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光明日報》頭版關注上海:在線新經濟托起新增量!

在上海,無人工廠、生鮮電商零售、“無接觸”配送等行業的一批新生代企業,正推動市場加快“活”起來,帶動經濟加快“熱”起來。

上海已正式發佈《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將聚焦三大類12個領域重點佈局,用3年時間打造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上海分析研判疫情帶來的生產生活以及消費需求新變化,將加快在線新經濟發展作為超大城市有效推進疫期防控和疫後經濟復甦的重要落腳點,做足新增量的文章,為經濟發展尋獲新動能。來看光明日報的報道↓


【聚焦】《光明日報》頭版關注上海:在線新經濟托起新增量!


在上海,無人工廠、生鮮電商零售、“無接觸”配送等行業的一批新生代企業,正推動市場加快“活”起來,帶動經濟加快“熱”起來。上海不失時機地為這些新生力量“助攻”。4月13日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佈會上,《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正式發佈,上海將聚焦三大類12個領域重點佈局,用3年時間打造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


“每次重大危機都可能是一次重新洗牌,都會有脫穎而出者。”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基層調研和市委季度工作會議等多個場合強調,疫情會帶來一系列大調整、大變革,“要善於危中尋機、化危為機。既要看到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也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在他看來,疫情至少在利用外資、延攬人才、培育新產業和補齊短板等四個方面,為上海提供了潛在契機。


在線新經濟,正是上海順時應勢瞄準的一個增長點。上海分析研判疫情帶來的生產生活以及消費需求新變化,將加快在線新經濟發展作為超大城市有效推進疫期防控和疫後經濟復甦的重要落腳點,做足新增量的文章,為經濟發展尋獲新動能。


新生活方式,激活新模式


誕生於上海的新電商平臺拼多多,在這場疫情中經受住了考驗,也抓住了新一輪發展的機遇。自3月15日起,拼多多日均在途物流包裹數已穩定在5000萬個以上,同比去年增幅超過60%。迅速增長的數據背後,是企業承擔釋放新需求、刺激內需消費的創新努力,也顯示了中國經濟的超強韌性。


拼多多的發展壯大,只是戰疫期間上海在線新經濟風景線的一角。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生產生活模式,在線新經濟在抗疫期間不斷孕育發展,呈現出蓬勃興起態勢,也成為產業發展的新熱點。在疫情最嚴峻的2月,生鮮電商平臺“叮咚買菜”營收一舉突破12億元;嗶哩嗶哩(B站)、喜馬拉雅等在線文娛平臺用戶數出現井噴式增長;上汽通用金橋工廠無人車間實現100%焊接自動化,保障無人生產線始終“不掉線”。


“無中生有”“有中啟轉”“轉中做大”——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用三個詞來描摹疫情期間的在線新經濟圖景,將其歸為三類:第一類是因疫情倒逼而新催生出來的新業態新模式,體現“新”,包括遠程辦公、“無接觸”配送等;第二類是將線下成熟的業態模式轉移到線上線下相互融合,體現“轉”,包括在線展覽展示、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第三類是已有模式在疫情期間得到發展壯大,體現“大”,包括無人工廠、工業互聯網、在線文娛、生鮮電商零售等。


企業和市民對此都有直接感受:“雲”上辦事更方便了,上海“企業服務雲”已成為企業諮詢和反映訴求的重要通道,日均訪問量達平時的5倍;“雲”上生活更便捷了,手機下單,線下收貨,成為很多消費者在疫情期間養成的新習慣。在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的兆豐世貿大廈,佈置了色彩明快的“無接觸配送櫃”,白領只需輕輕掃碼,無須與外賣“小哥”打照面,就能完成取餐流程。這樣的無接觸配送試點也已走進不少居民小區。


疫情的發生給技術和商業創新帶來巨大的增長勢能,加速跨越信任和習慣的兩道檻。“叮咚買菜”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梁昌霖坦言:“危機中有商機。我們在上海創業不到3年,許多消費者本來會用一年甚至更長時間來習慣我們,沒想到現在一個多月就做到了。”


