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古木成陰芳草鮮,相攜同看水中天。”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無大理,便無雲南!”是否覺得這句話過於誇張?可當你真正走進大理、瞭解大理,你才會發現這句話說的說的很是貼切。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大理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亞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而大理也從未泯沒它“文獻名邦”的名聲。縱觀歷史長河,我們很容易發現,許多文化的起源和成就基本都依附於河套三角洲的平原地帶,而唯獨大理的文化選擇紮根於高原深處(就算西藏也是依附於拉薩河的),這是因為大理文化自發源之時起,便與蒼山洱海相連相融。


大理歷史上先後出現有南詔、大理國兩個少數民族地方政權,這便是整個雲南特色文化的起源。要知道,在唐宋時期,大理這塊世外之地才是當時整個區域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當然,現在的雲南受到很多外來文化的影響,其構成有了些許變化,但其文化之根依舊還在大理。別不服,事實不容狡辯。

所以說,沒去過大理,你又怎麼了解大理?連大理都不夠了解,何況雲南呼?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大理,是一個依山傍水的高原盆地,也是一座古老的“數字”之城。蒼山“十九峰十八溪”潤養生靈,洱海“三島、四洲、五湖、九曲”孕育著六詔文化。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十九峰:雲弄、滄浪、五臺、蓮花、白雲、鶴雲、三陽、蘭峰、雪人、應樂、觀音、中和、龍泉、玉局、馬龍、聖應、佛頂、馬耳、斜陽。

十八溪:霞移溪、萬花溪、陽溪、茫湧溪、錦溪、靈泉溪、白石溪、雙鴛溪、隱仙溪、梅溪、桃溪、中溪、綠玉溪、龍溪、清碧溪、莫殘溪、葶蓂溪、陽南溪。

三島:金梭島、赤文島、天兒島;

四洲:青莎鼻、大貫礎、鴛鴦、馬簾;

五湖:南塘湖、北塘湖、聯株湖、龍湖、波洲湖;

九曲:蓮花曲、大激曲、皤肌曲、鳳翼曲、蘿肘曲、牛角曲、波垠曲、高巖曲。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它有大美而不言,有大愛而不宣。

大理是美的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這一泓清水倒映十餘點蒼雪,生出萬千景象;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那三月柳絲拂開幾片望夫雲,流傳幾許情殤。

大理果真是美的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雖歷經千百年,大理這方土地依舊延續著南昭國舊時的輝煌、喧鬧和繁華。古城古鎮懷抱著洱海,坐擁著蒼山。古宅靜靜守候著歲月,雖有修繕,但我們仍可在其身上尋得昔日的風貌。庭院裡花木扶疏,鳥鳴聲聲,戶外溪渠流水潺潺。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鵝卵石堆砌的牆壁,更顯大理別樣的古樸。

大理果真是極美的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據南詔野史記載,遠在晉朝以前,花匈壩便有人居住了。後來, 因戰亂和其它原因,這裡的土著居民,才逐步遷到大理壩子中。天長日久,花甸便漸漸被置棄,許多花樹,就是那時留下來的,有的已經有千年樹齡。你知道嗎?英國皇家植物園裡的杜鵑,就是從花甸壩移植去的呢!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很明顯,花甸壩歷經了多少滄桑。我期待,它的這份迴歸的寧靜不要再次被工業打破,就讓它依舊成為一片富含夢想的仙境之地吧!期待著!期待著它就這樣安逸的躺著,期待著紛繁複雜的塵土永遠不要飄散到這一方淨土。

大理果真是極美極美的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大理應該是世人敬仰的淨土,它本是天堂的樂土,卻無意間被饋贈與世間所有人。它不在天邊,與靈魂的距離是如此之近。無所謂勇氣,只要邁開腳步便能窺探到它最恢宏的風景。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蒼山駐守西方,氣勢磅礴、秀麗挺拔;雞足山矗立東方,恬靜、聖潔、攝人心魄;中間有洱海靜躺,顏色迷離、令人心醉。千萬年間毅然如此,沒有炫耀,也沒有悲慼,只有千古的廝守。這樣的氣度足以消解世間一切的躁戾。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無論春夏秋冬,大理都有一種極致的美,宛若神話世界,讓人忍不住想要走近。

沒去過大理,你拿什麼跟人聊雲南!

大理是美的,它守護了世外淨土的一方空間;大理是美的,它揮手間收割了世間最柔美的色彩;大理是美的,它接受了時光的雕刻,深藏了歲月的滄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