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润华:当下时期的设计新观

(采访及图文编辑:居家的艺术/设计荐/王艳)

在一次行业交流中,一位前辈说过一段话,与大家分享:“国家的发展是思想的进步。任何一个行业在社会中的贡献,莫过于从业者的思维。作为时代洪流中的我们,能做些什么?为社会、为行业、为设计做些什么?希望,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设计思考 | 侯润华:当下时期的设计新观

侯润华

理性面对当下:调整心态合理安排

2020年的开年很魔幻,一时间全球集齐了很多灾祸,令人忍不住思考:2020年,我们应该用什么全新的态度面对?我们对未来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不确定。需要我们充满希望、做好准备,以适应和迎接所有的不确定。

这场全球性的大事件,几乎没有人不受到影响。就拿我来说吧,曾经以为生活就是岁月静好、春暖花开,就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就是见不完的客户、做不完的设计、跑不完的工地……面对突如其来的大事件,刚开始其实并没有在意,感觉离我很遥远,直到自己的生活逐渐被禁足、停止营业、网课、直播……等一些匪夷所思却又真真切切的东西逐渐填满,才觉得挺严重的。于是想起《流浪地球》的一段台词:“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设计思考 | 侯润华:当下时期的设计新观

宅家期间在家娱乐

从没想过自己会亲身经历这么一段不一样的时光——不过也特别感动!感动挺身而出的医务人员,感动星夜驰援的医疗救助,感动默默坚守的志愿者,感动不眠不休的建筑工人,还有更多居家禁足的普通人……大家守规矩不添乱,让人很感动。再和国外一比,感觉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和国家,的确感到很庆幸,大家万众一心、抱团过冬。

关于设计的相关思考

这段时间,对工作也做了很多思考:关于居住、关于商业,关于文化。

> 首先,是私宅方面的设计

这短时间,我们的时间回归到家里、重心回归到家里,也让我们对家的定义有了全新的认识。足不出户的日子,如何饮食起居,考验着每个人的心态,更考验设计工作者前期的工作。

一位撰稿人,她平时在家写稿,一天三顿饭都是点外卖,自家的厨房从来不开火。大事件发生后,习惯点外卖的她,开始学做饭,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份油条,没想到口感居然很赞。现在,她的手艺越来越好,做出的东西色香味俱全。一场大事件让冰冷的厨房,从此热气腾腾,充满了人间幸福的烟火味道。

一位跑步爱好者,宅在家也不忘锻炼身体,围着房间里的两张床跑步。一圈跑下来有8米,他跑了50公里,足足绕了6250圈……

抛开客观原因,面对这些使用场景,设计者是否在前期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了这些因素?我开始从自己反思,从10年前做的第一个项目思考,想象用户在这样的家里,正在怎样生活?

设计思考 | 侯润华:当下时期的设计新观

私宅设计作品

· 1、用户视角:需要怎样的家?

定制自我主张,我们服务的用户视野、信息维度在变化。手机网络APP,人人都是自媒体;5G、AI、大数据,获取信息不费力。传统形态的认知被颠覆,新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从美学屈于功能、价格屈于质量,转变为以品质和功能为导向、美学与价值兼顾。大事件之后,用户的需求点可能会再次提升,去风格化,回归本质、寻找本心、安放灵魂,增加更多可能性,更生动有趣且具有艺术气质,在漫长的人间烟火气里找到追求的理想生活。

· 2、设计者视角:能做些什么?还有什么能做得更好?

设计首先是为用户解决问题,为生活而设计。设计者不是艺术家,但需要有艺术家的感性、敏锐、品位、审美,才能让人间烟火气呈现艺术气质、变成精致生活。要高度关注“人”在空间里的重要性,关注TA的想法、关注TA的需求、关注TA的真实感受,用设计扬长避短、让人在这个人空间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舒适,愉悦。十年来,面对客户,我们的工具从几张CAD加效果图,到100多页的PPT文件,到现在的动画和视频沟通,正是以越来越直观形象的方式实现与客户的精准对接,获取越来越高的客户需求还原度。时下,多元、交互、扁平化的交流方式正在成为主要沟通方式,我们准备好了吗?

