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第一名臣,南踢越南北揍蒙古的明代潮汕名臣

《明史·翁萬達傳》記載,翁萬達治理梧州4年,“聲績大著”;征討安南,“萬達功最”;督邊6年,“以宿將守邊,威名懾敵”。明世宗褒揚他

“文足以安邦,武足以戡亂”,是“嶺南第一名臣”

翁萬達,可謂是文武全才,功德無數,他在泰國被拜為神,稱為"英勇大帝"或"翁勇大帝"。而關於他的故事傳說,同樣非常之多。耳熟能詳的,有《落海遇救》、《怒貶土地神》、《刀槍不入箭難穿》、《張飛再世》等。

落海遇救

相傳明朝中期,翁萬達的父親翁玉靠出海打魚為生,當時年僅四歲的翁萬達纏著父親也要去,可是父親很快發現,只要帶著兒子出海就看不到魚蝦的影子,必定是空手而回;而自己一個人去就能滿載而歸。於是翁玉得出晦氣來自兒子的結論。

一次,翁萬達偷溜上船,父親翁玉不見萬達遂上船出海,待到正要下網時才忽見船艙裡鑽出萬達來。翁玉一時氣急,順勢將翁萬達扔下海去。隨後後悔不迭,以為自己溺死親子,不由眼淚直流,哭天抹淚回到家裡,卻見翁萬達在床上睡覺。原來,

這孩子是白虎星轉世,小蝦小魚見了他都唯恐避之不及,難怪父親每網必空。而南海龍王知道他是天上“白虎星”再世,日後要為明朝建功立業,便急命幾名蝦兵蟹將,護送“白虎星”回家。翁玉只認為是神明保佑,大難不死,必成大器。從此,便不再將翁萬達當成晦氣。

這雖是人們杜撰的帶有神話色彩的故事,但故事中的翁萬達確如龍王所知,日後為明朝建功立業。

嶺南第一名臣,南踢越南北揍蒙古的明代潮汕名臣


翁萬達一生幾乎都在從軍從政、光宗耀祖,而他叱吒風雲的仕途生涯,可以分成四大時期:

從28歲到34歲為戶部屬吏時期

從35歲到43歲為梧守、徵南副使、參政時期

從44歲至51歲為川、陝巡撫,宣、大總督,任命兵部尚書,掌兵時期

從52歲至55歲為丁憂、起復、罷官時期

嶺南第一名臣,南踢越南北揍蒙古的明代潮汕名臣


翁萬達(1498-1552),字仁夫,號東涯,潮州府揭陽縣(今汕頭市金平區鮀浦一帶)人,是明代名將、詩人,代表作有《稽愆集》、《東涯集》等。

翁萬達幼年喪母,從小就過著清貧艱辛的生活,但他一直勤學苦讀。皇天不負有心人,明嘉靖四年(1525)參加省試,得中舉人。第二年(1526),一舉考中進士,從此改變了命運,走上了從軍從政的仕途生涯。

步入仕途後,翁萬達離開家鄉,先是任廣西司主事(29歲),數年後升廣西司員外郎、山東司郎中。他監督稅收,秉公辦事,不徇私情,敢於直言;有豪強敢不守法,都逃不過翁萬達的嚴正懲罰,因此他以廉法著稱。

因為工作出色,嘉靖13年(1534)翁萬達升任為廣西梧州府知府。當時梧州地處邊防要地,民風兇悍,特別難以治理,翁萬達上任後,以治學致其根本,大力興辦學校,甚至親自講學,振興士人學風。他還組織百姓興修水利,勸課農桑。同時,對待騷擾勢力他毫不手軟,在梧州四年,翁萬達“恩威並著”聲名遠播,

有“治行第一”之譽(明·王錫爵《翁襄敏公神道碑》)。

“南踢越南”

嘉靖17年安南(今越南)莫登庸父子勾結廣西土官叛亂,明朝出兵南征,因為處理安南事務牽扯到廣西土司,所以翁萬達被提拔為廣西按察副使,專職協助主帥徵南事。對於南征一事,他提出“重兵威懾,撫剿兼施,迫其乞降”,這一剿撫兼施的方案立刻得到禮、兵部的採納,被定為朝廷的國策,,翁萬達也成為廣西一路前線的指揮官。

