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後,是時候開始你們的養老規劃了

今年8月,民政部發布的《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

2018年全年,我國依法辦理結婚登記創2008年以來新低。可見,在過去的11年裡,“一直單身一直爽”被越來越多的小夥伴認可~

另一方面,《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目前18-34歲年輕人的月儲蓄平均為1339元。央行發佈的《2019年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簡要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797.43億元,是9年前的近10倍。結果顯而易見。

而環顧北京區域內的養老機構,單人月均費用均在15000以上。

最近更有新聞報道稱我國人均壽命已顯著提升,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上升到77歲。

看到這幾組數據,讓我想起2016年,北京人民“搶”房子的那年,曾和一位中高收入的大齡單身朋友聊天,她一臉無奈地告訴我:“我成房奴了,沒有孩子,以後老了我就靠這個房子養老了。”

80、90後,是時候開始你們的養老規劃了

然而,單一的“以房養老”策略,對於“兩低一高”(低婚育率、低儲蓄率、高生活成本)的新一代真的可行嗎?

養老規劃四大問:

1、養老準備多少錢?

根據調查數據,北京區域內的養老機構平均價格,每人每月需花費15000元的,我國當下的退休年齡和人均壽命分別為60歲、77歲,按照這個數據測算,一個人的養老成本高達3060000元,每月投入2000元養老,年利率3%,要存約53年!

從媽媽肚子裡就要開始存錢了,月光族們,你們不感到心驚肉跳嗎?

2、養老靠房子,可行嗎?

成為房奴後年輕人現金流動性急劇下降,按照目前北上廣深高居不下的房價來看,以房養老似乎可行,但無疑是以年輕時的生活質量急劇降低為代價的。

面對數百萬的養老成本,且不說房價是否下行,按照目前的價格區域劃分,恐怕只有北上廣深的房子才擔的起“養老重任”。

3、養老規劃何時做?

如果世界上真有點石成金的技能,那可能就是“複利”。但複利效應的發揮,需要時間的積累。如果每個月投入1000元,按10%的年化投資回報及計算,到60歲退休,30歲起投能獲得228萬,50歲起投只能獲得21萬。

所以說,養老計劃越早越好!

4、養老投資如何選擇?

不買單一投資產品,學會資產配置,搭配不動產、基金、信託、股票、保險等,根據時間做科學調整,注重長期效益。 “少年不規劃,老年徒悲傷”,趁著還年輕,為自己的養老計劃定個小目標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