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脸识别真正的危险来自哪里?我们又该如何预防?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科技」人脸识别真正的危险来自哪里?我们又该如何预防?

人脸识别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在商业方面,这能带来不小方便,消费者通过“刷脸”解锁手机、进行电子支付,是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大趋势。其次,还可以服务于执法领域,人脸识别可用在追捕逃犯、重要场合快速安检等方面。人脸识别作为人和智能的连接入口有着巨大的潜力,逐渐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轨道交通、政府治理及交通等行业的应用,是一项具有很大市场价值的技术。

「科技」人脸识别真正的危险来自哪里?我们又该如何预防?

人脸识别有必要全领域开花吗?

人脸识别技术的优越性不可否认,可以促进行业发展,运用在安防领域可以有效提高安全水平。但是其中的风险也必须要正视,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应当更加谨慎,只应用在必要的环节,而不是全行业开花,同时需要加强制度对技术的监管,防止对社会产生危害,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人脸识别更需要得到支持和指引。

「科技」人脸识别真正的危险来自哪里?我们又该如何预防?

人脸识别技术提取的特征是否属于个人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法律若问题的解释》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住址、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只要信息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能识别自然人身份就属于个人信息。公民个人信息不仅仅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与个人身份直接联系的信息,也包括其他可以识别自然人身份的间接信息。人脸数据因包含人体特征具有识别性,因此属于“个人信息”。

「科技」人脸识别真正的危险来自哪里?我们又该如何预防?

人脸识别真正的危险来自哪里?我们又该如何预防?

人脸识别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确定一个人的身份。这样的功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诱惑可大了。现在各类社交平台、电子商务、自助服务、拍摄软件等商业领域广泛使用人像采集功能,智能摄像头随时随地不断获取海量的个人影像数据,企业不断大规模收集、积累的个人影像数据,出于盈利目的滥用个人数据的现象比比皆是。谁又能保证拿着你数据的所有人都是好人呢?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人脸特征作为唯一的交易验证因素,须根据风险等级结合用户口令等其他因素进行多因素认证。人脸属于弱隐私生物特征,信息误用风险比较大,在网络空间仅依靠单一特征进行金融交易验证,存在严重隐患,这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在技术仍存在风险的时候,别太急于广泛应用于各种商业领域。

这几年,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普及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人脸识别技术真的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它必然会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谁又能阻止不法之人对它的使用呢?人脸识别到底还会出现哪些我们无法想象的应用呢?任何新技术都可能是双刃剑,安全性自然也是道难迈的坎。所以,还应及早绸缪,预做防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