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养,才能给孩子一生的幸福

暑假过半,老母亲们得空聚首,开门见山,打听的都是彼此的娃怎么过的暑假?

一圈细数下来,“出游+培训班+作业”,成为娃们的暑期标配。

孩子忙着去上培训班,老母亲们则忙着接送孩子,谁都不得闲。

米妈问我:“你家孩子都学了啥?”

我细掰一数:已经过去的一个月,孩子有半个月出游在路上,半个月浸在游泳池里玩水泡澡。

刚刚启程的一个月,有半个月要去绿茵场踢球挥洒汗水,再留下半个月时间自由支配。


慢养,才能给孩子一生的幸福



听完,米妈一脸蒙圈,直呼我为“佛系妈妈”。

我这才知晓如今,让孩子玩过暑假,有多么不容易。

“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早已成为过去时;

更悲催的现实是,“我甘心砸钱,却没有门路把孩子送进一个暑期培优班!”

“真正的精英教育,都在迎头向前赶,孩子与孩子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听着米妈的分析,我的心里五味杂陈,眼前不由浮现出一个忧心画面:

自家的孩子犹如赛道上的蜗牛,走走停停;

别人家的孩子却已飞速前奔,只留一股可望而不可及的烟尘……

同一条起跑线,不一样助跑路,被慢养的孩子,未来到底差距会有多远?


慢养,才能给孩子一生的幸福



楼道里,有一个叫“轩轩”的邻居家孩子,从小被公认为“别人家孩子”。

当同龄娃都在楼下蹒跚学步溜达的时候,轩轩的奶奶就开启了早教接送模式:

大肌肉运动、小肌肉运动,精细动作训练、专注力培养。

虽然心疼花下去的钱,可每次提起孩子“学有所成”,奶奶却一脸骄傲:

“你看,专业学过的孩子,走路的架势就是不一样!”

渐渐地,从轩轩奶奶的口中,我们听到了更多轩轩的学习动态:

“他妈妈给他报了英语班,一周两节课,看到老外就会说hello呢!”

“孩子妈妈说,学围棋的娃聪明,我家轩轩在少年宫拜了一个围棋老师,还要打比赛呢!”

“背古诗,我家轩轩老厉害了,别看他现在只有五岁,一口气能背二十多首古诗呢,教他的国文老师,是个特级教师……”

“乐器当然得学一个,我媳妇去年就买了一架钢琴回家,孩子每天要练一个小时,才算完成学习任务。”

……

每逢楼下乘凉遇见轩轩奶奶,聊着聊着,话题就又会聚焦在轩轩身上,听得我们几个妈妈面面相觑。

仔细一数,才读大班的轩轩已经报了N个培训班:英语、围棋、钢琴、国文、识字、拼音……

回头瞥见自家的孩子正撅着屁股在花坛里不亦乐乎地翻石块,找蛐蛐,突然自嘲:

家长的一念之差,拉开孩子的不同距离啊!

傍晚七点过半,轩轩奶奶起身叫孩子回家,孩子显然很不乐意。

正僵持中,只听响亮的一声叫唤:“轩轩,回家练琴了!”

见妈妈过来,轩轩一脸哭丧,央求:“我还想再玩一会,就让我再玩一会吧。”

“你昨天学的古诗背会了吗?英语单词都会读了吗?今天围棋练过没有?你今天玩的时间,到此结束了。”

一脸无奈的奶奶见状,又是哄又是拽,拉着闷闷不乐的孩子往家走。


慢养,才能给孩子一生的幸福



一个才五六岁的孩子啊,一天24小时,除去吃饭睡觉,剩余的时间却被切分成一个个时间条,到了什么点就要学什么功课,即使玩耍,也被限定了时间。

不是说孩子童年最大的任务不是长大,而是“玩耍”吗?

可现实中,有太多的孩子在本该可以尽情玩耍的童年时光里,却被家长推入了快车道,还没长大,就疲于奔跑。

孩子优秀吗?

的确,他的学识似乎高于同龄孩子。

可孩子幸福吗?

我不敢确定。

看着轩轩不愿意回家的落寞背影,想起他每次路过儿童乐园的渴望眼神,以及那一次次被催促着回家学习的不舍心情,令人心疼。


慢养,才能给孩子一生的幸福



这些卯足了劲在一开始就领跑的孩子,他的优势差距能够保持多少年?

有一项戳心的研究指出:

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


而童年没有玩够的孩子,到底会受到多大影响?

精神病学家斯图尔特·布朗曾经用了42年采访了6000人,在了解受访者的童年生活后得出:

那些儿童时代不能无拘无束玩耍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不快乐,难以适应新环境。

“自由玩耍”对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认知技能都至关重要。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却用一生治愈童年。

那些孩子失去的童年遗珠,总有一天,也会用另一种方式,成为孩子一生的憾事。

网上有一个回忆式记录视频,叫做《赋予孩子幸福的能力》。

视频中的主角是两个双胞胎男孩,因为父母工作原因,在童年期间,四口之家分居两地,长达三年。

父亲带着哥哥在城市生活,抱着让孩子“学习好身体好”的执念,将孩子送进了最好的幼儿园,接受最顶尖的教育。

而母亲则将弟弟送进当地幼儿园,学习新式育儿理念,让弟弟开开心心玩过了童年。

谁也不曾料,就是这短短几年,却让两个孩子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在哥哥的回忆中,他连自己都诧异,为什么三年后的重逢相聚,自己显得与母亲如此生疏?而弟弟却可以和父亲瞬时亲密无间?

真正让他感觉与弟弟拉开差距的是在不久后的一天,当父亲的战友牵一只大狗拜访,他抱着父亲的腿不敢向前一步,弟弟却能与狗玩得痛快淋漓。

直到若干年后,哥哥在回忆童年的这一幕时才恍然明白:原来,那是勇敢和信任。

而有时,勇气不是鼓出来的,而是由心而生。

日子一天天过去,兄弟俩的差距也在一天天拉远。

一起绘画写生,以速度取胜的哥哥,难以理解弟弟长时间涂涂抹抹;后来才明白那是专注,是创作。

一家四口自驾游,哥哥总是不屑弟弟贴着车窗傻傻看风景;如今他才明白,原来那是好奇,是探索。

一起去上学,落落寡欢的哥哥,羡慕却无法理解,弟弟为什么可以和陌生同学玩在一起;后来终于知道,那是自信,是开朗。

慢养,才能给孩子一生的幸福


聚沙成塔,不同的性格,终究造成同胞胎兄弟俩不同的人生。

当最后的镜头定格在两个孩子不同的人生格局,其结局令人唏嘘:

弟弟充满朝气,驰骋在广阔的职场天地里。

而哥哥屡屡碰壁,落寞地坐在公交车上,不堪回忆。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多么想再回童年,期盼着自己也能够像弟弟那样,在本该可以玩耍的年纪里,尽情地跑、痛快地笑,用一颗无所畏惧的心,迎面所有美好。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孩子,99.9%的人注定会成为一个普通人,过着波澜不惊的普通日子。

比起从小逼孩子成功,让孩子从小幸福,才是为人父母,要为孩子把握的航向。

童年很短,人生却漫长。

慢养孩子,静待花开。

那么就在童年,静坐一旁,让孩子自我生长,看她慢慢成长,愿她用童年滋养一生,成就幸福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