翁萬達認為要想征服莫登庸必須斷掉“內線”,於是徵得上司同意後,他施計逮捕了廣西兩個與莫登庸相互勾結的土官,進而控制了這兩個土司部落。隨後,他又順勢平定了斷藤峽叛亂和九司反叛。這讓莫登庸的囂張氣焰備受打擊。緊接著,翁萬達派人潛入安南,打探情況,又向毛伯溫提出了智取、震攝、征討三策。他先是抓住敵軍的細作,親自為其解縛,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趁勢宣揚大明軍威,再放歸細作回去勸說莫登庸順勢而為。與此同時,大軍已經進駐南寧,毛伯溫在民間發佈公告:罪只在莫登庸父子,與百姓無干,有願降之人將授其田地,並懸重金捉拿莫登庸父子。

一時民心所向,莫登庸反叛無望只能被迫乞降。如此,兵不血刃而定安南,翁萬達功居第一,嘉靖帝大喜,十分看重他的才能,晉他為參政,再擢升為四川按察使,到嘉靖22年又改陝西布政使。

嶺南第一名臣,南踢越南北揍蒙古的明代潮汕名臣


“北揍蒙古”

嘉靖23年,翁萬達被提拔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使,三邊總督。其後再以左副都御史任兵部尚書(據《明史·本傳》記載,萬達後晉至右、左都御史)統理北方邊防要務,抗擊蒙古族俺答汗數十萬騎兵的侵擾。

此時明朝危機四伏,面對北邊俺答的侵擾,朝廷派出的大臣都沒能對付得了他們,直到翁萬達的到來才令俺答聞風喪膽。

他深諳邊務,通悉敵情,對內整肅奸貪無能的官員,任用賢能。他還調整兵力部署,在邊鎮增設防禦,嚴明軍紀,部隊面貌一新,戰鬥力大大提高。在武器方面,翁萬達仿造火器,造出了三出連珠、鐵棒雷飛等火炮,分發到各處。翁萬達還大力修築邊牆,修築完成了從大同到宣府的八百里邊牆,使邊防事務得到大大改善。史載“萬達精心計,善鉤校,牆堞近遠,濠塹深廣,曲盡其宜。寇乃不敢輕犯,牆內戍者得以暇耕牧,邊費也日省。”翁萬達不僅辦事果斷,還勇於進言,他奏請皇帝通過武試選拔一些勇士來守衛邊關。他知人善用並與這些勇將推心置腹,所以勇將們都心甘情願為國效力。《明史》中評價道,“嘉靖中,邊臣行事適機宜,建言中肯寂者,萬達稱首”。

嘉靖24年,俺答來犯,翁萬達指揮官兵嚴守鐵裹門、鵓鴿峪兩關。這兩場血戰,被譽為“奮勇中堅,威震北虜”,翁萬達聲名大振。嘉靖27年,俺答又來攻宣府,在曹家莊兩軍相遇,翁萬達親自帶領將士馳騁疆場,使得敵軍望風喪膽,驚呼“翁太師至矣”而紛紛敗退。明世宗大喜,授予他兵部尚書之職,委以兵部大事。

翁萬達統邊的五六年間,戰功顯著。他還修築大同宣府間800餘里長城和300餘座烽堠,維護了邊境的安定,並使原每年150萬兩之邊費減少一半,邊關一度昇平景象,他也因此被讚譽為嘉靖中葉第一邊臣

嶺南第一名臣,南踢越南北揍蒙古的明代潮汕名臣


▲潮州牌坊街“少司馬”牌坊,為翁萬達而建

晚年罷官病逝

嘉靖28年,翁萬達的父親逝世,翁萬達便按例南歸奔喪。就在此時,北方邊關告急,朝廷已顧不上守制的規矩,急忙催他再出任事,但是此時的翁萬達已經身患重病,背疽發作,再加上嚴嵩等奸人從中作梗,最終他未得到重用,甚至被明世宗削職為民

嘉靖31年(1552)回鄉途中,於福建上杭背疽發作而逝世,享年55歲,葬於大埔三河鎮。此時嘉靖帝又起復其為兵部尚書,準備再付以北疆重任,可當詔書到達時,已經於事無補了。

嶺南第一名臣,南踢越南北揍蒙古的明代潮汕名臣


▲龍泉巖翁公書院

翁萬達以軍事家、政治家著稱,《明史》專傳長達3000餘字。而同時,他博學敏思,才氣縱橫,善詩文,“通古今,操筆傾刻萬言”,並“好談性理之學”(《明史》本傳),

有不少詩文傳世,備受推崇。如明代鄭絅稱其“學聞至道,文率性成,筆引千鈞,心雄萬變”(《刻東涯集書後》);清代馮奉初則稱:“經世之文,非小儒所能及”(《潮州耆舊集·東涯集題辭》)。

翁萬達不僅性情剛直,而且博古通今,既是一位軍事家,又是一名文學家!這位清廉的高官也被潮汕後人引以為榮,傳唱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