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全文約2760字,全部閱讀約需要3分鐘。

喜劇的泛濫開始於2016年。

2014年,《我為喜劇狂》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郭德綱、英達和謝娜為導師團隊的第一季喜劇狂,收視率以日播放量全網第一的佳績完美收官。第二季、第三季也持續了第一季的戰績,成為喜劇綜藝領域不可撼動的標杆。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從2016年至今,有關喜劇的綜藝便如雨後春筍一般,發展勢頭不容小覷。《喜劇總動員》《歡樂喜劇人》《我為喜劇狂》《跨界喜劇王》……除了內容上大同小異外,名字也難以區分,一不小心就會記錯,在眾多的喜劇節目中,難以讓人一眼識出,這也是喜劇綜N代越辦流量越差的原因之一吧!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相聲源自漢武帝時期?

在萬眾矚目的光環下,《我為喜劇狂》第四季終於如約而至,但是令人咂舌的是,這一季的喜劇狂,並沒能持續前三季的光環。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在喜劇市場氾濫的網綜大環境下,喜劇人能否重振旗鼓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第四季的導師開場,相信看過的你一定被震撼到了。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一、東方朔

苗阜是以東方朔作為鼻祖來談的

西漢時期有個人叫東方朔,此人詼諧幽默、敏捷多智,又恰好趕上西漢武帝招賢納士,便自薦並深受寵愛。原因並不是他給漢武帝立過多大的功勞,而是他那張三寸不爛之舌。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比如說有一次,陪著漢武帝遛彎兒的時候,漢武帝問了一句“這是棵什麼樹?”我們這位東方先生脫口而出“叫:善哉”,認真的漢武帝立刻命人在這棵樹上做了標記。


過了幾年又走到了這顆樹旁,這次他說

叫“瞿所”,見漢武帝臉色陰沉便解釋說“馬小時候叫駒,雞小時候叫雛……世上少長生死,萬物成敗,能是固定不變的嗎?”巴拉巴拉說了一堆,漢武帝笑了笑也是無言以對。後來他們中間便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默契,漢武帝每次都以“別捱罵啦”收尾,這也成為了後來相聲結尾時捧哏的結束語。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明明可以靠段子非要靠才華。我們這位“段子手”並不想做皇上心中受寵的俳優(古代以樂舞諧戲為業的藝人),一心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於是寫《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等文章,以陳志向和抒發自己的不滿。而部分相聲人之所以把他尊稱為祖師爺卻是源於他的才華!這也許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但是,大多相聲人並不認他


一談到喜劇,除了舞臺劇外(以開心麻花為代表),首當其衝的就是相聲和小品這兩種藝術形式了。

二、苗阜

若以苗阜談的以東方朔先生為鼻祖來談,當時的相聲藝術還未成形,只是生活中的調味品,所以,在這種意義上嚴格來講,東方朔這種語言形式,在當時還稱不上是相聲,只能說他是一個比較幽默的人。


所以後代又有人稱,相聲真正的鼻祖是清朝時期的張三祿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三、張三祿

人口相傳的相聲基本功“說、學、逗、唱”就是張三祿下的定義。將張三祿視為相聲的鼻祖也深得學界內從業人員的肯定。


張三祿先生有三位最有成就的徒弟:朱紹文、阿彥濤和沈春和。其中以朱紹文最為知名,正是朱紹文門下弟子形成了相聲三大家:侯家(侯寶林、侯耀華)、馬家(馬三立)、常家(常寶堃)。看過郭德綱綜藝脫口秀《綱到你身邊》和《歡樂喜劇人》的讀者對這個概念應該不陌生。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圖摘自馬三立老先生於1 9 8 5年出版的《天津文史資料選輯》

鼻祖張三祿也曾被逐?

