邏輯對於今天品牌的啟示其實在於「用戶經營」,能否鼓勵品牌用戶在志趣相投的價值背景下更多地自連接。健身直播和遊戲直播,藉助B站和快手深耕私域,商業模式被極大拓展。阿芙精油線下店直播間、言幾又與餓了麼送書到家,都隱含著自組織的商業線索。


更加細分和定向的互助的背後,是數字商業基礎設施面對細分需求時,快速、敏捷、深入的響應機制,所謂「下沉新鏈路」,是數字商業的觀念普惠,以低門檻、裂變式的加入與交互,激活反向定製通路。從小鎮青年到超級大眾,從拼工廠到家鄉好貨,從中國到全球,成就下沉鏈路的新範式:以混亂湧現,以連接創造。小紅書引爆品牌、快手成就品牌、知乎定義品牌,都是自組織創造的品牌建設方式。


02參與式共建

數字商業時代的「圈層共同體」,代表隨時發起的連接性,成為每家企業都要認知到的新規則。

越來越多的小興趣、小認知、小標籤,藉助成熟的互聯網工具自發完成組織紀律與運轉機制的構建。

它既表現為以興趣導向的Lo圈、漢服圈、「棉花寶寶」等長期互動、持續共建的高粘性社群;也表現為以網絡互助、公益快閃等多變的流動性社群;而落地到線下,會成為《走進香奈兒》上海展覽、完美日記線下體驗店、十點書店等創新互動體驗形態。

社群黏性表現為內容的協同生產與IP共建。利用群成員全方位的認知「盈餘」,組織內容、產品、服務乃至社群價值觀的協同生產,越來越成為今天品牌話語體系的表達方式。美菜所定義的「家庭大包裝」賣菜模型,以家庭為單位自組織,實現了「網購習慣、App下單、到家消費」的下沉,走出了一條全新的到家品牌之路。

這種用戶的參與式共建,以社群形態構成經濟活動的基本單元,相對既有的營銷渠道與用戶機制,更加靈活抗風險,短鏈強反饋。它既是當下網絡互助的背後邏輯,也是新商業時代的用戶精神。


03自組織的協作動力

我們正在進入這樣一個時代——不惜一切代價滿足用戶最微小的需求,因為只有最微小的需求才代表今天用戶意義的追尋和生活的表徵。

自組織在越來越細分的需求中展現力量,從線上互助到線下幫扶,從面向個體到面向品牌,皆可想象。從拼多多的互助砍價,到在線教育領域火花思維的拼團互助購課;從已然出現的寵物信息互助,到社群線上分享與心理互助;以及從快手教育的「人人都是學生、人人都是老師」的學習互助模式,到Forest的學習自制力互助。

在「人以群分」的表現中,「再部落」成為時代關鍵詞,越來越多人基於亞文化完成價值下沉和生活方式的社群互動。這背後,是掌機還是主機,是堡壘之夜還是塞爾達傳說?

遊戲機製成為自組織的協作動力,從新零售的「拼團」到知識服務的「拼課」,再到泛娛樂的「眾籌復興」。今年春節成為標配的「集卡」是遊戲,淘寶的蓋樓大挑戰是遊戲,薄荷閱讀的打卡是遊戲,滲透線上線下的盲盒模式也是遊戲。用戶自組織的時代,定義品牌的「遊戲機制」至關重要,以此支撐用戶持續進化的協作動力。

「互助模式、用戶共建、遊戲化機制」,給予數字商業的自組織以全新想象,每個人既是終端也是節點和源頭,每次交互既是收集也是分發和反饋,每輪連接既是內容也是使能和賦能——唯此方可在不確定時代,構築抵禦風險、解決具體麻煩的新價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