在吳金城看來,作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產業門類齊全、應用場景豐富,具備新業態率先萌發和成長的先天條件。“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大量企業逆勢而行,敢於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探索,我們政府部門就是要順勢而為、因勢利導,助力市場主體再創新奇蹟。”吳金城對此充滿信心,“只要我們採取包容鼓勵的態度,一定有助於新經濟的加速發展。”


新應用場景,賦能新業態


上海百年老字號“杏花樓”因為疫情第一次線上直播10秒即售罄13萬盒“鹹蛋黃肉鬆青團”;在線旅遊企業攜程的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化身“直播玩家”推薦打卡酒店,4場直播“帶貨”6000萬銷售;“喂,你好,美團外賣,你要的書到了!”除了滿足口腹之慾,美團外賣“兼職”送起了精神食糧,上海人民出版社聯合美團外賣,解鎖“外賣送書”新玩法……


人們感知到的新場景、新玩法背後,是技術支撐下的產業發展格局重塑。隨著人工智能、5G、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智能交互技術蓬勃發展,與現代生產生活深度融合,具有在線、智能、交互特徵的新業態、新模式,催生在線新經濟,並以生產性服務業為催化劑,推動上海產業整體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


以生鮮電商為例,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市生鮮電商累計交易額88億元,同比增長167%,訂單量增長80%。新興消費潛力迸發之際,實體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電商平臺賦能商圈、商街、商戶轉型升級,“雲逛街”“雲購物”“雲展覽”等新模式正在形成。上海時裝週聯合電商企業舉辦全球首屆“雲上時裝週”,吸引150多個品牌參與,一週直播觀看量達1100萬人次,銷售額超過5億元。


疫情期間,上海的老師和學生通過“曉黑板”直播課堂進行直播教學和學習互動;上海8家市級醫院試點開通互聯網在線問診……在線教育、在線醫療、遠程辦公等都在戰疫中找到了“一席之地”。


上海的製造業也在悄然轉變,無人工廠、工業互聯網、無人車等經濟新模式開始走向全產業鏈條。寶鋼寶山基地冷軋熱鍍鋅智能車間,變成24小時運轉卻不需多人值守的“黑燈工廠”;聯影研發的“智能天眼CT”產品下線後,第一時間應用於抗擊疫情第一線。


疫情中實現爆發式增長的新業態新模式,能否持續發力?記者瞭解到,上海市經信委將聯合相關部門分類推進、因勢利導,通過軟件化、平臺化、智能化等技術鎖定場景應用,通過應用場景帶動產業發展,通過產業發展反過來進一步固化應用場景,並在更多行業複製推廣。“我們希望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和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圍繞重點領域,規模化推出應用場景,釋放新興消費潛力,加快培育創新型頭部企業和領軍企業。”吳金城說。


新制度供給,催生新動能


由疫情防控催生的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能否轉化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亮點,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增量?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決策諮詢中心主任胡云超認為,經濟結構推陳出新是經濟發展的永恆動力,沒有新經濟就沒有新發展。然而,新經濟通常與新科技是密切相關的,新科技是新經濟的基礎。助力新經濟發展必須注重加大科技投入,尊重、激發人才的熱情,理順體制機制,為新經濟蓬勃發展固本強基。


多位受訪學者提出,發展在線新經濟,必須加快智能軟硬件及裝備等創新產品的研發應用,佈局新型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教授許鑫認為,上海有必要加快在線直播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技術創新的同時規範行業健康發展。


在線新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發展環境和產業生態。記者注意到,上海推出的《行動方案》特別強調創造新制度供給,營造新經濟營商環境,明確了加大統籌協調、包容審慎監管、強化公共服務、新型人才從業評價、建設在線新經濟生態園等5方面保障措施。


吳金城告訴記者,上海將探索包容審慎的“沙盒”監管模式,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在嚴守安全底線的前提下為新業態發展留足空間,探索擴大“免罰清單”等容錯監管方式。“我們希望催生和固化疫情中湧現爆發的優質企業和品牌產品,予以更包容的監管、更開放的場景、更優質的服務、更創新的生態,合力打造上海在線新經濟新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