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信原來是原始信仰或迷信事象 ,傳承於民間,由於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達,人們的文化素質提高,一些迷信事象在流傳中逐漸失去了原來的神秘色彩和超自然的神奇力量。
人們在長期生產與生活實踐經驗中找到了某些合理性,於是把這些事象從迷信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轉化成為一種較合理的傳統習慣做法。這些傳統習慣便在行為上、口頭上或心理上保留下來,直接間接用於生活目的,這便是俗信。與醫藥衛生有關的俗信,可以舉幾個例。
譬如常見老年人處理幼兒跌跤碰撞的方法,一邊撫揉傷痛處,一邊念口訣:“揉揉、散散,不讓老孃看見。”然後對傷處吹口氣說:“不疼了。”這樣往往能達到制止兒童哭號的效果。這便是用一種近似巫術的手法,用神秘性撫慰兒童傷痛。這種處理只能是俗信習慣,只有心理上的慰藉作用,不再有任何迷信效果。
我國鄉村中有許多民間偏方,有些原來都屬於巫醫迷信的手段,但其中有些比較成功地積累起來的醫療經驗也逐漸失去其神秘性,仍然習用如常。
過去巫醫治療小兒痄腮,常用毛筆蘸墨邊在腫脹處畫符塗抹,邊默唸咒語,往往有些效果。這原是一種迷信做法,但是後來發現原來這種墨汁是由中藥“青黛”調製,青黛是中藥清熱解毒的藥物,有實際的醫療效果。因此,人們剔除了符咒的迷信因素,以醋調青黛敷於患處,成為群眾習用的民間秘方。這種承傳下來的古老習慣便由迷信轉化成俗信。
中國的胎教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古老的說法中有許多信仰傳承和迷信的說法,如今人們早已摒棄這些陳腐觀念,把寓含科學道理的胎教內容作為俗信和良好的衛生習慣傳承下來。
婦女分娩之後,各地都有插門標的風俗,見此門標不能隨意入內。最初這些標誌都有許多迷信觀念,有避邪、闢煞的意思,如今人們保留這種風俗,而完全失卻原始信仰的思維邏輯,純粹是為了避免閒雜人員入內引起新生兒交叉感染,有益於健康。
打噴嚏、眼皮跳自古以來就有蘊含種種徵兆的說法,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頭腦中的“邏輯”也發生變異。打噴嚏是傷風的徵兆,因而小孩打噴嚏時候,老奶奶在一旁要說一聲:“長命百歲 !”或者打一個噴嚏說:“一百歲!”打兩聲說:“二百歲 !”以此解魘。這個習慣頗切合衛生常識。據說意大利人打噴嚏時,在場人說:“健康無恙!”印度人則說:“生命常在 !”看來世界各地的習俗都屬於擺脫迷信、關注健康的俗信。
閱讀更多 思辨中醫培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