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說相聲越來越不好笑了?

今天早上起床後,無意間刷到了一條微博,《笑禮相迎》最新節目中,一對參賽的相聲選手內容抄襲。仔細翻看了下原博以及具體的視頻內容,大概情況可能是這樣的:一對蘇州的相聲演員參加《笑》節目錄制,被網友發現抄襲日本漫才表演者的原創內容。隨後在微博上回應,一直以來都承認是非原創類的借鑑,同時節目組在明知這一情況下並未在播出版本中標明。

為什麼我們說相聲越來越不好笑了?

微博來自:@抄襲你是看得起你bot

當然,其中你來我往的過程相信喜愛相聲的各位觀眾並不感興趣,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最近幾年很多朋友在提的一個話題,相聲為什麼越來越不好笑了?


據記載,最早的相聲演員是張三祿。張三祿是目前見於文字記載最早的相聲藝人。根據相關記載並推測:張三祿本是八角鼓丑角藝人,後改說相聲。

也有一說“窮不怕”朱紹文是公認的第一代相聲藝人,不過經常聽相聲的朋友也有說東方朔是這一行當的祖師爺的。

可以說,相聲界是少有的仍然保留著完整師承輩分的行業,比如郭德綱的門下就分八科:“雲,鶴,九,霄,龍,騰,四,海。”

為什麼我們說相聲越來越不好笑了?

相聲族譜

誠然,即使再專業的票友,也鮮有能把古往今來的相聲聽個遍的,更別說大部分像我一樣的簡單愛好者了。可這並不妨礙我們有各自喜愛的演員,也並不能阻擋經典相聲的魅力。

為什麼我們說相聲越來越不好笑了?

在知乎上看過一位朋友的回答:如何激怒一名相聲愛好者。

——那個你聽過德雲社吧?

——"嗯,聽過。"

——你喜歡我桃兒、我角兒、我雲、我鶴、我九、我霄、我老公嗎?

——你覺得年輕的角兒們誰是相聲界未來的接班人呢?

——你聽過探清水河、送情郎、照花臺、鎖麟囊嗎?

——你知道我角兒多寵粉嗎?

——你知道我角兒多辛苦嗎?

——你知道我角兒受了多少師兄弟的氣嗎?

——你知道我角兒為了維持表面和平多委屈嗎?

——你知道我角兒……

——"停,我覺得你的橛兒快把馬桶堵了。"

不知道各位看到這段對話,心裡是怎樣的滋味。不可否認,現在大眾的,流行的相聲,確實就是這樣。“熒光棒相聲”,“相聲演員靠唱歌走紅”,“德雲社代表相聲”等等等等。當然,我並未覺得這樣不好,當然好啊,讓更多人喜歡相聲從而瞭解相聲,怎麼會不好呢?但請這樣的年輕粉絲能夠明白,不要讓你們的愛掩埋了相聲本來的樣子。比如,相聲演員的基本功,比如相聲演員要接地氣,比如相聲演員要敬畏舞臺。這就好比我們現在的影視圈,天價片酬,P圖演戲,熱搜炒作,留下的呢,是一地雞毛,是短利之舉,是觀眾的唾棄。


那麼,真的是相聲不好笑麼?我的觀點,並非相聲不好笑,而是現在的相聲從業者的表演不好笑。我們去聽聽,幾十年前的劉寶瑞馬三立大師們的作品,甚至時間更近一些的馬季老師的作品。再去聽聽同樣的一段經典相聲作品諸如《論捧逗》《當行論》《扒馬褂》,對比下如今的表演,真的不好笑麼?即使大師們的作品有著明顯的時代特徵,但並不妨礙我們聽後的會心一樂。是,有朋友可能會說了,人是大師,這完全沒法比啊。但你仔細再想想,人為了創作一段作品,下了多少功夫,吃了多少五穀雜糧,您列位呢?人什麼條件,您什麼條件?才多少年,怕是不知道有些字是怎麼寫的了?


為什麼我們說相聲越來越不好笑了?

相聲大師劉寶瑞和馬三立

有些道理,我們能明白,從業者們會不知道麼?基本功不過關,首當其衝。說學逗唱,不知道多久沒有下過功夫了,更甭說自己吃飯的飯碗能不能端牢了。

創作力不足,是其二不爭的事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很多演員一段兩段出名了之後,想的不是自己條件好了要倍加珍惜觀眾的給予,在本職工作上深耕,反而大把時間花在了研究如何跨圈掙快錢去了?

緊跟時代不足。同樣的一段經典,為什麼老先生們能夠在當時的時代特點下進行適當改編,同時做到針砭時弊,而我們現在絕大多數相聲從業者們卻只能給我們這一代觀眾留下不好笑沒意思的標籤呢?

最後一點,即使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可在互聯網上發表作品,但相聲這一大眾藝術終究逃不過電視晚會這一終極出口。我們今天仍然能看到的是,門派之見及界別之爭仍然存在,在位者瞧不上在野者,當紅者看不上主流人士。這其中的恩怨糾葛,可能只有當事人能夠說清,對於我們來說,有好的作品才是對普通觀眾最好的交代。

為什麼我們說相聲越來越不好笑了?

郭德綱和于謙

最後,想起了郭德綱一段相聲中關於藝術的小論,我覺得說得挺對的:

“都說相聲是藝術,什麼是藝術。有藝無術,有術無藝,都不能成為藝術。藝是演員的能耐,術是把能耐賣出去。單有藝,不成功,吹的天花亂墜,沒人支持,這叫詐騙。如果單獨是術,沒有藝,能賣出去票,這無非是個商人。擱到一塊,才叫藝術。能賣票未必是好演員,不能賣票的肯定不是好演員”。


- END -

謝謝讀到這裡 希望對你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