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利用食堂排队时间复习,“中考”与“高考”孰轻孰重?

学生利用食堂排队时间复习,“中考”与“高考”孰轻孰重?

在夏季,除了高考,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试就是中考了。近日,江苏淮安一所外国语学校的食堂内,初三的学生们几乎人人都带着书本来吃饭,利用排队的时间复习知识考点。有的同学反馈说是因为快要中考了,学习非常紧张,所以把能用的时间都尽量的利用起来。相关老师说,并未要求同学们这样做,这种对知识渴望的精神着实让人感动。很多人说高考决定命运,其实中考同样是非常关键的,它好比优秀与一般的分水岭……

学生利用食堂排队时间复习,“中考”与“高考”孰轻孰重?

第一:中考是检验初中三年的“试金石”

初中学得好不好,底子打的牢不牢靠,直接关系高中的努力程度。如果初中贪玩不努力学习,高中一定是有“苦头儿”吃的。高中的知识是对初中知识的继承。有的家长说孩子还小,初中不用那么用功?那这位家长就“大意”了,为什么?高中只有3年的时间,实际只有2年半学习时间。因为最后半年是用来复习的,那一摞摞一捆捆的试卷,就是这半年的成果。我们说提前把基础掌握好,高中才能把更多时间留出来,给到复习巩固上面来。

学生利用食堂排队时间复习,“中考”与“高考”孰轻孰重?

第二:好高中的“聚集效应”

环境造就人,正能量交集,负能量交集。在好的学校,身边的同学同样是通过“中考”选拔出来的,你追我赶,彼此影响。在我们县城,甚至都会在重点高中里“优中选优”,把每个班里的头号种子和二号种子,组成“火箭班”。然后每次模拟考试,这几个火箭班,就用成绩诉说着“传奇”。其实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班里前二十名基本是重点院校。在这个班里你要是考个二本,都不好意思说出口。古代常说“天时、地利、人和”,环境因素在这里相当于“地利”这一条件了。

学生利用食堂排队时间复习,“中考”与“高考”孰轻孰重?

第三:思维认知的形成

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习惯也逐步地培养起来。在初中三年,形成好的学习认知习惯能提高学习效率,在“中考”面前也一般能应付自如。想一下,如果初中不学习或者只是单纯的“啃书本”,会怎样呢?即使步入高中的大门,在没有一个好的认知习惯的前提下,那些挑灯夜读的日子怕是“扛不住”的。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优秀是可以继承的”,就是说你过去很优秀,大概率你现在也会很优秀,习惯亦是如此。

学生利用食堂排队时间复习,“中考”与“高考”孰轻孰重?

第四:中考是大学选拔人才的马前卒

九年义务教育后的,第一个转折点就是中考了。它决定了你是去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经过选拔,各自对号入座。如果你进入了重点高中,那么恭喜你,你考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的概率很高。一所好的大学,一个好的专业,对于未来事业的发展很重要。

学生利用食堂排队时间复习,“中考”与“高考”孰轻孰重?

我们也曾年少过,在这个花一般的年龄,不一定有如此体会。有责任心的老师在课堂上“谆谆教诲”。多年后回首往事,“曾经那个张老师是位好老师,早知道……”,人生又有多少个“早知道……”

如果有任何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欢迎私信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