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匠”记忆

“棕匠”记忆

棕树在大邑县山乡随处可见

棕树在大邑县山乡随处可见,树形高大挺拔、树姿优美。棕树浑身都是宝,青翠的棕叶可以用来绑粽子或搭菜架子,也可以制作成扇子;而树干上的棕片用处就更多了,可以做成棕扫把、棕毛刷、拧成棕绳、绷棕板床等。在过去,还有专以棕制品为营生的手艺人,大家称之为“棕匠”。

棕匠的基本功是缠棕绳。将一些细碎棕片集中起来,拿到一个齿耙上扯开,这一工序称之为“抓棕”。棕毛抓细以后,就可以用来拧绳了。拧绳的工具是一个握把,上头缠绕着转子。把起好头的棕绳缠绕在转子上,左手就势将细棕毛拨拢过来,右手不停地旋转,把细棕毛缠了起来,就拧成了一股细绳子。这个过程动作一定要娴熟,左右手相互配合,才能拧出粗细均匀的绳子来。

最考验技术的是编织棕蓑衣。制作一件蓑衣一般需要五到六斤棕片。先把棕片从树上割下,用铁刷刷洗棕尾,使棕片平顺,并清理干净附着的碎物,去掉杂质做防腐处理,然后置于柴火垛上晾干。门前安放一张大台子,挑选棕片若干。编织蓑衣从领口开始,台子上放置一个倒扣的粗瓷大碗,各棕片串连起来,围着大碗沿口一圈,收拢之后,继而固定好,脱离碗口。再把圈沿扒开一道口子,这样,领口就做好了。接下来再将棕片一片接一片,各棕片错开,先用棕叶固定住,往下就结成菱形的花一样,自上而下织成斗篷的形状。一件蓑衣一般要缝制五十多行,二百多个针脚。领口与衣襟用薄嫩棕片包边细缝,最后缀上系带和扣子,里面要光洁,外面要平整、美观,下摆的棕毛要让它自然垂悬,一件可遮风避雨的棕蓑衣就算制作完成。

“棕匠”记忆

编织棕蓑衣

绷棕床也需要过硬的技术。首先要由木工用坚实的木料制成框架,棕匠在框架内钻四十来个等距离眼孔,把框架平放在用两条约半人高的高脚长条板凳搭成的工作台上,这样便于操作。串棕绷时,将事先备好的棕绳按对角线一一穿过棕绷架上的眼孔,并用力拉紧,经纬交叉,如同织布,一经一纬不可出错。棕板床冬不受潮夏清凉,不怕湿又不易被腐蚀,柔软舒适、透气性好,是过去农村卧房的首选。

至于棕刷、棕绳、棕扫帚等小的棕制品,更是老百姓家居生活离不开的用具,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塑料产品渐渐替代了棕制品。现在,散布在乡间的棕匠大多改行了,制作棕制品这门手艺渐渐失传了。那些天然环保的棕制品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留下依稀记忆在岁月深处,成为温馨的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