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程序員,有的“進化”了,有的還是“猿人”,為什麼?

互聯網發展史

我國的互聯網從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歷經40年風風雨雨。一路走來可謂坎坷而曲折。回望1994年,當它靜悄悄踏入我國大門時,想必誰都沒料到直到今天竟能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改變或者說已經改變了我們的諸多習慣,成為了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都是程序員,有的“進化”了,有的還是“猿人”,為什麼?

程序員的誕生

說起程序員可能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男性,像業界大佬:C語言和Unix系統的創造者Dennis Ritchie和Ken Thompson,Linux系統之父Linus,Java之父Gosling。都是之父,沒有之母。據史料記載,第一位程序員,是名程序媛。她是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的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女兒Ada Lovelace。


都是程序員,有的“進化”了,有的還是“猿人”,為什麼?

伴隨著互聯網的進步,程序員與日俱增。大量程序員的加入反過來又可以促進互聯網更快速更高效更長遠發展。

互聯網發展至今,誕生出很多知名的大廠。鵝廠、貓廠、豬廠、狐廠、狗廠、糧廠、駝廠、鳥廠、牛廠等等等等。這些廠生產的產品,也是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

今日頭條,微博等讓我們見識了多人運動,時間管理大師背後訊息的快速

企業微信,釘釘等讓我們見到了辦公的高效

騰訊企鵝,微信等讓我們見證了原來我們還可以聊這麼持久,哪怕相隔萬里。


都是程序員,有的“進化”了,有的還是“猿人”,為什麼?

程序員在這背後可謂功不可沒!

程序員能改變世界,還是互聯網科技能改變世界?

傑克馬,杭州師範學院畢業,不懂技術,但是創造了阿里巴巴,真“後悔“啊。

王堅,任職阿里期間,擔任首席架構師。研發的阿里雲,雲市場份額佔有率亞太第一,全球前三。

後者曾經屬於阿里巴巴員工,但是馬雲才是大Boss。

程序員很偉大,科技也很偉大,但是思想或者說思維我認為才是最偉大的。

所以說,學編程要學編程思想!編程語言本身只是一種工具,通過它將我們的想法傳達給計算機而已。

學霸的MIUI12來了

學霸程序員出身的雷軍,在25年前的作文中寫道:我會當一輩子程序員。由此可以看出雷軍對編程有著狂熱的愛好,正是這種強烈的驅動力驅使著他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其創辦的小米科技,4月27日正式發佈小米10青春版5G新品和MIUI12手機操作系統。

科技產品升級迭代的同時,也要求著程序員們,不斷的學習更新自己技術棧,只有這樣才能跟上科技發展的腳步。

35歲,是一個門檻?

也是,也不是。

趙明,1973年出生,現任華為榮耀總裁。

“萬瓷王” 常程,現任小米集團副總裁。

他們哪個不超過35。

當然這些人學歷背景各方面都比較好,畢竟還是少數。

拋開這些,就事論事來說,年齡是絆腳石但絕不能簡單的認為是阻擋程序員生涯的終結者。

未退休的CEO

自稱不懂技術不懂財務不懂管理的任正非,前段時間卸任了子公司董事,引發了一些對他退休的猜測。去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自己退休的問題,“我只是個粘土偶像,每天都越來越小。有一天,我會消失的。”。如今76歲高齡,也應該歇歇了,但是仍舊堅持工作。

我想也正是他的堅持讓華為成為了一個世界上知名的科技企業。那麼對於程序員來說,可能敲不到那個年齡,但是儘量做到堅持思考,保持思維的靈活。

還是不要太過在意頭髮的多少吧。

寫在最後

最近噹噹網,李國慶挺火。遂查了下噹噹網1999年成立了21年。2018年3月,北京市消協官網顯示,北京市消協2017年在噹噹網購買19種比較試驗樣品,其中有13種不達標,不達標率為68.4%。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一定不要忽略給社會帶來的價值。

所以,標題提到的進化問題,你找到答案了麼?歡迎留言發表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