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界的“一台二妙”


书法界的“一台二妙”

一台二妙


书法界的“一台二妙”


卫瓘

卫瓘(220—291)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曹魏书家卫凯子、黄门郎卫恒父。十岁丧父,二十岁入仕,性严整,以明识清允见称。曾仕魏,入晋,官至司空,后为贾后所杀。

书法界的“一台二妙”


索靖

索靖(239—303)字幼安,敦煌郡龙勒县(今甘肃敦煌)人。张芝妹孙,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敦煌五龙之一索靖出身世宦家族,历任州别驾、驸马都尉、尚书郎、雁门太守等职。


卫瓘知书达理、学识渊博,且才艺出众,与同署任职的尚书郎索靖都擅长草书,被时人称为“一台二妙”。


书法界的“一台二妙”

放手流便

卫瓘


《晋书 卫瓘传》谓其:“学问深情,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章草),时人号为“一台二妙”。二人草书同师法于张伯英(张芝)。大家认为卫瓘书法得到张伯英的筋,索靖得张伯英的肉。卫瓘自称:“我得伯英之筋,(卫)恒得其骨,(索)靖得其肉。”

梁武帝萧衍《草书状》,肯定了卫瓘草书在书史上的地位。梁庚肩吾《书品》列卫瓘为上之下。唐李嗣真《书后品》列卫瓘书为上之中。张怀瓘《书断》卷中列卫瓘章草为神品,其小篆、隶、行草入妙品。并赞卫瓘:“天资特秀,若鸿雁奋六翮,飘飘乎清流之上。率情运用,不以为难。”时议认为:“放手流便过索靖,而法则不如之。”

卫瓘草书“放手流变”的特征,我们可以在收入宋人刻帖中的《州民帖》看出:其笔画波势很小,脱去隶意,体势开始强调纵势,更加流美便利,已经是东晋王羲之一类草书的开端。


书法界的“一台二妙”

▲《州民帖》


卫瓘“草稿”


卫瓘不仅兼工各体,还能兼学古人之长,是颇有创意的书法家。其章草学张芝而自成风格,与索靖抗席。学篆书也能在继承其父古文的基础上有所变化。《采古来能书人名》还记载:“ 子瓘,字伯玉,为晋太保,采张芝法,以法参之,更为草藁,草藁相闻书也。”而元郑杓的《衍极》卷二《书要篇》刘有定注说道:“晋卫瓘采张芝及父觊法而作,盖草书之带行者,又名‘草稿’”。《古今法书苑》附《陆深总论》说:“张伯英之法,谓之草书(当指张芝所创今草),卫瓘复采芝法,兼乎行书,谓之‘稿草’”。


可知卫瓘所创之草稿,乃是在张芝今草的基础上,参其父卫觊笔法及汉末以来已流行的行书而创的一种介于草、行之间的书体,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行草”。既有别于章草或今草,又有别于一般行书,此体用于来往书札,更为便捷,所以又叫“相闻书”。

卫瓘是魏晋时期书法世家卫氏书派的关键人物,在这个世家中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卫氏一门四代,在魏晋时期,形成了典型的书法世家。三国时期,卫觊与钟繇比肩,经过晋代卫瓘、卫恒、卫夫人等人的宏扬,形成了卫氏书门家风。在此过程中,卫瓘承前启后,克绍箕裘,实为这个书法世家的奠基人。


书法界的“一台二妙”

卫瓘书法


卫氏书派影响极为深远,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卫氏书风影响到大江南北。在南方,影响了四大家族中的王氏、瘐氏及魏晋高门郗氏;在北方,影响到号称“北方第一名门”的清河崔氏以及陈留江氏。卫夫人与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是中表亲,故王羲之幼时得亲承卫夫人的教诲。



个人作品


《顿首州民帖》是卫瓘唯一的传世的书法作品,此帖已基本上去掉了波势,从此帖已可看出章草向今草的过渡。

《丧服仪》一卷(《隋书经籍志》)及《论语注》八卷。

《全晋文》还载有《请议郄诜假葬除服表》、《请除九品用土断疏》、《奏免山涛》、《奏请赠郑默三司》、《与某书》、《与魏舒书》等言论。



人物评价


司马炎:征东将军卫瓘,忠允清识,有文武之才。

羊欣:河东卫瓘,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草体微瘦而笔迹精熟。

萧衍:其先出自杜氏,以张为祖,以卫为父,索、范者,伯叔也,二王父子,可以为兄弟,薄绍之为庶息,羊为仆隶。

王僧虔: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惟见笔力惊绝耳。

李嗣真:卫、杜之笔,流传多矣,纵任轻巧,流转风韵,明健有余,便媚详雅,谅少匹俦。

张怀瓘:天资特秀,若鸿雁奋六翮,飘飘乎清流之上。率情运用,不以为难。

康有为:①伯玉、巨山,世传妙笔,伯玉藁书,为简札宗,巨山书势,为书家法。②按卫觊草体微瘦,瓘得伯英之筋,恒得其骨。然则北宗之书,自当以筋骨为上,其风韵之逊于南,亦其祖师之法然也。


书法界的“一台二妙”

天骨开张、银钩虿尾

索靖

北地郡太守索湛子靖,卫瓘笔胜靖,然有楷法远不能及靖。到底索靖楷罚胜于何处,下篇为大家精彩揭晓。


*本文参考来源[1].《中国书法史七卷本· 曹魏、魏晋南北朝》 [2].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3].中国书法理论集

*如果对此内容版权问题有所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如遇侵权问题可联系我们做删除处理。


书法界的“一台二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