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谁?

好看电影极速版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赵云。

要是从正史来看,我或许会选择其他的人物,但是三国演义是一本“贬曹褒刘”的演义小说。所以基本上,刘备这边的人,描写的都很伟大,而其他两边的描写的有点“小人”,所以要选喜欢的人,肯定是从“刘备集团”的阵营里面挑选。

1、赵云VS关羽

要是没有赵云,我或许会选择关羽。

在“五虎上将”中,表现的最亮眼的,我觉得就是赵云和关羽。

赵云有“单骑救主”,大家试想一下,对面是敌人的茫茫铁骑,而你只有一人,但是你不怕,为了救出还是婴儿的“刘婵”,你骑上马,奋不顾身的冲向敌营。

这个时候,对面的敌人或许都“懵逼”了,这个人是怎么回事,难道被他们吓的“敌我都不分了”,就像受惊的野马一样。

在他们看来,赵云是个可怜的“胆小鬼”,这个时候,有人觉得,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实力了”,于是自告奋勇,要活捉这个“受惊”的“胆小鬼”。

结果,“咔嚓”一声,“子龙哥”手起刀落,直接让这个人去地府报道,而且他只用了一招,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敌人看呆了,“轻敌,绝对是轻敌”,又有一个人跳了出来,结果还是一样,子龙用自己精湛的武艺,帅气的刀法,告诉他们什么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会轮到敌人心慌了,连续损失好几员大将,敌人觉得应该“放冷箭”,正面打不过,可以打侧面嘛,只是他们不明白,几乎是必死的赵云,为啥还在坚持向前,他的心中到底装着什么,让他“一往无前”!

但是曹操这个时候看透了赵云的心思,他觉得这是“人中龙凤”,一定要留下活的,所以不许发“冷箭”。

结果,赵云抱着小阿斗,在曹营中杀出一条血路,虽然伤痕累累,但是杀出包围的时候,指着对面说“还有谁”,这是何等的霸气。

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赵云的武功和勇气都是无人能及的。

赵云也基本上因为这一战,奠定了他在整个三国演义中的崇高地位。

而关羽基本上也有这样一段“神话”,就是千里走单骑,但是和赵云不同的是,他并没有被重重包围,而且也不是一气呵成,一路上也是走走停停,远没有赵云这段紧张刺激。

而且赵云是实打实杀出来的,而关羽至少还能休息一段时间吧,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而赵云基本上杀了五十多员大将。

当然,关羽这段“千里走单骑”,我觉得和赵云的“单骑救主”,基本上都是三国演义里面最精彩的部分,这两个人“忠肝义胆”“大义凛然”,一个为了“嫂嫂”,一个为了“刘后主”,可谓都是忠勇的典范。

2、赵云VS刘备和张飞

刘备其实没感觉有多大的本事,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里面就是“天选之人”,简单说一下不喜欢刘备的原因吧。

这个人虽然重情义,但是有时候却看不清楚大局,关羽死后,为了报仇,被“火烧连营七百里”,从此让蜀国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就算诸葛亮也救不了。

这样的人,拿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开玩笑,不能说不“昏庸”。

张飞就更加不用说了,一辈子叱咤风云,最后却死的十分“憋屈”和“窝囊”,这一切其实都是他自找的。

而赵云就不一样了,我记得赵云在三国演义中,几乎没有打过败仗,是诸葛亮最放心的将军,可见赵云是个很冷静的人,对待士兵也很好,是仁义之师,性格没有张飞那样嚣张。

3、赵云VS马超和黄忠

这两个人也都是五虎上将,按说武艺也不比赵云差多少,但是总觉得这两个人的存在感不大,也许是因为“单骑救主”和“千里走单骑”太耀眼了,所以这两个后来加入的人,基本没啥存在感。

所以感觉还是更加喜欢赵云一些。

总结:

上面主要对比了一些三国演义中“响当当”的人物,觉得赵云无论是从武力、智谋、还是情商、为人处世,还有颜值,还有“常山赵子龙”这个名号,都觉得非常的优秀,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物,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喜好,不知道大家最喜欢哪个人物?


太行山下小小强


《三国演义》里能人异士比比皆是,“卧龙”诸葛亮、“雏凤”庞统、“冢虎”司马懿、“幼麟”姜维这些王佐之才;武将更是多如牛毛,名满天下的关羽、吕布、张飞等等勇冠三军的悍将。然而我最喜欢的人却是一生视金钱如粪土,视功名如草芥的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常山赵子龙是也!

