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清軍是否在局部戰役中取得過勝利?

庭州行者


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大敗。

鴉片戰爭期間,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廣大人民,積極地支持和配合了清軍作戰,並自發地堅持反侵略鬥爭。侵略軍所到之處,無不遭到當地人民的抗擊。英軍攻陷廈門,當地民眾自動組織起來,襲擊英軍,迫使侵略軍退守鼓浪嶼。英軍入侵浙江,浙江人民組織“黑水黨”,狠狠地打擊英軍。侵略軍進犯長江後,沿江人民以多種方式襲擊英軍,阻止英國艦隊前進。

虎門廣州之戰

虎門廣州之戰(1840.12~1841.8)1840年12月,琦善與義律在廣東開始談判。由於英國提出的條件過於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簽訂,使道光帝大為不滿,道光帝便把琦善抄家革職,派奕山、隆文和楊芳赴廣東指揮作戰。1841年1月7日,英軍也不滿談判的進展,義律先下手為強,出動海陸軍攻佔虎門的第一重門戶--沙角、大角炮臺,發起虎門之戰。

道光帝聞訊下令對英宣戰,派侍衛內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並從各地調兵萬餘人赴粵。2月23日進攻虎門炮臺,雖然部隊英勇抵抗,但不敵英軍,虎門炮臺最終失陷。2月26日,英軍又出動海陸軍,攻破虎門橫檔一線各炮臺和大虎山炮臺,溯珠江直逼廣州。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力戰殉國。5月21日,奕山令水陸軍1700餘人,於黑夜分乘快船出動,挈火箭、噴筒,夜襲英船,擲火焚燒。5月22日早晨英軍2400人反攻。清軍潰退。5月24日,英軍對廣州發起進攻,一路佔據城西南的商館,一路由城西北登岸,包抄城北高地,攻佔城東北各炮臺,並炮擊廣州城。廣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清軍盡退城內,秩序大亂,在此形勢下,奕山等豎起白旗求和,接受英方條件,簽訂《廣州和約》,英國不但不率部撤離了廣州,還勒索廣州商家向英軍支付了600萬銀元的贖城費。

1841年8月27日,英軍再次北上,攻陷鼓浪嶼、廈門、定海、鎮海(今寧波)及乍浦(浙江平湖)。其中定海是第二次被攻破,總兵葛雲飛及四千將士戰死,英軍也損失慘重。英軍後來又攻打長江的門戶吳淞,江南提督陳化成率軍堅守西炮臺,兩江總督牛鑑欲求和,下令撤退被拒。牛鑑逃走,東炮臺被攻陷,陳化成與部下死守西炮臺,孤軍作戰,直至戰死。吳淞的失利,使英軍軍艦開入長江。鎮江駐防副都統海齡自聞乍浦、吳淞不守,認為漢人通敵,縱兵殺害漢人。7月21日,英軍6600餘人擊敗鎮江城外綠營守軍,越城而入,與1500蒙古八旗兵巷戰,英軍死37人傷129人,旗兵死約600人,海齡自殺。全城慘遭焚掠,廢墟一片。鎮江對岸的揚州紳商,惶恐萬狀,向英軍交納五十萬兩贖城費,免收軍事佔領。8月4日,英軍直逼南京,清廷處於不利位置。1841年9月30日至次年3月11日,英軍分遣艦隊還多次對臺灣進行侵犯。由於守軍準備充分,戰術巧妙,取得了整個戰爭中罕見的勝利,僅俘獲英軍就有182人(見臺灣抗英鬥爭)。

1842年5月,英軍放棄寧波,集中兵力北犯。18日,攻陷浙江平湖乍浦鎮。6月16日發起吳淞之戰,江南提督陳化成戰死。此後,英援軍相繼到達長江口外,璞鼎查不理耆英等人的乞和照會,以艦船73艘、陸軍1.2萬人,溯長江上犯,準備切斷中國內陸交通大動脈運河。7月21日,英陸軍6900餘眾,發起鎮江之戰,遭頑強抗擊,被擊斃擊傷169人後攻陷鎮江。8月4日,英艦進逼南京下關江面,隨後英軍從燕子磯登陸,察看地形,揚言進攻南京城。在英軍堅船利炮的威懾之下,清朝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兩江總督牛鑑,妥協退讓,委曲求全,被迫在靜海寺、上江考棚等處與英軍議和。

1842年8月29日,耆英與璞鼎查簽訂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條約》。

由於清廷和戰不定,決策多變,將帥不善指揮,戰法呆板,加之武器裝備落後,終為英軍所敗。鴉片戰爭的實踐表明,落後的封建軍隊已不能戰勝初步近代化的資本主義軍隊。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別打我的小拇指


沒有,第一次鴉片戰爭清軍是完敗,由於對戰爭沒有準備,官方的盲目自大,使得清廷自上到下都沒有想到英國軍隊戰鬥力那麼強。

第一次鴉片戰爭主要戰役如下(下面按時間排序):

1840年7月,第一次定海之戰,由於英軍發現林則徐防守的廣州準備充分,因此北上攻打了浙江重鎮定海,這是中英官方歷史上第一次的兵戎相見,定海總兵張朝發在反擊過程中炮陣亡,知縣姚懷祥眼看無望投水自盡。

1840年12月,大沽口對峙,一觸即發但未開戰,道光同意談判,問責林則徐,英軍回到廣州談判。

1841年1月,沙角炮臺之戰,此時林則徐已被革職,英軍與清廷談判破裂,開始進攻廣州,炮轟沙角炮臺,三江協副將陳連升與子陳長鵬先後陣亡。

1841年2月,虎門之戰,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血戰英軍,彈盡糧絕自刎身亡。

1841年7-8月,第二次定海之戰,有個有名的故事叫定海三總兵,就是發生在這個戰役中,很是慘烈,鎮海鎮總兵葛雲飛、壽春鎮總兵王錫朋、處州鎮總兵鄭國鴻先後陣亡。

1841年10月,沙蟹嶺戰鬥,狼山鎮總兵謝朝恩陣亡,兩江總督裕謙投水自盡。裕謙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中陣亡的最高級別軍官。

1842年3月,浙東之戰,一路上英軍憑藉先進的裝備和戰術,攻無不克,清軍陣亡將領十餘人,比如魏啟明,顧得靜,王保元、蔣維述、阿木穰、朱貴、哈克裡、索文茂等

1842年5月,乍浦之戰,副都統長喜身負重傷,不治而亡。

1842年6月,吳淞之戰,江南提督陳化成、守備韋印福等陣亡。

自此,道光失去的了對英作戰的信心,縱是將士再是無畏,也無法抵抗英軍的船堅炮利,道光慫了,

1842年8月,靖江之戰,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最後一戰,英軍近逼南京,時妥協派耆英已到南京,而靖江知縣楊鳳翮堅持招募義勇抵抗英軍,但不久《南京條約》正式簽訂宣告戰爭結束,靖江知縣楊鳳翮以不顧大局免職。

戰爭打了兩年之久,說短也不短,清軍是屢戰屢敗,有人說有廣州八元裡抗英呀,但這個抗英應該算不上戰役吧,其實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基層多數軍官表現的還是不錯的,敗就敗在統治階級的無能與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