張三祿,北京人,被藝人們稱為北京東西南北城的藝人頭目,活躍於咸豐、同治年間。由於張三祿最初為八角鼓演員,所以也有相聲以八角鼓為初源的說法。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據說張三祿在八角鼓的舞臺上也是名望不小。《江湖叢談》記載:“八角鼓班兒,向有生、旦、淨、末、醜,其丑角每逢上場,皆以抓哏逗樂為主。在那時八角鼓之有名丑角為張三祿,其藝術之高超勝人一籌者,仗以當場抓哏,見景生情,隨機應變,不用死套話兒,演來頗受社會人士歡迎。”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正是因為他太受歡迎,再加上性格孤僻,便受到同行的排擠。


後來離開八角鼓舞臺的張三祿不願再以八角鼓揚名,便自稱其表演形式為“象生”即今天的“相聲”。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曹雲金被郭德綱逐出師門”一事,後有好友調侃曹雲金:被拿去了“雲”字,你也該改名啦,以後就只得叫曹金了。此為笑話。


所以,張三祿是被逐出師門還是自願請出我們暫且不論,但是,他對相聲界的貢獻那是真的不可磨滅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與現代相聲不同的是,最初的相聲對於“傢伙事兒”非常重視。就像說書先生開場前先重重地拍一記醒木一樣,傳統相聲人開場,要把桌子、扇子、醒木、手絹、玉子等都準備齊全了,才能開場。


表現形式上,鼻祖張三祿主要是模仿。模仿喜怒哀樂、音容笑貌,模仿各地方言,面部表情上類似於憨豆先生,裝出憨頭憨腦的樣子來博得觀眾歡笑,留下的作品有《賊鬼奪刀》、《九頭案》等。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這些作品中“了”、“啦”、“瞧”等語氣詞超多,這種語言表達方式,除了加強語言的感染力外,可能與當地方言(北京方言和天津方言)也有一定關係。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實力演員遭淘汰?

綜藝的大浪潮下,相聲與小品就像此消彼長的關係一樣,近幾年,隨著小品的獨立和創新,相聲卻愈發的少見了。


由春晚才首次獨立出來的全新藝術形式——小品,以朱時茂和陳佩斯的創作為代表。而相聲,在05年郭德綱使得相聲實現復興後的這10年來,發展勢頭並不容樂觀。


分析各大喜劇類節目單,除了以郭德綱為首的德雲社將相聲搬上舞臺外,幾乎再無他人。這是壟斷還是再無傳人?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從綜藝舞臺走出的岳雲鵬。就其個人作品本身,除了只剩一個相聲的外殼之外,說學逗唱的本領,只能打個不及格,這一點他跟郭德綱的公子、于謙的徒弟——郭麒麟比不了。雖說郭麒麟在喜劇舞臺上把相聲劇做得跟小品似的,但是他本身功底紮實,且有文化底蘊。但是奇蹟般地岳雲鵬在《歡樂喜劇人》第一季拿了個第一名,而《歡3》的舞臺上,郭麒麟卻慘遭淘汰。是郭麒麟演技不到位還是這屆觀眾問題?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郭麒麟的基本功真是不容置疑的,這一點他真的沒有拼爹,頂多算利用資源,這點是註定的,我們罵不公也沒用,有的人天生就是比我們多很多資源。但是放在富二代、星二代的圈子裡,郭麒麟絕對算“學霸”一枚。


那麼為什麼這麼拼的郭麒麟卻慘遭淘汰呢?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歸根結底就在於,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戲劇元素弱,重在諷喻,使人大笑過後回味無窮。這正是它與一般的喜劇的不同之處。


傳統的相聲演員,多以第一人稱敘述,把自己搞到尷尬境地,類似於英式幽默,把要諷刺的事兒以幽默的口吻敘述出來,說完必令人深思。


但是反觀今天各大綜藝節目舞臺上的相聲作品——過於誇大的戲劇性、嘲笑別人、以賣萌求得觀眾好感……完全把自己當做了一個小丑,也侮辱了這屆觀眾的智商


3分鐘看相聲丨從東方朔、苗阜、張三祿,到郭德綱是進步還是落後


為什麼有人覺得相聲沒勁?

作為一門語言藝術的相聲,凡能聽懂者,必是大智慧之人,對生活有所觀察、對事件有所思考,而非人云亦云者。


這也是為什麼好的相聲往往很難奪頭彩的原因,因為並不是所有的觀眾都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聽完,也不是所有的觀眾聽完之後都能“奢侈地”去深思的。


說到底還是時代太快了,這個社會太快了,快到人們沒耐心去認真地讀一本書,快到人們等不及把黃花菜晾涼,我們需要的不是在各大網站測試智商,而是停下來,慢一點,增加一下自我藝術修養,用心靈去體驗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相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