赵云,字子龙,卒于229年,官至镇军将军,永昌亭候,谥号顺平侯。出生于常山真定,即今天的河北正定,是三国时期威名赫赫的蜀国常胜将军,他的众多事迹也广为流传。

单骑救主

长坂坡之战,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追击,刘备在逃亡过程中将家眷托付赵云保护,在混战当中,赵云与刘备的两位夫人及尚在襁褓之中的刘禅失散。赵云心急如焚,单人独骑前去寻找。

赵云找到刘禅后,带着他只身杀入曹军重围,面对曹军数万之众,赵云大展神威,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终于平安脱险。作者后附诗一首:“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治军严谨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因为蜀军主力因其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而大败,部队撤退时,赵云亲自断后,阻止曹军追击,因此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后,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也被贬为镇军将军。

但是有过当罚,有功当赏,当时赵云军中尚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赵云部队将士。赵云却说:“我军军事失利,怎么还能要赏赐呢?请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赤岸府库,在十月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这让人对赵云品行大为称赞。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因为刘备对赵云的赏识之恩,赵云便忠心耿耿跟随刘备,为西蜀的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赵云一生劳苦功高,却不图名利,低调做人,因此成为了五虎上将里结局最好的一个,得以在这乱世中平安终老。


胖狸爱吃鱼


三国中最喜欢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胸藏千百计,腹中有乾坤;臣愧对主公,托孤之重等等,无不彰显诸葛亮的机智,忠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每日讲法


常山赵子龙!原因有三;其一,忠贞不渝;自初遇玄德便一见如故,平生追随皇叔厉兵秣马,风雨兼程,从无二心;例如:当阳长坂坡这位白袍将军护卫主公家小,为救失散的阿斗七进七出马踏曹营,而有败退的蜀军误认赵已降曹并告知刘备,备当时却给予赵云以充分的信任和依赖,他言道:"子龙随我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并常唤作四弟,情义堪比"桃园";其二,智勇双全;和燕人张翼德相比,他沉稳,与汉寿亭侯关云长论之,他谦恭;同时,子龙又是三国同时期超一流的骁将, 其勇不在马超,黄忠,许褚,徐晃,周泰,黄盖之下;当刘备兵败白帝城深陷重围命悬一线之时,赵云救驾赶来,枪挑东吴主将,驱散追兵;就是他 ,收汉中,定南蛮,取巴蜀,为刘氏赢得巩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军政局面创立了奇勋;其三,独具眼光;在关羽麦城遇害刘备欲起大军讨伐东吴时,赵云深思熟虑,坚定的站在孔明的一边,并力谏痛陈言道:"天下大事,公也,兄弟之情,私也,岂能因私而废公"?虽然他的奏章未置可否,但却显示出其卓越的见识和独特的谋略,令人钦佩有加。以上个人见解,敬请指正。





头上朗月


我喜欢曹操。都是奸贼曹操,国贼曹操,但是个人觉得曹孟德还是挺厉害的,虽然没能统一中国,但是我觉得文韬武略一点也不逊色于秦皇汉武。我觉得曹操很真。不做作,不虚伪。有雄心,有头脑,百年难遇!


在这个天下大乱的时刻,能够自保以然不错,哪有什么忠奸之分,好人和坏人那有一个固定的评判标准。曹操能够随心而行,随心而说,我觉得他很了不起。比如他杀了他伯父一家,说了一句千古名言,也被后人唾骂,“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当时那种情况已经都杀了,我相信他也很难过,很悲伤,又有什么用呢,很无奈的说了那么一句话,可以说是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可是被三国演义写成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意思都不一样了,话又说回来了,天下又有几人能做到不要自己性命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吗,也能理解,我相信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和曹操处理方式一样,杀掉威胁自己的人,但是不会说那一句话,即使心里想说嘴上也不会说,正因为曹操说了一句实话,一句真话就成了奸贼了?

曹操还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也是一句实话。吕布,公孙瓒,张绣,刘表,袁绍,袁术,刘备,孙权等等,大大小小几十个诸侯,哪一个不是曹操口中的那样,谁不想独霸一方,称王称霸,让老百姓处于战火之中,

说实话我倒挺希望曹操赤壁之战胜利,一统九州,好好治理,还天下一个太平,让老百姓摆脱战争之苦。


汉中小陈


《三国演义》是一部不能够以胜败论英雄的小说,人物形象均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你可以喜欢关二爷,喜欢他重情重义武艺超群的同时也要接受他英雄迟暮败走麦城的悲惨结局;你可以喜欢张翼德,喜欢他疾恶如仇粗中有细的同时也要接受他鞭挞士兵饮酒误事的必然结果;你可以喜欢刘玄德,喜欢他心忧天下心系百姓的同时也要接受他为报私仇滥用武力的悲情结果!我还是喜欢诸葛亮,未出茅庐已对三分天下了然于胸,比及皇叔三顾茅庐之际把天下三足鼎立之必然趋势拆给皇叔听,让当时一筹莫展的皇叔自诩得孔明如鱼得水!初用兵几个火攻已奠定其在三国中的特殊位置,周瑜的无奈和不甘更加衬托出孔明的智谋过人!周瑜在感叹既生瑜何生亮之后溘然长逝,孔明在吊孝之前曾舌战群儒夯实孙刘联军的基础,赤壁之战结束也验证了孔明对天下形式的判断,等到孔明来为公瑾吊孝言辞恳切得当彻底改变了东吴对刘备势力的看法,接受了和刘备结盟对抗曹操的提议!虽然后来孔明六出祁山并命丧五丈原让人沮丧,可是他做的已经足够好了!


