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企響應拉貝後人求援 中德友人延續守望相助之情

(文/屈凌燕 任珂)南京大屠殺期間,德國人約翰·拉貝與多位國際友人合力組建“南京安全區”,拯救了大批中國人的生命。80多年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歐洲,約翰·拉貝的後人托馬斯·拉貝向中國緊急求援一種抗疫藥物。幾經周折,這批藥物已經送到托馬斯手上。

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不久前分享了一個故事,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的托馬斯·拉貝醫生與他取得聯繫,提請中方為他所在的醫院和他本人及家人提供一種中國目前正在生產的藥物。

他的爺爺約翰·拉貝被稱為“中國的辛德勒”,1908年作為德國西門子公司代表來到中國。1937年,侵華日軍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西門子公司早早安排了撤離,但約翰·拉貝決定留在南京,並跟其他國際友人一起建立了安全區,大約20餘萬中國平民在此棲身避難。

1938年,約翰·拉貝回到德國並寫下《拉貝日記》,被公認為是近年來發現的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最為完整的史料,成為揭露日軍暴行的鐵證。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在拉貝的家鄉德國,據德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11日晚間發佈的數據,累計確診病例近12萬例。

托馬斯·拉貝在疫情暴發期間一直堅守在一線,他所在醫院急需一批抗疫藥品,這種藥品就是中國企業生產的法匹拉韋。

疫情當前,托馬斯·拉貝最先想到的是向中國求援,“相信中國人民一定會幫助我們”。

“對國際友人永遠心懷敬意”

得到消息後,中國駐德大使館很快與國內取得聯繫,在工信部協調下,聯繫上中國唯一生產這種抗疫藥物的企業——浙江海正藥業。

“我們對曾經幫助過中國人的國際友人永遠心存敬意。”海正藥業黨委書記、董事長蔣國平介紹,3月21日,企業收到了國務院聯防聯控醫療物資保障組的調運單。拉貝先生求援10盒藥,也就是10人份的量。“我們當即決定要免費捐贈,並把捐贈量增加到40盒,在藥品的包裝盒裡面增加了英文說明書以及中國臨床使用的數據和經驗,希望能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

這批藥品出廠很順利,最大的困難出現在運輸環節。海正藥業銷售部負責人李嶽說,疫情期間國際物流、快遞收寄困難,加上藥品必須符合航空管理要求,企業想盡辦法仍無計可施。最後在工信部、浙江省政府等各部門幫助下,藥品搭乘漢莎貨運的一趟班機從上海直飛德國,併到了托馬斯·拉貝醫生手上。

海正藥業研發的法匹拉韋2月15日獲批上市,是疫情期間第一個批准上市的對新冠肺炎具有潛在療效的藥物。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法匹拉韋能夠有效降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細胞病毒核酸載量。

跨越時空的情誼仍在延續

約翰·拉貝一直被世人緬懷紀念。2020年1月5日,拉貝逝世70週年。數十名中德友人到拉貝墓地祭拜,拜訪他生前最後的居所,並在那裡舉辦了一場小型追思會。

拉貝葬在柏林西郊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墓園。每年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拉貝誕辰或逝世的日子,許多人都會到他的墓前獻花,擦拭那塊一部分用南京雨花石製成的墓碑。

中國人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感謝拉貝。1938年2月,拉貝乘船返回德國,由於發表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演講,受到了德國當局的威脅,失去工作的拉貝只能靠變賣家當為生。到最後,一家人僅靠喝湯度日。

拉貝的處境傳到了中國,那些曾經被拉貝救助過的人們紛紛慷慨解囊,竭盡全力回報。他們集體募捐兌換了2000美元寄到德國,還節衣縮食買來奶粉、香腸等食品,通過各種渠道送到拉貝手中。這些錢和食品支撐拉貝家庭走過最困難的歲月。

婦科專家托馬斯·拉貝現年69歲,多年來,他與中國醫療機構積極開展合作,幫助中國在這一領域取得進步。2016年,托馬斯·拉貝將其祖父的2000多頁原始手稿日記全部捐贈給中央檔案館。

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說,80多年過去了,中德友人之間這種守望相助的情誼仍在延續。

中国药企响应拉贝后人求援 中德友人延续守望相助之情

托馬斯·拉貝(右)與中國醫生一起為患者會診。(羅鑫/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