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克什米尔战火”升级?印度废除“一国两制”

印巴“克什米尔战火”升级?印度废除“一国两制”

(张思考/图)

克什米尔的暴力活动,即使新冠疫情流行也没有趋于平缓。

2020年4月22日,印度警方发布了一则消息,有“南亚火药桶”之称的克什米尔地区,再度爆发军事冲突。印军在印控克什米尔南部的斯胡皮延地区,与武装分子激烈交火,有4名武装分子身亡。

此前,在克什米尔一处过境点,执行巡逻任务的印军遭遇武装分子突袭,3名印军在袭击中丧命,另外有2人受伤。

印度指责巴基斯坦跨境恐怖主义助长了克什米尔的分裂,巴基斯坦表示,它只向那些希望从印度独立出来的克什米尔穆斯林提供道义支持。

南方周末梳理媒体报道的相关数据显示,在过去二十多天内,克什米尔地区相继爆发了12次激烈冲突,29名武装分子被击毙,13名印军在行动中死亡。

伤亡数字还在继续增加,因为印巴两国仍在各自的实控地区展开炮击。

过去几十年的冲突,使得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不再是一个领土纠纷,更上升到了“国仇家恨”。用国际问题专家的话说:“克什米尔是火药桶,任何一丁点儿火星,都会让局势急转直下。”

克什米尔问题直接涉及800万人的生活稳定,并影响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

而最近这一系列冲突的导火索,缘于印度在2019年宣布废除克什米尔的“一国两制”。

印度版“一国两制”寿终正寝

2019年8月5日印度独立73周年这天,印度政府宣布,废除一项被称为第370条的临时宪法条款,取消具有争议的查谟(Jammu)和克什米尔(Kashmir)的特殊自治地位,印度总理莫迪喊出了“一个国家一部宪法”,印度版“一国两制”寿终正寝。

印度在建国之初,根据一项第370条的宪法条款,赋予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除国防、外交和通信以外的所有事务独立,包括拥有自己的法律和旗帜,非克什米尔人不可成为当地永久居民。

这被称为印度版“一国两制”。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印度中央政府对克什米尔实施的统一性措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克邦自治权。自治权被削弱,这也是克什米尔分离主义及1990年叛乱爆发的起因。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在第370条保护下的内容基本上仅具有象征意义,包括:拥有一面邦旗,20世纪50年代的邦宪法,以及1846年至1947年查谟和克什米尔的王公时期遗留下来的本邦刑法。

但克什米尔禁止外来者购买该邦的土地或财产,并保证该邦居民享有工作优先权的条款继续适用。

不过,这种规定并非查谟和克什米尔独有。包括印度北部希马查尔邦、旁遮普邦等在内的一些印度邦,都对当地居民有非常类似的保护。

莫迪上任时,提出未来印度经济实现“5万亿美元规模”的雄心,因为印度是联邦体制,各邦政权不是总能稳定掌握在印度人民党手里,他们如果推行与中央政府相左的政策,会让莫迪政府左右为难。

印度人民党想一劳永逸地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化长痛为短痛。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教授认为,“废除宪法第370条,印度人民党想借难得的政治垄断地位做大事,把政治优势转化成国家治理和法律上的优势,使政治收益固定下来。2019年大选中,印度人民党再次以单一过半的高席位当选,莫迪总理的执政优势比第一任期更大。”

七十多年来,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一直强烈谴责宪法第370条,批评政府姑息唯一穆斯林占多数的克什米尔邦。但出于对可能发生冲突的顾虑,没有任何一届印度政府敢触碰这一特别地位条款。

强化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的制衡力量,莫迪对印度教徒普遍不满的克什米尔优先开刀,再合适不过了。他在竞选连任时,就做出修宪承诺,要取消印控克什米尔自治地位。很多评论人士称,以民粹主义政策迎合激进印度教徒选民——无异于“火中取栗”。

那么,这一政策变化会给印度带来什么好处?