华安安防监控杨现化


《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四个政权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矛盾与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东出那个时代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作正统思想,拥刘反曹,对刘备集团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集团极力鞭挞。

在小学阶段始读《三国演义》,所喜欢的全部刘备集团的所有人物。随年龄增长,阅历丰富,先对自己走过道路某些否定。也对三国人物重新认知。张飞脾气暴燥,常鞭挞士卒,而死于范疆、张达之手。关羽欺强而不凌弱,没有战略眼光,而丢失战略要地荆州,存在质疑。

要喜欢是司马懿,自知进退,进者龙骧虎步,高不下心;退则逶迤似蛇,犬韬虎略。是谋略家,军事家,政治精英。


妖大就是仙


最喜欢的是曹操,虽然曹操也做了很多人神共愤的事情,但是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优点有缺点的帝王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那样的完美之人,在那个乱世,就好比在率土之滨里一样,随时身处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斗争之中,如果没有一些手段是不可能走到最后的,虽然曹操有很多缺点,但他也是一个心中有大谋略的人


靓影函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喜欢关羽,吕布,因为他们功夫好,现在再回过头来仔细品味,我更喜欢曹操。不管是品格、谋略还是写文章,曹操都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曹操字孟德,被人称作奸雄。他对陈宫说的那句“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话,成了象征他奸诈狡猾的一张名片。试想,当时的曹魏权势那么大,如果真的像所说的那样曹操是“奸雄”的话,那么这个奸雄为何迟迟不愿称帝?在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里,曹操被写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小人。但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并非如此。

曹操在年轻的时候,也有着远大的抱负和正直的品格,他在地方当着小官,百姓都很喜欢他佩服他。后来假借献七星刀来刺杀董卓,其实也是曹操真的想除掉这个十恶不赦的“汉贼”。



不过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他逐渐发现,自己的抱负再远大,为人再高尚,也丝毫改变不了这乱世的一丝一毫,他明白,在这乱世之中,唯有自己强大才能让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于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四处扩充自己的实力,形成了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当时曹魏的中心邺城的百姓安居乐业,无不对曹操感恩戴德。曹操下令军队不许扰民,不得破坏庄家,当他自己的马儿受惊毁坏一大片农田时,曹操割发谢罪,要知道,当时的人们一向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身体受损是一件对不起祖宗的事。曹操这么做,一方面是想给军队一个告诫,一方面是对损毁粮食的行为真的很愧疚。

“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这句话是刘备经常挂在嘴边的。曹操若真是汉贼,就不会到死也不称帝了,毕竟当时的曹魏,已经不是谁有能力撼动的了。其实他又何尝不想卸下丞相的重担,享受天伦之乐。但他知道他不能那么做,如果他倒下了,大汉也就倒了,这中原又将迎来一场新的浩劫。

还有一点要补充的是,为什么《三国演义》要黑化曹操呢?因为曹魏存在的时间很短,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魏国在人们的思想还没完全认可的时间里就消亡了。到了南宋以后,中原已经被敌人攻占,宋朝成了偏居一隅的王朝,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就拿皇室血统说事,刘备的汉室正统也被翻了出来,于是深化了民间一直以来尊刘贬曹的偏见。而这些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曹操越描越黑,最后也影响到了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译鉴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们最爱看的电视剧和小说,里面的计谋也不少,里面的人物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从小时候到现在一直挺喜欢他去年还去沂南看到他的塑像。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山东沂南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上学的时候学过《出师表》《火烧赤壁》等等,还玩过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到现在还有的在用。



诸葛亮跟随刘备后,联合孙权赤壁大战曹操,夺荆州,取益州,夺取汉中,刘备在成都建立蜀国,成为三国鼎力,诸葛亮被封为丞相。



诸葛亮为刘备打江山出的计谋也挺多,火烧新野,三气周瑜,空城计等等,最后北伐因身体不撑病世。



诸葛亮的不管是文学,军事,还有发明,都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好多外国人都也学习诸葛亮的各种优处,抗战中日本人也经常看诸葛亮的书。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和智者的代表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