> 其次,是商业方面的设计

未来商业项目在建筑形态上或将保留更多空间,如打造开放式、通风性较好、户外空间较多的商业项目,泛健康类项目有望成关注重点。那么,商业设计如何延伸?找心脏寻龙脉。首先,从建筑到内部、从产品到环境,深挖运营方远期规划,找设计主题做设计定位、设计输出、设计引流,从设计开始做运营规划、营销策划;其次,去商业化、找差异化,有文化有故事,打造特色IP,让空间有自己的灵魂与气质;第三,自媒体已经充满了我们的生活工作,我们在设计中怎么给运营方找到输出的爆点?比如时下流行的拍照热追的场地,怎么可以打造这些场地,是要考虑拍照好看?还是需要打造文化名片?还是需要追求时尚个性?这些都需要设计者在设计前期做深入思考。

> 再次,是文化项目的设计

了解文化、熟悉历史、再谈传承。接项目之前,要深入理解项目、了解文化背景,不要做太超出自己能力的事,这是对历史负责、对文化负责、对合作方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不要为了设计而设计,依然是在后期项目中继续保持的脉络,在尊重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的基础上,死磕设计“心脏”。面对大事件的消防安全,安防系统会继续升级,卫生防疫系统也会提升到和消防安全同样重要的位置,商业设计同样也会。

设计思考 | 侯润华:当下时期的设计新观

文旅项目设计作品

年后的工作计划及未来工作方向

一、做体检,重新规划调整布局

经济飞速发展,市场变化太快,工作室已经从以往的“三年大规、一年小规”调整为“一年大规、五月小规、三月计划、一月细化”。还需要多了解政策,特别是商业设计工作者和商业运营者,看新闻知政策,看政策知未来,随时了解市场看清自己。

加强学习,自身提升德艺技。重中之重是学习。都在讲:“学习是解决本领恐慌的根本方法”,不学习,就会陷入“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死局。对于设计者来说:学习是一种责任,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客户负责,因为空间设计者为用户做的都是息息相关的事,或居住,或运营,或名片,所以,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进而完善自己的艺术观、设计观。利用好这个时期,做深层次的学习与思考。

用好网络,工作搬到直播间。在透明化的网络时代,要打破我们传统的营销方式、沟通方式,需要紧跟时代一起进化。抓住网络5G风口,精通短视频,把自己的产品和理念搬到直播间,在线上完成我们之前线下的前期工作。直播间,线上会议都会成为我们和合作方和甲方的沟通方式。不论我们愿不愿意接受,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直播可能是很多人都抗拒的,直到我们什么都做不了,线上课程、直播培训让我们重新开始。最近一直在线学习,收看大咖的分享、看戴昆老师的全天工作直播,边工作边分享,这为什么不可以是一种新时代的沟通方式?

设计思考 | 侯润华:当下时期的设计新观

校园文化设计作品

二、观市场,准确定位谋定而动

从现状分析市场变化,了解大事件对于行业产生的影响,思考我们如何面对?一方面,要分析变化。深入了解大事件带来的变化,以及由这种变化导致的社会意识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模式的变化。行业交流时,不少前辈都有提到:本次大事件后设计行业也会迎来新发展,就像2003年非典之后一样;也有说,设计行业会迎来市场红利。对于这些,我是认同的,社会需要发展、经济需要复苏、人们需要希望。相信,美好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另一方面,要有所行动。经历过这段特殊的时光,大家对美好的向往变得更加强烈,超六成的业主表示:专业的事情最好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因此,利用好当下这个时期,保持和拓展好客户关系,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当然,随着客户消费心理的变化,项目也会在多个方面迎来新的升级,设计行业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门槛会进一步加高,红利和浪淘沙会同期出现。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自己、认清自己,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设计思考 | 侯润华:当下时期的设计新观

家装设计作品

三、深合作,重犁深耕结伴成长

了解我的朋友基本都知道,我一直坚持合作,从进入行业到建立自己的团队,一直都在坚持合作,在保证自身及团队核心竞争力稳步上升的情况下,积极寻求合作。今年依然会坚持这个理念,在此基础上会有所调整:比如团队分工更精细化、专业化,合作目标更多元化、精准化。

业内合作:用精专团队打造精品项目。团队式服务,分工分项,大家各自负责做自己最擅长、最专业的那部分,技术过硬、专业精通、经验丰富,上下游配套产业也有保证,对于提升客户体验感和满意度大有裨益。