通过废除宪法第370条,印度人民党政府自动使印度公民在克什米尔永久定居、购买土地、在当地政府任职,并获得教育奖学金。根据新法律,在克什米尔居住15年或学习7年并在该地区教育机构参加10/12级考试的人,就有资格成为永久居民。

这并不符合当地人的利益,也立即受到印控克什米尔一些政治领导人的抨击。一些国际专家和当地居民担心,这将改变以穆斯林为主的喜马拉雅地区的人口状况。

“印度政府不仅取消了克什米尔地区的高度自治,事实上还采取了分化和降级两个手段。一方面,把克什米尔地区分为查谟克什米尔和拉达克两个联邦直辖区,事实上肢解了传统的克什米尔概念。”张家栋向南方周末介绍,“另一方面,把克什米尔分成两个联邦直辖区以后,便于联邦政府对这一地区事务直接控制,可以很方便地绕开或排斥地方议会、地方政府的牵制。三是便于印度统合资源,增强与巴基斯坦进行边界斗争的能力。改为联邦直辖区以后,联邦政府,尤其是内政部可以直接指挥地方警察部队,实现印度安全力量的一体化,增强了管控边境地区的安全能力。尤其是拉达克地区,连地方议会都没有,基本成为印度内政部的一个管理对象。”

印度拒绝任何第三方调解

印度这次废除克什米尔自治地位举动,建立“拉达克中央直辖区”和“查谟-克什米尔中央直辖区”,把中巴边界部分地区划入,侵犯了比邻印控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和中国的主权。

2019年8月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批评印度此举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并且强调中国一直反对印度把中印边界西段的中方领土划入印行政管辖范围。中国不承认印度修改法律的效力。

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在印度修宪后,专程紧急访华。印度政府声称修改法律,旨在消除克什米尔地区的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其外长苏杰生随后也赶到北京。

2019年8月12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印度外长苏杰生举行会谈时指出,印方修宪将改变克区现状,引发地区紧张,中方反对任何使局势复杂化的单方面行动。希望印巴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议,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

由于印巴两国都是拥核国家,国际社会对克什米尔也深表关切。“外交和对话,仍然是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安全理事会决议以解决方案保证和平与稳定的唯一工具。”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多次提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克什米尔争端。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也呼吁联合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采取更多干预措施。

“2020年2月24日至25日,特朗普总统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期间,表示愿意就克什米尔问题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进行调解。他对克什米尔的言论遭到印度极端分子的否定。”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立科技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泽米尔·阿万说。

在建国之初,印度曾试图把克什米尔提交到联合国来解决,但未取得预期结果。随着国力不断增强,印度在克什米尔争端中的立场也日益强硬。

“现在,印度不仅拒绝任何第三方调解,包括美国在内,甚至还限制联合国驻印度和巴基斯坦军事观察团的工作。”张家栋说,“反之,巴基斯坦则愿意接受联合国介入和联合国调停。两国对克什米尔解决方法的态度,主要是由于两国的力量差距所导致的。”

在此背景下,克什米尔地区的紧张局势也再次直线升级。

修宪易收服人心难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与巴基斯坦及印度、中国、阿富汗接壤,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

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里,把克什米尔浑然天成的美景传播给全世界,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最后一幕男女主角接吻的地点,就是拉达克班公湖的美景。该湖大部分由中国控制,一小半由印度控制。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归属问题上的冲突,可追溯到1947年。当年,英国殖民政府允许印度及巴基斯坦独立,同时获邀加入印、巴的查谟和克什米尔印度教王公哈里·辛格(HariSingh)犹豫不决,他甚至还考虑从两者中独立出来。

其后巴基斯坦出兵,哈里·辛格王公惊慌失措地加入了印度阵营,以换取后者军队的保护。

印度向联合国求助,联合国在1948年的一项决议中要求巴基斯坦首先撤军,印度紧随其后,只留下维持法律和秩序所需的部队,为全民公投铺平道路。

此后,交战双方同意停火,用停火线将克什米尔分为印度控制的“查谟和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控制的“自由克什米尔”。但是,此后七十多年来,双方时有冲突。

