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有福:《畫筆傳情——記程乃蓮的藝術人生》

梁有福:《畫筆傳情——記程乃蓮的藝術人生》

大同日報記者 梁有福

曾有一度,畫家程乃蓮把母親接到自己家中。好幾個夜晚,她隱隱感覺母親在跟人說話。起初,她以為是夢境,留意細聽,確實是母親在說話,且語多怨忿:“看你那無事的,什麼也不管,不管我了……”程乃蓮披衣下樓,看見母親正客廳裡對著老伴的畫像喃喃自語。

那幅父親坐在沙發上的人物畫像出自程乃蓮之手,畫面中的陳設保持著父母家中的原樣,只是身後牆上的毛主席像是她加上去的。因為父親是一位共產黨員,離休老幹部,一生敬仰毛主席。

程乃蓮1982年畢業於山西大學美術系,是中國藝術研究院高級訪問學者,南京大學中華圖像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山西大同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她的美術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省級油畫、版畫、水彩畫等大型展覽,榮獲過許多獎項。她與女兒一起對應縣釋迦塔綜合藝術、大同明代龍壁群藝術、山西石獅子藝術等,進行過系統的考察研究,完成和正在完成多個省級科研項目。她還在《文藝研究》《美術觀察》《中國教育報》等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中國教育報》《山西日報》《三晉兒女》等多家新聞媒體都曾為她做過主題專訪。

程乃蓮出生在藝術氣息濃郁的塔鄉應縣。長輩們神奇的剪窗花手藝、紅白喜事上的吹打、手藝高超的油匠……在她的童年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啟蒙了她對藝術的憧憬,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寫寫畫畫。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程乃蓮就讀於朔縣師範,是學校裡的文藝骨幹。畫宣傳畫,出牆報,歌詠舞蹈,她都積極參加。畢業以後,程乃蓮分配到應縣城關小學任音樂教師。在家鄉任教期間,她始終堅持刻苦學習,博覽群書,也會找來一些美術專業書籍研讀,琢磨繪畫技巧。一次,原雁北地區美協主席偶然看到她臨摹的素描畫,十分驚奇,覺得她學音樂太可惜了,建議她主攻繪畫。在她心裡,一直有一個大學夢,她特別希望獲得深造機會。懷揣著希望的她,就這樣在應縣當音樂教師五年。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大家紛紛重新拿起書本複習,渴望通過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程乃蓮也不例外,1978年她成功考入山西大學美術系。

大學畢業後,程乃蓮分配到雁北地區陶瓷研究所工作,後調入大同市展覽館。工作之餘,她堅持繪畫創作,版畫、國畫、水彩、油畫,各種類型,各種題材,都積極嘗試,並開始在畫壇上嶄露頭角。她始終忘不了上大學前當老師的經歷,希望把自己的創作經驗融入教學過程。1998年,程乃蓮通過層層測評面試,通過考核,成為大同大學(原雁北師範學院)美術系的教師。她把個人創作和教學進行了系統有機的結合,她的作品也多次參加全國及省級油畫、版畫,水彩等畫展並連連獲獎。對程乃蓮來說,美術創作的內涵決不僅僅是通過技法來展現的,更要融入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努力發現生活中的美,藝術地展現美、傳播美,弘揚正能量。

程乃蓮擅長人物畫,她的“一荷軒油畫水彩肖像系列”神形兼備,生動鮮活,在美術界影響很大。她於2004年創作的大型油畫《聚會系列》,在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展覽館展出,受到中國當代藝術評論家、理論家、油畫家的關注與好評,以及業內人士的高度讚揚。2016年7月,程乃蓮應邀到南京大學為“寧港澳大學生微電影訓練營”講授色彩課。2017年,程乃蓮創作了一組先賢水墨人物肖像,共23位。為先賢造像,如果僅僅依靠文字記載和一些圖像做參考,難免落於窠臼。她以為,古今之人雖所處時代不同,但薪火相傳的傳統文化,讓各領域的傑出人物在風骨精神上有某種相通相似之處。所以她決定“今為古用”,參考當代名家名師形象為先賢立像。畫古代名醫就參考當今的好醫生形象,醫者的慈悲古今相通;畫古代文人就參考當今文化名人的形象,自有儒雅不凡的氣質。

梁有福:《畫筆傳情——記程乃蓮的藝術人生》

近年來,程乃蓮又在人物肖像中融入漫畫元素,運用漫畫手法突出人物特徵和個性,畫風親切傳神,溫馨活潑。她為雲中笑星柴京海畫的漫像,被柴京海設置為微信頭像;為小網紅悅悅創作的漫畫肖像驚豔網絡,那惟妙惟肖的童真童趣,誇張而逼真的一顰一笑,喚醒了許多人美好的童年記憶。上海一位先生告訴程乃蓮:“重病在身的母親原已對生活失去了信心,看了您為她創作的肖像後,特別高興,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病情大為好轉,謝謝您!”

程乃蓮說,藝術家的創作,離不開養育自己的一方水土的滋養。作為北魏都城的大同,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歷史文脈鑄就了大同地區特有的地域文化。她希望有志從事美術創作的青年人,要想在藝術上有所成就,主客觀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發自內心地喜愛,愛藝術,愛生活,愛生養自己的父母和一方熱土。

梁有福:《畫筆傳情——記程乃蓮的藝術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