地产合作:精装快装同步推进。从政策调整前期的样板间合作,到现在的地产配套服务。这个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地产精装合作。作为地产或者物业服务的配套部分介入,客户精准度、满意度都会有所提升,双方达到共赢。过去两年,我们合作的项目,合作方和客户包括供应商,也都基本实现预期。另一种是24小时快装服务。2018年底开始,地产行业进入精装。作为下游行业的我们进入后精装时代,我们推出24小时快装服务,为客户节省时间成本、减少预算。因为精装交付统一化,很难满足新生代客户个性化或者个人定制化的需求,活小量少装修公司又不接,软装产品接不了,那么我们的后精装快装服务应运而生,省时省心省力,无断层为客户提供全案服务。

合作方向:

保持业内合作,发展异业合作。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在做私宅及合作一些文化、商业项目,波浪起伏、稳中有获。全国政策变化初期,工作室开始寻找新方向,从独立运营、独立负责项目开始寻找新方向——“合作”,这个时间段更多的是业内合作。地产政策发生变化,设计行业风向忽转,行业洗牌导致大量不同层次的设计工作者进入到同一服务群体。团队再次调整工作方向和合作目标,保持业内合作,发展异业合作,地产合作包括物业服务配套部分,也做了一些尝试。主要考虑是既可以减少运营成本,又可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合作中共生共赢、共同发展,其中认识了很多业内的佼佼者。通过一次次的合作、沟通,团队之间相互学到了很多,思维和眼界也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清晰。

设计思考 | 侯润华:当下时期的设计新观

设计作品

四、爱未来,追求极致永不止步

对于未来工作方向,可能是最近十年来问自己最多的问题:进取还是固守?是稳定还是发展?

工作规划方面,今年不会有太大变化。首先就是了解大的政策变化,分析行业及经济增长点,快速规划工作安排。未来24个月,经济停滞期、经济恢复期、经济发展期接踵而至,工作重心要紧跟节奏动态调整。

个人计划方面,会做更深度思考,直视问题,面对失误,减少问题差。个人要思考设计的本质,机构要思考服务本质,合作要思考团队的本质。十年来,我们服务过很多客户,服务过很多合作方、供应商,项目完成之后基本都是单方面总结,缺少与客户、合作方的互动沟通。我们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为设计而设计、为合作而合作。4月份开始,我们将回访所有客户,充分沟通、深度挖掘问题所在,直视自己的问题,快速有效地解决因设计原因造成的使用不便或者体验感差,建立与客户的长期链接。目的就一个:先让自己做对了,再谈优秀。

设计思考 | 侯润华:当下时期的设计新观

工作照片

对硬装及软装市场的观点及趋势分析

硬装和软装都是为客户解决问题,团队式服务更能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感。大家居、全案是我比较认同的,硬装和软装可能有市场或者供应商的细分,但个人认为,软硬装设计没必要设置特别清晰的界限。

做平面要有立体思维。有很多朋友都问过我:软装设计从哪个时间段介入效果最好?答:软装设计从平面开始。一个项目在平面出来的同时,其实从机电设备、到顶地立面造型材质、再到家居配饰,主案设计者都已了然于心,其他细节部分由辅案设计者细化。这需要主案设计者的设计大局观、深厚的专业功底,完整的产品配套以及海量的素材作为依托,更需要专业完善的团队配合,相信以后软装和硬装界限会越来越模糊,直至无界——就是一个项目一个团队,精诚合作、精雕细刻。

软装设计和空间设计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想象一下:空间设计者想要把天地装进空间,软装设计者想让色彩更具表现力,不相容的。设计需要整体观,不论是软装设计还是空间设计、色彩设计,都需要一退一进、以退为进、和谐共生。否则,硬装设计不考虑软装想法,软装设计不理解空间设计意图,导致落地方案有出入。

全案设计或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现在有很多设计前辈在做产品设计,有跨界独立品牌产品设计,也有项目内产品设计。作为设计工作者,特别是做全案设计的,要逐步建立自己的设计思维、设计逻辑、拓展视野,完善设计意图,做好迎接、应对全案设计时代的准备。同时,真的希望客户也慢慢产生全案的意识。

美学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被重视。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我们的感受越来越深刻,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作为设计从业者,重视材料的环保性、节能性、再生性,坚持生态设计、绿色设计、低碳设计,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敬畏生命爱护自然,让艺术与生态同生。

经历过这场大事件,希望我们每个人对生命有更本心的思考。


——侯润华——

设计思考 | 侯润华:当下时期的设计新观

——愿与您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