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少年决绝地从大桥上跳下,悲剧上演的背后

17岁的少年决绝地从大桥上跳下,悲剧上演的背后

上海卢浦大桥

2019年4月17晚7点,在上海卢浦大桥上发生了让人痛心的一幕。一位与母亲发生口角的少年,在其母亲在大桥上停车的一瞬间拉开车门纵身一跃跳了下去,冲上去的母亲没有来得及拦住孩子,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苦养大的儿子当场殒命。发生这样的事让人非常痛心,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种事儿还接二连三地发生。

17岁的少年决绝地从大桥上跳下,悲剧上演的背后

净瓶山大桥

3月30日晚11时,一名约14岁左右的小女孩与同伴一起在桂林净瓶山大桥上游玩,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从桥上跳入漓江。吓坏了的同伴赶紧呼救,最终在江中两名值班船员的奋力救助下小女孩成功脱险。3月19日达州市某中学一位16岁左右的少年离家出走,家人怀疑其要轻生,于是赶快报警。3月22日下午3点左右,救援人员在凤凰大桥附近州河中打捞出少年的遗体。一个月的时间内,三起悲剧,据称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全球第一,究竟是什么压垮了少年?.

17岁的少年决绝地从大桥上跳下,悲剧上演的背后

达州凤凰大桥

其实现在没有了传统儒家教育的少年很脆弱,并不需要多大压力就能摧毁。几乎全面西化的教育专家往往一大堆事后的理论,无非是少年承受的压力太大,找不到疏通的管道。但是这些专家却无法解释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肉体上,90后、80后、70后在少年时期承受的压力一点儿也不少。那个时候受家长和老师的体罚还很常见,也没见哪个少年想不开轻生。压力其实并不是这些少年轻生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是儒家传统影响力日渐衰弱,导致少年没有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尽管儒家早就从意识形态中被剔除了,其实在民间儒家的传统一直在有序传承,这些通过家训、身教传承的儒家观念,起到的作用一点儿不比西方的宗教小。但是人们在追逐利益的同时,由于没有持续的提倡,儒家的优良传统在民间是一个逐渐弱化的过程,大多数人开始以“利”为中心。不可否认追求“利益”的确促进了财富的快速积累,但是物质是富裕了精神上却荒芜了。由于没有持续的弘扬和强化,儒家的优良传统在一点点的削弱。这样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包括少年在内都片面地强调自我感受,而不在乎他人感受。同情心、良心这些承载着深厚信仰内涵的价值观一步步变得陌生,孩子对父母的含辛茹苦不领情,父母对孩子叛逆也束手无策。

以“自我为中心”和儒家传统是格格不入的,儒家强调的是一个人的责任和担当,这种担当是为义不为利的。传统中国人最鄙视的就是“见利忘义”,见利忘义的人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就想不开了。西式专家说的心理学小技巧或许有道理,但是这种技巧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发生意外都是在间不容发的时刻,理性根本起不了作用,冲动之下什么事都能做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不至于让人走向极端靠的不是理性的分析,而是一闪念的判断,发出一闪念的是老一辈儿口中的“良心”,用王阳明的话就是“良知”。在危机时刻做出判断的时间非常短,良心一个下意识地判断就能让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如果这些轻生的少年,有儒家的孝、悌、仁、义、忠任何一种品质,都不会做出傻事来。他会想到父母怎么办?兄弟姐妹怎么办?自己的责任等等。这些信仰层面的东西关键时刻都能救命。

17岁的少年决绝地从大桥上跳下,悲剧上演的背后

儒家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或者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更重要的是它在中国几年前的历史传承中一直承担着信仰的重任,儒家的作用不是宗教和心理学的能够简单替代的。儒家传统影响力的日渐衰弱,让少年缺失了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性教育,不知道敬畏生命、体谅父母,更谈不上使命与担当。只在个人的利益上患得患失最容易心理失衡,造成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