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缩到肩膀里的KSP-76自行反坦克炮,二战苏联的极端轮式武器

二战德军在“巴巴罗萨”计划初期给苏军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和装备损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苏军都在想办法填补前线部队的装备空缺,尤其是重装备空缺,而KSP-76就是这样一款临时凑数的装备,计划中它应该是一种易于制造,可以空运且机动性强的轮式反坦克装备。


火炮缩到肩膀里的KSP-76自行反坦克炮,二战苏联的极端轮式武器


KSP-76轮式歼击车(图片源于云上的空母

1943年10月,苏联启动了代号63-SU的轮式坦克歼击车项目,歼击车底盘选择GAZ-63 4×4轮式卡车底盘,而火炮则选择了当时苏军已经大量装备的ZIS-3型76.2毫米火炮,这款火炮已经通过实战证明是反击德军坦克的有效武器。

这款歼击车的结构十分简单,就是给汽车底盘增加简单的装甲,然后将火炮架设在底盘上就完成了,这就是KSP-76轮式歼击车。


火炮缩到肩膀里的KSP-76自行反坦克炮,二战苏联的极端轮式武器


KSP-76轮式歼击车(图片源于云上的空母

1944年夏季,苏军对样车进行了简单的测试,除了机动性还不错之外,其他方面均不怎么样;同年11月加强型问世,防护稍有提升,不过关键问题仍没有解决。

歼击车全重5.3吨,战斗室和驾驶室都布置在车体靠中部的位置,驾驶员就在火炮的右边,炮手在左,车长兼装填手在炮手后方,车体后部是发动机舱,内置一台GAZ-11型6缸汽油机;车型比较低矮,长6.36米,宽2.11米,高仅1.65米,车辆最大行驶速度70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300千米。


火炮缩到肩膀里的KSP-76自行反坦克炮,二战苏联的极端轮式武器


KSP-76轮式歼击车(图片源于云上的空母

类似于SUV的车体采用固定半开放式炮塔结构,战斗部较为低矮,火炮就像是缩到了前轮挡泥壳中间,火炮固定,只能进行适当的俯仰调节,左右调节依赖移动车体。战斗室内部两边总共可以安放54发炮弹。装甲防护较弱,正面只有16毫米,侧面和后方只有4毫米,连轻机枪都可以对它的侧面造成威胁,而且车上没有设置机枪,成员需要携带轻武器,紧急时刻用以自卫。不过车轮采用了防弹设计,一般轻武器几发子弹还不至于失去行走能力。


火炮缩到肩膀里的KSP-76自行反坦克炮,二战苏联的极端轮式武器


KSP-76轮式歼击车(图片源于云上的空母

这款装备注定是不能服役的,因为它实在是太差劲了。首先轮式底盘虽然高速机动性不错,但是在野外作战,要想微调车体对准目标,则不如履带式方便,甚至比起当时SU-85歼击车的灵活性都不如。

其次是底盘太轻,4轮的结构当歼击车在开炮的时候,根本经不住火炮的后座力,火炮击发后身管猛烈后坐,会造成巨大的车体晃动,从而影响射击精度。一款打不准的歼击车又有什么用呢?而且过于薄弱的防护能力,在经验丰富的德军步兵面前生存能力很低。


火炮缩到肩膀里的KSP-76自行反坦克炮,二战苏联的极端轮式武器


KSP-76轮式歼击车(图片源于云上的空母

更为重要的是,1943年年底的苏军工业产能已经恢复了很多,如T-34坦克之类的供应数量大为提升,倒不如将资源集中起来生产它们,而不是KSP-76这样一款不成熟的武器。

至于空运、空投方面,苏军开始将重点放在ASU-57型上,它的越野性能和火炮作战灵活度都要高于KSP-76。


火炮缩到肩膀里的KSP-76自行反坦克炮,二战苏联的极端轮式武器


KSP-76轮式歼击车(图片源于云上的空母

KSP-76很快就被淘汰了,苏军甚至都没有用原型车进行太多的测试。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哪怕抛开歼击车本身的结构问题,它也是不能被认可的,改进升级空间几乎没有,3名成员挤在一个狭小的区域,76.2毫米炮在二战后期对付加强了装甲的德军四号坦克等已经有点吃力,不如苏军的长身管57毫米炮或85毫米炮。二战后期的苏军坦克供应已经有了保障,反倒是汽车供应成了问题,为了生产KSP-76这样的鸡肋装备而牺牲汽车底盘,是很不划算的。


火炮缩到肩膀里的KSP-76自行反坦克炮,二战苏联的极端轮式武器


? ASU-57

作为KSP-76唯一一辆成品,目前它被存放于库宾卡军事博物馆,很少有人关注它的历史,毕竟它是那么的低调,一生中毫无亮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