从2016年起,印巴双方关系持续恶化,印控克什米尔经常爆发大型骚乱,一部分穆斯林争取独立,另一部分则想重新加入巴基斯坦。

阿万分析,如今有超过90万印度军警驻扎在印控克什米尔,实施了七十多年以来最严厉的军事封锁、高压维稳的举措。造成的结果是,更多人因不满而走上街头。

2020年3月4日,印度国防大臣什里帕德·奈克向议会报告称,仅2019年,印巴边境就发生违反停火事件1586起。自从印度于2019年8月取消印控克什米尔政治上的特殊地位后,印巴关系迅速陷入紧张,2020年1月1日至2月23日期间,共发生646起武装冲突。

不过,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艾莎·法鲁基表示,2020年,印度已经违反停火协议765次以上。

“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到印度人的摆布和羞辱。”巴基斯坦首任总理阿里·汗曾这样说。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也曾经表示:“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位置。”

“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的争夺,一为宗教,二为国家认同,三是为了水源。”在印度担任过几年外交官的张家栋介绍,“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克什米尔是印巴分治以后,没有被收回的一个穆斯林主导区域。对于印度教徒来说,那里是印度教的圣地之一。克什米尔首府斯里那加,意思就是吉祥天女之城。这是印度教徒不容失去的土地;另外,巴基斯坦的国家认同主要来源于宗教,如果收不回克什米尔,国家身份就不完整。对于印度来说,也是一样。世俗民族主义随着独立使命的完成而降温,宗教民族主义的作用上升。如果失去克什米尔谷地,印度的国家新身份也难以建构。而且,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主要水源地,是印度旁遮普和信德等地区的主要水龙头。谁控制这一地区,就等于控制住了对方的命脉之一。”

“小斗接连不断,大战基本没有”

如今,天堂般的克什米尔地区,成为杀戮战场,是全球军事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就目前的局势来看,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印巴两国一方让步的可能性不大。

2020年4月20日《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陆军部队最新调动已经完成,此前部署在西部边境线的武装警察部队、炮兵部队,已经重新部署在东部边境与巴基斯坦多次交火的前沿地带,并进入战备状态。

2020年4月19日,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就在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之际,印军多次使用大口径榴弹炮和迫击炮向巴基斯坦控制的边境线及军事哨所发起炮击,其间还攻击了极端组织的多处躲藏点。

在印巴冲突的过程中,克什米尔地区的民众成为了牺牲品,印巴两军交火期间,不时有炮弹落入居民区,引发民众受伤或丧命的惨剧,这激起一些当地人的不满,他们组建武装势力对抗印军的管辖与控制,双方已多次发生军事冲突。

不甘示弱的巴基斯坦,除了向实控区增派士兵外,还部署了自行火炮系统,利用控制区的山地修建了大量的碉堡和掩体。作为回应,巴基斯坦军方也数次组织武装力量对印军的阵地和设施进行炮击。

“印巴两国克什米尔地区实控线两侧的越境交火,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已经形成了一套潜规则和游戏法则。尤其是1998年核试验以后,双方更是被戴上了‘核笼头’。”张家栋认为,两国都明白自己的政策底线,很多斗争主要是为了应对国内舆论的压力。但是,最近几年来,印度方面不断进行突破核约束的战术性尝试,包括2019年印度空军突袭巴基斯坦境内非争议地区目标,这增加了克什米尔局势升级的风险。但仍然没有突破两国“小斗接连不断、大战基本没有”的基本态势。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也认为,虽然印巴两国已经做好了大战准备,但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几率并不大,两个国家现在都拥有核武器,双方不敢随便大打。

“支持者和反对者如此反应,在印度次大陆属正常现象。”德国电台记者穆什-波罗夫斯卡(BerndMusch-Borowska)对半岛电视台说,“局势也可能在任何时候失控。”

有分析人士认为,莫迪政府的下一个目标是,将克什米尔更紧密捆绑于印度,或者说,使该地区更加融入国家,进而控制整个克什米尔。

未来,值得关注的一个焦点是,印度能否处理好长期以来因为宗教种族矛盾骚乱不已的印控克什米尔局势,还包括涉及巴基斯坦国民情绪的敏感问题。

这一切,最终指向一个命题:蹂躏克什米尔逾70年的战争,何时才会终结?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姚佳彤 千里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